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程格子:重工具 轻社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加入了社交的元素,但对课程格子来说,课程表工具本身才是这个应用的核心,在李天放看来,他们的核心一直是在做一个好用的课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式各样的APP应用纷纷涌现,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用户群体,却少有专门面向他们的APP。
而2012年8月末正式上线的课程格子作为一款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智能课程表应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上线七个月,用户量已经接近两百万。
课程格子 手机课表
使用课程格子,用户只需要在课程格子中选择学校、专业、入学时间,应用就会自动列出该专业本学期的课表,用户选择相应的课程就能生成专属于自己的个性课表,或者,也可以在课程页面上找到自己的同学,然后一键复制他的课表。值得一提的是,完成这些操作,甚至不需要注册。目前,课程格子已经实现了对全国2500所大中专院校的覆盖,平台上的课程数据近500万节。
同时,用户还可以在课程格子中设置课程提醒、考试提醒,查看之前师兄师姐的评价,或是给课程及老师打分等。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表示:“无论是学霸还是蹭课达人,无论是要选课、换课、蹭课、翘课,用课程格子,你都能玩儿的转。”
课程格子同时还是一个基于大学课程表的移动社交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课程格子查看一起上课的同学,找到合眼缘的可以直接在线聊天;还可以搜索“同院系同学”,找到师兄师姐,向他们求笔记求重点求秘笈;如果是已经认识的朋友,互报格子号就能找到对方。用户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表信息到微信、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站,如选到抢手的选修课、本学期课程特别多等,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工具为主 社交为辅
虽然加入了社交的元素,但对课程格子来说,课程表工具本身才是这个应用的核心。“我们的核心一直是在做一个好用的课表。”李天放这样说道。
对于大学生来说,上课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学中不同课程不同教室、单双周不同课程、各人课表不一致等情况,极其容易导致各种乌龙,相信不少朋友在大学时都有随身携带课表的习惯。而课程格子正是抓住了大学生群体的这个需求痛点,把课程表装进智能手机,为他们提供了好用且实用的手机应用。“这是一个很简单但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需求,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手机课表方便携带,可以设置上课提醒、记一些笔记等,能真正解决学生的这个需求痛点,到今天这仍然是这个产品的核心。”李天放谈到关于课程格子的想法时说道。
因此,课程格子一推出就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好评,不仅吸引到了理想的目标用户数量和大学生用户的热情反馈,还获得了业界的认可。虎扑体育网CEO程航在推荐课程格子时就表示,这是他上学的时候没赶上的好东西,其精准的功能性和定位非常适合学生群体,能认识更多有趣的同学,也适用于入职后期望自我充电的白领,能非常好的管理课程时间。
对于课程格子的社交属性,李天放显然没有工具属性那么看重,在他看来,加入社交元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格子的工具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李天放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社交化,只是很多用户有分享各自课表、笔记、作业的需求,他们才会在课程格子中加入社交元素。“我们并不想为了社交而做社交,也不想把它做得特别重,比如说做成一个校园版的微信什么的,主要还是以课程为中心,以工具为主,适当加入一些社交元素,形成一个轻社交的模式。”李天放说道。
面向学生 集思广益
课程格子的受众有很强的特殊性,大学生有着他们这个群体独有的需求。“我们只观察到了一个很简单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都需要课程表,这是个天然的最适合手机端的应用。”李天放说道,“但我们幸运的是,我们做对了事情,这个产品取得了成功。”
李天放说的“做对了事情”,指的是他设计的依赖用户来提供课程信息的模式,基本原理很简单,只要一个人添加了一门课程的信息,那其他人就不用再添加,用户都更希望能够直接从清单里选择课程,如果要手动添加每一门课程,这个门槛会太高,可能要很久才能够累积足够的课程数据。但结果是,1个月后,用户给课程格子上添加了超过100万门课程。“大学生群体的贡献分享精神是网民中最强的”,李天放说,这个令人震惊的速度让他们几度修改开发计划,版本更新不得不大大加快。
与贡献数据的热情相应的,是学生用户对产品改进的热情。李天放举例说:“有时同一个课程,但单双周所用的教室可能不同,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为了使产品更简单也没有把这个功能加入到产品中,但是第十位用户提出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这可能是重要的,会去做下调研,然后很快就会在产品功能上改进。”
课程格子当时在研发过程中也参考了大量学生的意见,李天放和他的团队跟很多学生聊天,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观察他们使用课程格子的情况,以此来找出产品中的缺陷。“有时我们自以为做得很好的地方其实并不好,我们认为很明显的按钮用户却经常找不到。”李天放说道,“因此,我们当时每两周会邀请五到六个大学生,请他们吃饭,观察他们使用产品的情况,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同时,课程格子也非常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会根据分析结果相应地调整自身产品。
而课程格子最开始的应用名称、设计风格等甚至直接外包给了北大咨询协会的一个学生团队。“由大学生来把握自己年龄段用户的喜好,要比我们更有优势。”李天放笑着说。
但李天放也强调:“虽然要考虑用户的意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听从,否则产品就会变得特别臃肿复杂,我们会对收集到的需求做筛选,要不要做?是不是要按照用户直接要求的方式做?这些判断都要有数据支持。”
同时,用户流动性强、变化快等特点也是制约大学生应用发展的问题,但李天放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产品的用户周期都是非常短的,99%的产品在一两年之内就会面对大量用户的流失,而四年时间在互联网概念里差不多是一辈子的时间了,所以要是我们真能让用户使用课程格子四年时间的话,说明我们已经做得挺不错了,之后再考虑怎么继续为这个用户服务。现在,基本上我们会把90%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月要做的事情上,9%放在之后六个月要做的,只有1%的注意力放在长远的目标上面。”
注重产品 价值为本
对李天放来说,做出能够带给用户真实价值的产品本身是最重要的事,而资金的充足也让他和他的团队有条件用更长的时间精雕细琢产品。“我们团队是一开始就有投资的,并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因此,我们想要做出一个本身就可以产生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李天放说道,“虽然这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毕竟从逻辑上来讲,盈利模式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一件事的价值。所以,其实每个创业者对VC的钱都会有犹豫。”
而为了使产品对用户更具价值,课程格子团队对这个产品可谓是精打细磨,在产品推出前,课程格子团队在丽江包了间客栈封闭开发,整个团队关在一起三周时间。从去年8月底正式上线以来,平均每三周更新一个新版本。“我们每周平均收到四千条用户的反馈,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新版本上线前后,表扬和投诉比例的交替。”李天放说道,“所以我们基本上就是听反馈,跟着用户走。到头来这个产品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但只要反馈是好的,我们是进步的,数据的增长曲线足够陡峭,用户的使用频率不断增长,这件事就值得尝试下去。”
提到创业,李天放并没有时下很多人那么乐观,“创业在短期内是运气成分非常大的游戏,移动互联网领域95%的产品是失败的,剩下5%的成功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或者最努力的,但一定是最幸运的,想创业的话一定要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否则很容易被伤。”李天放说道,“但是如果你长期坚持,微弱优势累积起来的话可能会让你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