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0-01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千差万别的。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所以,作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生的差异,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使每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展。

1.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差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课堂教学绝对不能满堂灌。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和答案的不惟一,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需求。所谓数学开放题,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惟一或解题策略不惟一的数学题。这类问题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能让学生在自已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分层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如下三个层次:一是能找出一个或多个答案;二是能找出所有的答案;三是能有规律、有序地把所有的答案表示出来。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数学能力。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中的"算法多样化"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控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9,用成人的观点看,"想加算减"的方法是最好的,它可以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快想出得数。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是很难想到这种方法的。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去减:用15-5-4=6;用10-9+5=6等。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也许是非常慢的,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印象十分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学生会在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3.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补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而是要力求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只要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一星级:(1)5.4×72+5.4×28 (2)(1.25+2.5)×4

二星级:(1)5.4×99+5.4 (2)7.5×10.1

三星级:(1)7.4×5.6+7.4×5.4-7.4 (2)8.4×7.2+0.84×28

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4.教学评价时充分承认学生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将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上,只要学困生举手,教师应尽量让他们发言,他们答对了,教师说一声"你真棒",答错了,教师鼓励他"再想一想,相信你能行"。而对优秀生,当他们回答出难题时,教师说"你真行,你真是个聪明的学生","你真了不起"等,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极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