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热儿童应避免过度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0-01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门诊,急诊原因,一旦儿童发热,不管是父母,或者是祖辈家长,都会很紧张,焦虑,家长往往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过度应用退热药,过度使用抗生素,频繁就医,导致患儿被迫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伤害,并大大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
说到发热,首先要知道产生发热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抵抗外界侵袭的一种方式,按大类分,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多数情况是感染性发热引起的。下面介绍常见发热疾病的原因及表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 感染性发热: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特别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更易受到外界感染,6月内婴儿体内仍有母体怀孕期间通过胎盘输入的免疫球蛋白,相对而言不易发生感染。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典型病原体性。
细菌性的,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肠炎、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在细菌感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前者可以引起扁桃体化脓,急性喉炎,后者可以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需特别注意,还有结核,目前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
病毒性的,最为常见,排前三位的便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这三个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常在儿童密集场所流行,另外流行性的还有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另外还有出疹性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如水痘,麻疹,风疹,因为免疫接种的普遍应用,发生率已逐年下降。
非典型病原体:相对于细菌,病毒以外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约占5岁以上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生的一半,还有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在6个月以下特别是新生儿中,需注意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常可通过母体产道感染。
2、 非感染性发热:在儿童期,相对而言少见,特别是在门诊,但非感染性疾病谱非常广,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疫苗反应、药物热;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还有一部分并不少见的原因是捂热综合症,因为保暖过度所致的高热,酷热的时候引起暑热症。
了解了发热的原因以后发现需要担心的疾病太多了,于是很多家长在原因不明,甚至是体温也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反复应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孩子退热。发热时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更加敏捷,新陈代谢加快,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患儿恢复,同时,感染不同病原体后,表现出的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不同,医生通过观察发热的变化,易于诊断疾病。 因此,在不清楚发热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仅退热药本身可能会有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反而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使病程延长,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关于退热药,2011年2月多家媒体报道了称为“夺命退热药”的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掀起了一阵风波,笔者也曾遇到过反复3次肝功能损害的患儿,一周内肝功能即恢复,询问病史后和尼美舒利应用有明显关联,故在2011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限制尼美舒利的应用,“禁止其口服制剂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不仅尼美舒利,所有的退热药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退热药的应用原则:
1、 非高热不用退热药 39℃是用药的临界点,体温高于39℃易发生热性惊厥,故在物理降温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退热药,对于既往惊厥史的儿童,38.5℃需考虑应用退热药,而对于中低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 注意用药间隔 药物一般通过肝脏代谢,退热药应用间隔超过4小时,每次用一种,换用另一种药物也需间隔4小时。
3、 用量尽量少 对儿童用药,多数需根据体重计算,不可超量使用,在起效的情况下,尽量用量少,以减少副作用发生的可能。
4、 小婴儿避免使用 对6个月以下小婴儿,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肝脏解毒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毒副作用,松开包被,温水擦身等物理降温一般有效。
在儿童发热后,很多家长都会从家庭药箱中拿出抗生素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病毒感染机会更多,滥用抗生素不仅在家庭中,甚至在各个层次的医院都是严重的问题,在没有充分依据时,医生仍开出抗生素处方,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更加严重,导致“超级细菌”在印度等国家流行,从201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及卫生部严格加强抗生素应用管理,分级使用,应用高级抗生素时需留取病原体标本,相信通过多方努力,这个问题可以逐渐解决。
对待儿童发热,家长该如何做呢
1、 休息 多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20℃~25℃),夏天仍可应用空调,通风良好,减少衣物,如果出汗多,及时更换干净衣服,并用温水擦洗。
2、 喝水 发热时皮肤丢失大量水分,呼吸快,蒸发的水分也明显增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
3、 饮食 儿童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同时,发热的时候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胃口欠佳,因此,儿童发热的饮食以供给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为原则,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
4、 退热 对于39℃以上的高热儿童,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退热,因为高热可使儿童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引起热性惊厥。退热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物理降温主要是保持环境凉爽,并可用温水擦身,或淋浴,或使用稀释后的酒精擦拭腋窝,颈部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药物降温可以通过口服,塞肛,或滴鼻等办法实现, 应用原则见前述。
最后小结本文,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现象,即发生在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战争,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单纯发热,而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或仅仅是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可不必紧张,度过高热期,体温自然也会下降,在观察期内,尽量应用物理降温,多测体温,少用抗生素,没有依据,尽量不用抗生素,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希望我们的孩子脱离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