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介语语音系统中的增音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介语语音系统中的增音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母语迁移中标记性理论为基础,分析归纳中介语中增音现象的类别与成因。指出中国学生倾向于在英语辅音连缀之间或词尾辅音丛之后增加一个元音/?/、/?/,或/i:/,亦可视作加一个汉语韵母/e/、/o/,或/i/,将英语发音与汉语拼音混淆。本文认为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汉语声母的习得方式及汉语中不存在辅音连缀,即母语的无标记性,以致母语汉语向目的语英语产生负迁移而致。

关键词:中介语 增音 母语迁移 标记性

一、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词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提出。在该理论提出30年之后,Selinker给中介语下了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中介语可以用作从语言学上描写的数据,即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我们认为,这种语言行为是高度结构化的。在语言迁移的综合研究中,在我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介语的存在,而且必须作为一个系统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Selinker,1992:231)。目前,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在中介语语音系统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张金生(2002)、詹全旺(2006)对英汉语音进行对比,以期促进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习得;郑占国、谢芳(2011)总结介绍了国内外中介语语音系统研究的发展与现状,为国内中介语语音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对于中介语辅音连缀(consonant cluster)中增音(epenthesis)现象,国内也有多位学者提出,如范定洪(2004)、许曦明(2011),但关于其成因却未有过多阐述。因而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中介语中辅音连缀的增音现象简要分类,并分析其成因,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有一定裨益。本文中的英语指标准英国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汉语指汉语普通话。

二、母语迁移与标记性理论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的一种现象。其母语迁移可以发生在语言的不同层面(语音、词汇、句法等等)上。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一般认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将目的语和母语做比较。当目的语的某些特征同母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学习者较容易习得,这时母语对目标语的习得显然有促进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时,学习者常常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临时过渡的手段,这时学习者习得二语往往产生困难并由此导致语言使用的种种错误,这种现象称为负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作用于外语习得。

“标记性”(Markedness)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布拉格学派的音位理论,用于描述区分性语音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的,即具备这一特征的音位称为有标记性(marked),另一音位为无标记性(unmarked)。母语迁移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是目的语形式相对于母语对应形式的标记程度决定母语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许菊,2004: 49)。因此,语言学家与认知学家将标记性理论纳入母语迁移的研究中。王蕾、陈俊(2007:74)认为语言的标记性是个相对概念,比如,具有普遍规律的语法是无标记的,而具有特殊规律的语法被认为是有标记的;使用频率高的字、词、句结构是无标记的,使用频率相对低的结构是有标记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的规则是无标记的,相对复杂含混难以遵从的规则是有标记的。一般认为,当相应的目的语内容是有标记时,母语无标记内容会发生迁移。

三、母语负迁移,标记性理论与增音现象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语言。在语音系统描述方面,英语的基本单位是音位(phoneme),可分为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英国语言学家吉姆森(Gimson)认为英语有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和24个辅音,其中6个破裂音,9个擦音,2个塞擦音,3个鼻音,2个流音,2个半元音(转引自赵德忠,2006)。黄伯荣、廖序东(2002)指出,汉语的基本语音系统描述单位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节。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4个。声母相当于辅音,韵母相当于元音。汉语中声母为b、p、m、f、d、t、n、l、g、k、h、j、q、x、zh、ch、sh、r、z、c、s。汉语音节通常以韵母为核心,在母语学习中,声母的学习一般采用声母加韵母/o/、/e/或/i/组成单字以便记忆,如bo/波、po/破、mo/摸、fo/佛,de/的、te/特、ne/呐、le/勒、ge/哥、ke/可、he/喝、ji/机、qi/其、xi/西、zhi/只、chi/吃、shi/师、ri/日、zi/资、ci/刺、si/司。

辅音连缀(consonant cluster)也可称作辅音组、辅音丛、辅音群或复辅音。它指的是同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辅音结合在一起的语音现象(许曦明,2011:56)。辅音连缀可分为词首辅音连缀、词中辅音连缀和词尾辅音连缀。英语的辅音连缀,其间不允许添加任何元音,不然就会使相关音节发生质变。辅音连缀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即可视为目的语“有标记”,而母语“无标记”。由于这种“有标记性”,及汉语声母发音与英语辅音发音的相似性就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辅音连缀的增音现象。即辅音连缀间,或之后加上一个元音/?/、/?/,或/i:/,或者可以认为是加上一个汉语韵母/e/、/o/或/i/,将英语发音与汉语拼音混淆,致使英语发音不纯正。汉语声母发音与英语辅音发音的相似性原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发音,但是在这点上却造成了一种负迁移,对其正确发音产生了一定阻碍。

(一)词首辅音连缀的增音现象

词首辅音连缀一般分为两个辅音CC(如fly)和三个辅音CCC的组合(如splay)。英语中出现在词首的三个辅音构成的辅音连缀一般有/spl-/(如splat)、/spr/(如sprat)、/str/(如strict)、/skl/(如sclerotic)、/skr/(如scream)/、/skw/(如squab)/、/spj/(如spew)、/stj/(如stew)、/ski/(如skewer)。中国学生的词首辅音连缀增音现象往往发生在两个辅音CC,及三个辅音CCC除/str/的单词中。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声母发音影响,倾向于在辅音连缀之间加一个元音/?/、/?/,或/i:/,亦可视作增加了一个汉语韵母/e/、/o/或/i/。例如“fly”发成/f?lai/或/f?lai/。在三个辅音CCC的组合中,邻近两个辅音之间都可能发生增音现象。例如单词“splay”可能会被发成/sp?lei/、/si:p?lei/、/sp?lei/,或/si:p?lei/。需要指出的是,在/str/为首的这类词中,增音现象发生于辅音/t/与/r/之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tr/、/dr/通常作为一个辅音来教授,以方便学生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