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的策略性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的策略性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会用现代思维解读文本。怎样才能让学生用现代思维去解读文本。教师应积极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自主解读;多角度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江苏语文新课标颁布实施已经两年多了,新课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广大语文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同时,又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我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展开新课标的学习、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理念在长期以来中国的关注不够,在教学阅读中“二度创作空间在现在的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的几乎没有,更没有不同见解和发自内心感悟的自由”。因此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会用现代思维解读文本。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现代思维去解读文本,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解读;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一、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

现代教学论认为,人的发展必须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来呈现的。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教学理念上一再强调要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受教育者是教学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和地位往往重视不够,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钻研。学生的个性发展被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一般都是学生听老师讲,基于这种情况,学生的课堂应该多一点时间读书,多一点时间思考,让学生可以去品读文章,在阅读中思考,

在课堂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将文本中的各种潜在、显在的意义揭示出来。而诸多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兴趣爱好等,势必形成不同学生对同一篇作品的不同的理解。

“学生个性的差异要得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重视,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是在新的语文大纲“讨论式阅读”中提出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扬民主。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有很多环节就属于感受性质,比如情感陶冶依靠感受,而感受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著名的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旧曾说过:“在社会学习中,没有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们应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身不同的知识背景、性格特征、社会经验等,对同样的文本做出丰富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学期,我校的王莉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孔乙己》。她在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方面给全体听课老师作了很好的示范。老师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主提问,全班同学共提了39个问题,其中有16个同学提了同一个问题即“孔乙己的结局是什么?如果已经死了,他死于什么原因?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先自己去品读,再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自主回答。这节课上学生“见仁见智”,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了充分交流。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得学生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二、多角度引导学生解读本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学生的阅读书评和阅读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老师应恰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解读文本。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一)把文章还原到历史之中,站在叙述者的角度阅读文本

要想成功解读文本,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以及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春望》一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公元757年),以长安陷落为背景。当时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作者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了解背景之后无需过多分析诗句,学生就能很快体会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二) 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读出个性化的见解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教师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在教《背影》时,我抓住一个“攀”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与努力,想象那一瞬间父亲的面部表情,从而挖掘出父亲背影中蕴含着的对儿子深沉的爱;在学习《幽径悲剧》时,我抓住“微笑”一词,我引导学生想象:茂盛的藤萝“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学生可以想象出以后几天里鲜艳的花朵是怎样一点一点地枯萎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深爱着紫藤萝的把它当作精神支柱的作者,看到这一幕,是多么地痛心!在想象出来的情景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紫藤萝的不幸。

(三)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解读文本

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应该是简约的,要在教师的适度引领下进行,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才可能更高。所以教师要抓住文本的核心,精心设计一两个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如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找到“伟大”,说说鲁迅是怎样评价藤野先生的,引导学生切入文章;探究“伟大”, 说说自己对藤野先生的评价与感受,引导学生品读文章;深化“伟大”,引导学生联系鲁迅出国的初衷、弃医从文的经历,从而站在鲁迅的视角来看藤野先生,认识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人物的解读,读懂了藤野先生,也读懂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