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累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累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试写作。在作文教学中,从赏析模仿句段和篇章入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才能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作文积累感悟

受目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同学在习作时,会经常抄写那些所谓的佳作,书市上铺天盖地的《作文选》便成了他们习作的首选,为了高分,一些同学会强记硬背他人成果,完全忽略了鲜活灵动的生活,反而没了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真切感受,使得自主习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垒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要求。而其中的“自己”,则是学生真实的自我,小学生在习作时如果丢失了“真”,便失去了“根”。作文教学如何冲破樊篱,走出怪圈,反映心声,体现真实呢?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从赏析模仿旬段和篇章人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提高认识,揣摩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主作文能力,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

一、课内阅读注重写法渗透

学生习作初始心中有个范本,课内精读的篇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例文。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借鉴他人习作的好思路、好词句、好情趣,进而表达自己的意思,叙真事,抒真情,让年龄所特有的天性和语言能够真实流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要针对将要进行的习作,有意识地对写法进行讲解辅导。要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包括立意、取材、结构、段式、修辞等,有所侧重,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引导大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凝练,在赏析交流中领悟写法的独特奇妙,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在愉悦的心境中仿写句段。

例如,在《姥姥的剪纸》一文教学时,讲到第二段: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就采取渗透诱导的方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传神?

在交流感受时,同学们各抒己见,集中的意见是文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顺势利导,要求他们:“既然这篇文章赞美别人的语言这样艺术,你们能不能学着也夸夸身边的能人呢?”大家静思默想,不一会儿就有人举手发言了:“爷爷可神啦,画虾像虾,虾跳的姿势可好看了。”也有的同学说:“爸爸会画画,画的蟹都能从纸上爬出来。”同学们纷纷效仿,七嘴八舌,有赞捏泥人的,有赞根雕的,有夸织毛衣的,有夸吹糖人的……

老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发现一些值得欣赏、积累、模仿的片断乃至全文,精心组织教学,还要善于把握时机,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最有趣的形式,引领同学们一同赏析、背诵、模仿。引导学生沉浸在学习模仿的情境中,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激发模仿运用的欲望,这种赏析模仿的过程实质是一种积累,尽管看起来有的同学理解还显简单肤浅,成效不是很突出,但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提升学生自我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积淀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不过是个例子。的确,语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赏析文章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和理解的能力,不断积淀真情实感。

在实践中,笔者时常压缩课文教学时间,腾出空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先是精选一些片断,专门赏析,有的是构段方式具有仿效价值的,有的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特色鲜明的,有的是心理活动描写引人入胜的,有的是场面描写活灵活现的……使学生积累有兴趣,模仿有依据。

例如。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带领学生欣赏《拣信员的手》(敬业者的动作描写):左手里是一大沓大大小小的信件,大拇指轻轻一捻,信件便像纸牌一般均匀分开,像一打开的折扇,又似孔雀开屏。她不慌不忙,右手夹起一封信,一边向前送一边瞟了一眼,便甩进了一个小木格里。她面前的墙上,尽是这样的木格,上方标着我国各省份的名称。一封封信件,像一群可爱的鸽子飞入各个木格里,没有一只坠落,那些鸽子都飞进了自己的“窝”。讲课前,我没有急着出示这一精彩片断,而是对同学们说:“老师曾经看过邮局拣信员在工作,她们看一下每封信寄往的省份,便把它们投到相应的小木格子里,速度很快。对于老师的讲述,你们满意吗?为什么?”大家纷纷指出,说老师讲的不具体、不生动。我就问:“你们当中有谁见过拣信员工作的情景吗?”还真有同学见过,他就向大家描述了一番,其他同学争着补充。随后,我才向同学们讲解了上面的精彩描写,因为之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拓展了同学们的想像空间,效果非常好。

仅仅抓好学校的课本阅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尤其需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的大课堂里“阅读”,去观察感受生活,学会理解认识事物。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伴随他们成长,使真情实感在习作时自然流露,感受其中的童趣和稚语,感受其中的善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