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金陵十三钗》解读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金陵十三钗》解读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影视业的发展也日益国际化,影视字幕翻译显得十分重要。该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托,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影视字幕翻译的适应性选择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影视字幕的翻译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字幕翻译 适应选择 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

0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阻挡,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影视作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其字幕翻译备受关注。成功的字幕翻译对于国产电影走向世界和传播中国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1]中国的国产电影若想在世界电影的文化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成功的字幕翻译必然予以重视。近年对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集中于以目的论视角、关联理论视角来探讨其翻译策略,但从生态翻译视角却鲜有人涉及。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可谓是一部战争史诗电影,该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在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抗争中,12位身份低微的风尘女子和一位极具责任心的小男孩,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毅然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此片在国内荣登2011年度票房冠军,在欧洲电影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外,电影字幕的成功翻译也是功不可没。本文将选择《金陵十三钗》中的几处精彩翻译,从生态翻译视角来探讨影视字幕的翻译策略。

1 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述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生态翻译理论,在译学界可谓是刮起了一阵新风。该理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为指导,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所谓的翻译生态环境就是指“原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 [2]。

2 影视字幕翻译特点

影视字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隐身的译者”,虽不可见,但是他的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一言以蔽之,它的出现使观众可以从听觉和视觉全方面把握影视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欣赏到电影的艺术精华,感受影视的魅力。字幕翻译主要有三个特点:

2.1 时空局限性

影视声音或图像持续时间稍纵即逝,这就体现了时间上的限制;字幕的显示时间与画面中人物的讲话速度要求同步,讲话速度越快,字幕的显示时间越短。空间限制体现在荧幕,屏幕大小受限,而字幕长度也必须适合观众的阅读视野。这就要求译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递足够的信息。

2.2 口语性

对白贯穿于影视字幕中,其大部分应归于口语范畴,所以译文要力求通俗易懂,简洁自然,流畅明了;符合目的语的口语特点。

2.3 文化差异性

任何两种语言之前都存在文化的差异,字幕翻译不可避免的也会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字幕的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文化的差异来自方方面面,字幕翻译中要格外重视原语中的一些文化意象(如文化习俗,俚语,谚语等文化用语),在翻译中要加以转换。

胡庚申指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方法是“三维”转换(语言,文化,交际);译评标准是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看字幕翻译,就是要从这几个方面整体把握、多维转换,只有在各个维度上达到适切,才能创造出最佳译文。

影视翻译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译者、影视源语字幕和观众三方进行互动的一个整体,其中译者,即字幕的翻译处于中心的位置,其必须根据影视字幕的特点和观众的接受能力,做出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上的多维度转换和适应。

3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个案研究

3.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2]。对于影视翻译来说,译者虽然是“隐身的”,但是却居在电影语言传达和观众信息接收的中心地位,因此字幕的翻译要尽量在语言的风格、修辞特点、句型特点等做出适应性选择转化。

例1 原文: “都怪我!”“怎么能怪你呢?”“我看就是怪你。”

译文: “It is all my fault!”“It is not your fault.”“It is your fault.”

电影中三名学生在一起,一个人自我埋怨,一个人表示出于好心的安慰,一个人对此表达了不满。这三句话都用到了动词“怪”。译文为了适应原文的用词的工整,将三句话的动词“怪”都译为英文中的名词“fault”,且各句子的主语也统一用It,这样避免了使用其他人称代词而使句子书面化。

值得注意的是,原文中的第二句是反义疑问句,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否定,如果直译为“How can it be your fault?”则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三个译文句子结构的完整,所以最后译文采用了肯定的语气,既表达了原文的说话者的意图,也使三句译文有了统一的句型结构和风格。

显而易见,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文化维、交际维等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事实上,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这些维度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会同时在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过程中发挥作用,下面对其分开阐述以便读者更方便了解它们各自的侧重点。

3.2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化

影视作品与文化密不可分,影视字幕会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气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何译出这些文化信息,让外国观众通过字幕翻译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是影视字幕翻译的关键。

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3]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每一种文化都反映在其文字中。影视作品中的对白也常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注重原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2]。下面就以《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文化词的翻译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