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困境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作业成本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自其进入我国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都积极应用,多数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会计界也非常关注对ABC的研究,随着对ABC的实践与深入研究,ABC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困境;策略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系统已经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弊端日益突出。柔性生产系统的出现,向传统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制造费用的数额和比重大大提高,传统成本计算中以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已经不再合适。其次,产品的多样化也使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失去了意义,各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作业成本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从作业角度解决了共同成本如制造费用的分配问题,受到各大企业、政府部门的欢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 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二、我国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所遇到的困境
1.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认可。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规定企业应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的核算,虽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尚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认可,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相冲突。在我国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等显然还存在法律障碍。
2.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没有确定的确认标准,各个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主观简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并不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这样就不利于正确地核算成本。反而不利于企业管理。
3.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局限性。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以不同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数,分配计入各项产品的做法,要使产品成本计算正确,须有一定的制约条件:一是间接费用占相当大的比重;二是产品的种类很多;三是各个产品的技术层次不同。这使企业规模小、产品范围窄、间接费用低的企业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存在一定的限制。
4.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方法上有较大局限性。当前的作业成本法多个不同的作业动因、建立多个同质成本库,又有多个分配率,这样使得成本的归集分配过于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生产过于复杂,生产程序过多,导致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核算过于复杂繁琐,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特别是得不到财务部门的支持,也不利于作业成本法的推广运用。
5.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不支持。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主动支持的程度、是否投入足够的资源、与企业竞争战略的联系程度、是否能组织企业内所有员工投入一定的时间去参加培训等。作业成本法涉及到主要作业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与选择以及各作业成本的分配与计算,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大多数人员的积极参与。
就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单位领导对作业成本法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认可与支持;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大部分员工对作业成本法比较陌生,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根本无法实施作业成本法。
6.投入成本高,风险较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培训等,要求花费较大的初期投入,还面临终止原系统使用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昂的初期成本就使企业实施的动力不足。从长期来看,其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计量的依据,对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去考虑。不会立即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益,在近期时间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特别是从企业管理层来讲,更多的是考虑在任期内完成其受托责任,对于不能产生立即效益的项目,不会花费太多精力。
7.企业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的缺乏。作业成本法首先要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作业进行确认,并按照不同的作业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配,还要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重新设置,这些都对涉及的财务等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比较繁杂,要应用计算机等,对人员素质和应用硬件的要求都为实施作业成本法设置了障碍。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未达到普遍适用,各行各业缺乏相互参照的案例,每个企业要根本自身的情况确认作业、选用合理的成本动因、将作业合理归结到作业中心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再分配。企业规模越大,达到使用水平所用的时间越长。但我国目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用硬件环境也跟不上,无形中为实施作业成本法设置了障碍。
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应对策略
1.取得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支持。作业成本法不仅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领导的支持,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
2.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实施任何一个成本核算系统,我们都必须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我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于制造费用较少或者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来说,采用作业成本法反而是画蛇添足,极易造成浪费。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施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我国现代一些具备高额的制造费用、丰富的产品类别、不同程度的技术服务、各生产运行数量相关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的这类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为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提供更为精确的产品成本,为定价策略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前要首先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看是不是适合作业成本法,避免不适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盲目实施的现象发生。
4.根据企业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作业成本法系统。针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使用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
5.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系统,仅仅有先进的会计系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应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计算机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作业成本法管理的正确性。
6.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应用作业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观念,利用其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任海云,师萍.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2]陈通,宫立新,任明.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6)
[3]刘英媛,李志平.作业成本法的现状和运用.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