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的天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的天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

生活中,父母常忍不住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心、着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总是警告孩子:“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可父母是否想过,在给孩子“不许失败”的压力时,他的心理负担会更重,情绪也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不能够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甚至可能更糟。孩子失败了,但是他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将来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时也有了挑战困难的契机。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个锻炼自身,慢慢成熟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

记者认识一对旅居加拿大的夫妇,前不久他们全家归国小住,聊到教育孩子的话题时,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自从他们的儿子进了足球队,夫妇俩便随着他转战各地打比赛。这之中有捧回冠军奖杯的辉煌,也有败走麦城的沮丧,其中滋味,不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儿子所在的足球队有个传统,就是比赛结束的时候,父母们站成一排,伸手跟跑过来的小队员击掌庆贺。在一次很重要的足球联赛中,他们队出人意料地输给一个水平不高的对手,父母们都很难过。可一旦面对孩子们,刚才还在为输掉比赛捶胸顿足的父母立刻笑容满面地跟垂头丧气的小队员击掌庆贺:干得好!

一场本该赢的比赛打成这个样子还说干得好?当朋友夫妇俩痛心疾首地向同队一位父母表达惋惜之情时,那位加拿大父母耸耸肩说:“没关系,他们还是孩子,从这场比赛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我很在乎孩子的成功,但我也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

接受孩子的失败,就给了他成功的机会。他们的儿子担任责任重大的中后卫期间,有一次失误导致全队败北。夫妇俩当时想:完了,教练再也不会用他了。谁知教练只是对那个球的处理作了技术上的提醒。一个月后的另一场比赛,儿子依然作为主力阵容出场,并且至今仍是这个位置的出色选手。

这位丈夫说:“很早我就注意到加拿大人对孩子不完美的宽容,比如,从来没听说父母因为孩子没考到好成绩而打他。有一次听到邻居上小学的儿子对他爸爸说,成绩单拿回来了。正在修车的父亲问,学得怎么样?儿子说:‘c、c、c、B、B……’父亲高兴地说‘很好!’记者在旁边听了差点没晕过去,那几天他正为儿子有一门课得了B,破坏了全A记录生他气呢。他很佩服加拿大人能这么平和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心想一定是外国人对孩子不如中国人重视。后来他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儿子足球队的教练要求每位队员的饮食要营养丰富,不许吃油腻的食物。有个队员的父母认定一家连锁快餐店的三明治特别符合要求,总是去那家买三明治。偏偏有一次比赛场所附近的好几条街都没有那家快餐店,这位父亲居然开车寻遍了近半个城的大街小巷,才拎着个那家快餐店的三明治赶回来。他们对孩子同样重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接受孩子的失败……”

尊重成长中孩子失败的权利是西方文化中极具人情味的一部分,我们很多父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往往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对孩子无益。孩子没有生活的阅历与经验,还处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阶段,允许孩子失败,就等于给了他锻炼意志力、增加阅历的机会。

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是因为只看到了失败带来痛苦的一面,却忽略了失败的价值和意义。当我们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动辄辱骂时,别忘了孩子还在成长,他有权失败。回首人生,谁不是在磕磕绊绊中走过来的?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利,就是对孩子终将成功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将是孩子战胜失败的勇气和动力!

保护幼儿隐私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仅是成人的事,而与孩子,特别是幼儿并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幼儿其实也有他们的隐私,成人对其理应尊重和保护――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人”。故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挖苦、打击。

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把这些挂在口上,自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曾经的过失。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曾经的过失”,也会使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从而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伤疤被揭”之痛感。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自己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被体罚的经历。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可能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其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们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身体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有的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而且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的皮包骨或样子难看,也会让孩子不快。

独处的小天地。幼儿们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家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的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保存的“私房钱”。幼儿尽管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去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并未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值得警惕的是,以开玩笑、恶作剧或强迫命令等方式来揭孩子的“隐私”可能会让他们心理上感觉到受了更大的伤害。尽管对大人而言有时完全出于无意,而且还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小事”竟然也会是孩子的“隐私”。如:以嘲笑的口吻说一个3岁的小男孩拥有了一个“女朋友”可能会让他羞愧难当。同样,强迫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解开裤子展示屁股上以前因顽皮而落下的一个伤疤也会使他无地自容。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知道,自尊心是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就更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帮父母和教师都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语都必须经过大脑的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之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并由此而使得孩子自尊大失。这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通过游戏教理财

约翰自己的账户管理得井井有条。问他为何能做到这样,他说是小时候的影响,他说:“我最难忘的是爸爸妈妈通过玩游戏教给我们如何理财。有一次游戏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我10岁。”

他说,那时,我们在房间里的不同地方立起几个不同的标

志,上面写着“银行”、“商店”、“信用卡公司”和“慈善团体”等字样。然后,爸爸妈妈给我们每个孩子一件东西,用来代表他们可以从中挣钱的工作。我8岁的妹妹得到了一块毛巾――她可以用毛巾擦桌椅。我得到了一把可以用来扫地的笤帚。所有人都有工作可做,从中有钱可挣。

游戏开始时,所有人都开始工作。过了几分钟,爸爸妈妈按铃,所有人都“拿到了工资”。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每个人20美分的工钱。然后,由我们决定用这笔钱来干什么。我们可以把钱存进银行,也可以捐一些钱给慈善机构。也可以在“商店”里买东西一爸爸妈妈在那儿摆了许多颜色鲜艳的气球,上面写着各种玩具的名称和价格。事实上,如果我们真的非常想要商店里的某种东西,却又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我们可以到信用卡公司去借足够的钱。

我们按这个顺序重复了几次:工作、挣钱、花钱;工作、挣钱、花钱。然后,爸爸妈妈吹哨子。他们说:“该付利息了!”在银行里存钱的哥哥得到了更多的钱。从信用卡公司“借贷”的妹妹必须支付利息。几轮之后,我们很快就开始深信,赚利息比支付利息聪明得多。

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我们还意识到,如果选择向慈善团体捐款,就能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其他基本必需品,而且可以减免税收。当“付利息”的哨音吹响时,爸爸妈妈把一些气球弄破,于是,我们同时意识到,我们辛勤工作甚至背负债务所换取的许多物质性的东西是不持久的。

当我们长大成人、收到装有“先买后付款”的空洞许诺的邮件时,这个游戏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们5个已婚的兄弟姐妹当中,没有一个背负着需要支付利息的信用卡债务。我们只为住房、交通和教育借贷。

最后,约翰说,想想看,在家里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财原则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多么强有力的影响。

孩子都要做义工

如果有人让你去当义工,你会不会去?如果没有要求你,你又会不会自觉去做?恐怕很少有人能这么做。而在加拿大,这样的人则多得很。究其原因,中学时期的“义工必修课”可是功不可没。

加拿大的中学生在10或11年级时(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有门叫“cAPP”(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必修课。该课程会专门教学生怎样去义务服务社区,并告诉他们义工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安大略省,教育厅规定应高中毕业生,必须为社会服务40个小时;而卑诗省教育厅则要求不得少于30个小时。

通常,学生们主要在自己的学校、社区中心或慈善机构等地方工作。他们可以照顾或教小孩子,或简单护理行动不便的人士,陪他们聊天、散步等。

表面上看来,做义工似乎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还有经济上的投入,但它却能让孩子们获得用金钱难以衡量的收获。他们通过义工工作,能积累经验、认识社会,学会与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交往,在奉献和回馈社会的同时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同。

不可否认,一些不良舆论导向,令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商场文化价值充斥社会,“学雷锋”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因此,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倡导孩子们进行一些义工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做义工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