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潘小明:从研究学生做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潘小明:从研究学生做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明曾用自己钟爱的葱油拌面来比喻自己的数学课:“没有鲜汤,没有‘浇头’,朴素、简单、一目了然,却在拌的过程中充满了玄机。吃的时候,面条韧韧的,很有嚼劲,每一口的味道都那么真实而深刻。”

听过潘小明的课的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受:用“真”和“深”可以高度概括其课堂特色。这样的课堂,到底蕴藏着什么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上海名师、名校长潘小明,走进他的数学课堂。

课堂上,学生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声叹息,都逃不过潘小明的眼睛。

一次,潘小明给学生上《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一开始上课,他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印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让学生想办法求纸上这个没有注明尺寸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此开放的教学方法,如此大胆的教学设计,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都捏了一把汗:要是教学中出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老师们仿佛看见了学生茫然、探究夭折、教程断裂的“悲惨”场景。

明确任务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地进行探究。8分钟后,学生们展示出自己的答案:①(7+5)×2=24(平方厘米);②7×5=35(平方厘米);③7×4=28(平方厘米)。

“怎么有这么多的答案,你们说说?”在潘老师的课上,学生是主体。很快,学生们通过讨论(生生互动)排除了做法①,而对做法②、③却久久争执不下。

这时,潘老师让采取这两种不同做法的同学大胆求证。采取做法③的学生展示了剪拼法来求证自己的做法;而采取做法②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可以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相邻的边就变成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这时,很多学生领悟过来了,原来采取做法②的学生认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只是形状改变,而面积没有改变(其实面积变大了)。

之后,潘老师利用课件演示了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改变”引起的面积改变。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底和高有关!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化归了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对割补转化、实行化归有了深切体悟。

“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十分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只有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锚桩’(即起点)在哪里,才能使满载新知识的航船停靠。”这是潘小明在多年教学中的体会。他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课堂特色:每一次提问,出发点都是学生。

上海市名师研究所的教学专家们在听了潘老师的课后,颇有感慨地说:“潘老师上课,其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从教案上起,而是从学生上起,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勤于了解学生、善于研究学生的教师。这是记者采访潘小明后的深刻体会。

(摘自《教师的幸福资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潘小明为全国优秀教师,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