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炊烟袅袅,成天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炊烟袅袅,成天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无数次的离开后,都会回来。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地憧憬、相遇、热恋,然后离别。这或许就是出发的动力,也是回去的理由。

有时候,期望很久的东西,似乎都已经放弃,却在一个无意之间,就可以走近。估计这就是很多人说的缘分,又或者是水到渠成。

模模糊糊记得《丝路花雨》的场景,关于反弹琵琶,关天,似乎是很清晰的印记,但是又恍恍惚惚。只是一直以来有种情结在里面,不知道是小时候唐诗的影响,还是对于那种遥远到天边的向往。

前几年,意气风发地想去考敦煌学,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习那些很枯燥很艰涩的科目。整个过程看似煎熬,实际上回头去看,得到很多。

在这次出发之前,敦煌,依旧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标。

鸣沙山

飞机还未降落,已经看到辽阔的荒漠。走出机舱,迎面的大风,不远处的地面上就升起黄色的沙尘。没有廊桥和摆渡车的敦煌机场,下了飞机,就可以直直地走出机场大厅。

我想看傍晚的鸣沙山,我想听黄昏时月牙泉的水声,我想去看看,现实的一切和想象多年的差距有多大?

怎么会那么安静呢?走进鸣沙山之后,游人并不是很少,但是和连绵不断的沙山相比,我们这些带着各样心态来到这里的人,真的很渺小:一定会有惊叹声,一定会有喧闹声,一定会有的声音,在沙海里,连轻轻的叹息都比不上。

顺着修好的栈道向深处走去,偶尔一阵风,卷起沙尘,似乎还有驼铃声传来。曾经的想象没有一点用,那一刻,我就是浪迹天涯的侠客,下一秒,我又成了荒漠中孤单的迷路人。

抬头看见沙山上的游人,忽然之间觉得人与人的距离如此遥远。终于明白,荒漠是怎样的寓意;终于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微不足道。

接近月牙泉的地方,游人多起来。忍不住将自己的鞋子脱掉,绕着月牙泉走了一圈又一圈。太阳正向沙山后隐去,风沙真的可以将太阳渲染出不一样的色彩。

在这里,我很安静。那些电影里的场景,那些关于沙漠的想象,都抵不过走近后的安静。

雅丹

雅丹,魔鬼城,从字面上说,一个唯美,一个狰狞,实际上都是同一个地方。

从敦煌市区出发才一会,就领略到“单调”,天际间一条直直的路伸向天边,两旁都是荒漠,车上的人已经开始昏昏欲睡。

想着这就是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一段,想着西行的僧人,想着千年来奔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依稀看见风沙中艰难前行的身影,如今的自己坐着车,却被“单调”轻易地击倒。

为之生存的很多,为之生活的却很少。丧失理想主义的色彩,失去执着的力量,我们就变得脆弱无比。

在阳光明晃晃的正午到达雅丹。万里无云的天幕下,是寂静的黑戈壁,形态各异的土堆参差,依旧的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雅丹位于罗布泊风口的位置,风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是一位耐心的雕刻家,这些突兀呈现的土堆就是最好的作品。

据说这里的风很大,尤其在夜晚,风裹着砂砾发出让人心悸的啸声,身处荒漠的人怎么能够不慌张?于是迷路,于是被风、被内心的害怕、被自己击倒。魔鬼城,由此得名。

距雅丹不远就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一个矗立在荒原中土堆,孤零零,是不是千年前来到这里的人不是孤单单的一个人,就是有着孤寂冷清的心,所以千年后,当熙熙攘攘的人群散去,玉门关就将那么多的孤单沉淀为一个大漠中不可复制的美丽?

春风不度玉门关。7个字,将孤寂与冷清,让千年以来的中国文人沉浸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思绪中,似不可愈合的传染病,似乎也没有人愿意愈合。

阳关

就算那些人为记载的历史都已灰飞烟灭,连我们所处的时空也如沧海桑田般消失,但是总会有一些看似轻柔的字句,却像流传不绝的传奇一样,历经百代千世一直传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曾经繁华的关隘到哪里去了?曾经的阳关也只剩下附近的烽燧,关隘化作沙,喧闹只剩寂寥,而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却让无数古往今来的人,莫名地想念阳关。

就像爱情吧,关于爱情说的一直都很多,所有的美好都归于平静,所有的癫狂都经不住生活的磨折,但是还有人固执地抱着对于爱情的理想。就算幻灭,就算不切实际,而爱情就像无迹可寻的阳关,总是让人怀想。

人世间的过眼繁华,就如暗夜里的星星,闪烁迷离。而我们总是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去找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去寄托我们无处安放的心绪,去实现对于情感无暇和完美的所有幻想。

莫高窟

最喜欢的,最珍视的,总是放到最后。莫高窟,对于我来说,就是敦煌之行最重要的部分。

莫高窟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坐公交车去,只要几块钱。晃荡,就是有钱都不花。

出了城区没多久,路旁的杨柳依依就被荒漠替代。又是荒漠,又是。在当地,每年的雨水都不多,但总会在大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如刀斧划过,那么硬的线条,却是柔柔的水与细细的沙一同勾勒出。

为着保护,莫高窟内不准拍照,也禁止大声喧哗。禁拍大约会让很多人不甘心,但是喧哗,估计没有太多人会在那么多的震撼前还能够声线洪亮。

窟外阳光正好,进入暗黑的窟内,眼睛一时没法适应。适应了,一个绚烂的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无法言说遇见时的心情,能够做的就是如同这些存在了千百年的壁画一般,安安静静。所谓的静好,也就如此吧;所谓的美,也就如此吧;所谓的欣喜、激动以及设想的情绪,其实,也就是这样了。

莫高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避免不了的痛,那些被历史加重的苦痛,总是会心痛也会无奈。还好的是,在曾经的暗黑中,总会有一些抹不去亮色,让人心不死。

在张大千、常书鸿等大家名人的背后,是寂然无名的普通人,就如当初营造莫高窟不见经传的无名者一样。荒漠的背后珍藏的是不可复制的瑰丽,建造者与保护研究者就如轮回与接力,在静默中不是蹉跎年轻的岁月,而是成就了动人心魄的年华,或许这就是爱与信仰。

藏经洞,虽小,对于我却似乎是一种很纠结会紧张的走近。无法追溯当初的细节,无法假设不可能回去的曾经。那么不起眼,却深藏着不可估量的丰厚,引发了会深深刺痛几代中国人的伤痛。

明晃晃的阳光,瓦蓝的天幕,灰黄的鸣沙山,伴随着清冷的风,走在白桦树的树影里。走出洞窟很长时间,竟没有言语的欲望,悲壮与苍茫,自豪与失落,横过千里,越过时空,触碰到的真实,犹如梦中。

原来,爱恨纠葛在莫高窟有了最好的诠释。

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不自由到哪里都不自由。远处袅袅的炊烟,明明身处天涯,却有了家的温暖。在无数次的离开后,都会回来。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一次又一次地憧憬、相遇、热恋,然后离别。这或许就是出发的动力,也是回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