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涂山窑 熄灭了的百年窑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3月19日,在世界顶级的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来自重庆涂山的一只黑釉窑瓷具,以10.9万元人民币成交。这只涂山黑釉瓷器,硕大精美,充满阳刚之气、阴柔之美。
当我们伫立在涂山窑的面前,或心潮澎湃,或心静如水……几百年前的往事,正穿越时空而来。
一个村民发现了惊天秘密
1982年3月12日,南岸涂山镇张姓村民,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涂山湖一带有大量碎瓷片,在碎瓷片上有花纹、有图案,有红色印泥,还有很多制瓷钵钵……”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的中国陶瓷专家陈丽琼,立即闻讯赶来。当她站在涂山湖畔,立即被眼前的景观惊呆了:数以千计的陶瓷碎片,一块块散落在丘陵地带,遍布在干涸见底的涂山湖。她随意拾起一块,发现碎瓷片的年龄都在几百年以上……
这时候,陈丽琼想起了美国考古学者和汉学家、曾任中国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的葛――20世纪30年代,葛在重庆做考古调查,在南岸涂山发现了古老瓷片,经过采集研究,葛进一步确认:这些古老瓷片在形制或釉色上,都和宋代福建的建阳瓷窑产品接近,于是,葛将之称为“重庆建窑遗址”。
经过文物工作者确认,在南岸涂山庙岗、小湾、中药所、航灯厂、王庄、杨家棺山、老房子、三块田(又名桃子林)、酱园、涂山湖和慈母山都有涂山窑址。这些窑址,集中在黄桷垭南山到涂山之间的“两山夹一槽”地带,共有26座石结构、半倒焰火式窑群。此外,涂山窑群附近还有淘洗地、石转盘等配套生产链。
令人不解的是:涂山窑群为何选址在黄桷垭?是巧合,还是天时地利?
据史料记载,修建窑址有三大要素:首先是瓷土丰富、然后是燃料和水源。一方面,涂山窑是重庆最早用煤作燃料的瓷窑,另一方面,涂山湖是理所当然的天然供应水源。宋人在此建立窑场,可以大量、持久地烧制瓷器,并且能够节省资金和成本支出。涂山窑址地处通往川黔古道的南大门,交通便利,物运通畅。每当一批瓷器出窑,便会涌来肩夫挑客不绝于道,马帮频繁。这里顺坡而下就是海棠溪、龙门浩水码头,舟楫穿梭,帆起帆落,仿佛是一幅宋代十里窑场的热闹图。
涂山窑瓷器以黑釉瓷为主,其色泽有漆黑、绀黑、黑褐、酱色、柿色、银灰黑色等,除黑釉瓷外,还有少量白瓷,青白瓷,或内青外黑等。器型以碗、盘、盏、罐为主,其次是杯、盏托、灯、碟、壶、瓶、水(yí)、香炉和小瓷塑动物。装饰技法有刻划、刻填、印花、贴塑、绘花、窑变纹等,以窑变纹最具代表性。从造型、纹饰、窑炉特点与其他出土物推断,这些瓷器始烧于北宋,盛于南宋,终于南宋晚期或元初,烧制长达300年。据不完全统计,涂山窑出土的黑釉瓷器有1407件。
经专家们反复考证和研究,认为重庆境内的荣昌安富镇瓷窑里窑址群、合川炉堆子窑址、涪陵蔺市窑址、巴南清溪乡的清溪窑址群,无论从窑炉使用的原料,还是从产品的形制,色彩等分析,都与涂山窑相类似。因此,最终将这4处瓷窑(窑址群)遗址一并纳入涂山窑系列。
宋徽宗斗茶,
让涂山窑黑釉瓷名满天下
在南岸掘出16个涂山窑炉,算不上惊人,惊人的是涂山窑的窑群延续到老厂一带,犹如南山上的一串明珠。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涂山窑大规模生产的瓷具,在市场上,真有那么大的需求吗?带着疑问,我们打开了史书。
在宋朝,饮茶之风胜于盛唐,其标志是以茶待客成为社会风尚。以茶坊会友进行娱乐,以茶肆进行商贸活动十分普通。以杭州为例,各类茶坊、茶肆、茶摊、茶担随处可见。此时,饮茶不仅是解酒、提神、除疾,益寿延年的物质享受,更升华到精神享受的层面。其表现是,在上层社会中盛行斗茶、分茶活动。斗茶,又名茗战,是一项促进茶叶生产的农事评比活动。唐末宋初,贡茶日繁,为选优纳贡,需品茶、试茶,逐渐成为斗茶。斗茶被视为高雅乐事,是比茶质、比技术、斗输赢的品评活动。对于斗茶,起到推波助澜的第一人,当数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爱好斗茶。所谓斗茶,就是让各地品种的茶叶,以相同方式,使茶叶经过沸水冲泡,在杯里腾起厚厚的白色泡沫,然后观察泡沫与水色的相互变化,断定茶叶质量的优劣。据野史记载,一天,宋徽宗得到了涂山窑黑釉瓷茶具,立即享受。他冲了一壶沸水,让茶叶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聚聚散散,忽而簇拥、时而分离,像幽雅的轻舞。那一片片的碧绿,或清新高雅,或芬芳馥郁。而静卧杯底的茶叶,宠辱不惊,淡泊飘逸。
宋徽宗呷了一口,淡淡的清香在唇间荡漾,轻轻咽下,甘醇爽口,浸入肺腑,仿佛洗去浮躁,沉淀思想,纯净心灵,宋徽宗就生出一份宁静,一份淡雅,一份浪漫。于是,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写道:“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华咀华,较箧之精,争鉴裁之别。”在用了涂山窑黑釉瓷茶具,宋徽宗称赞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在宋徽宗的影响下,“上行下效”的达官贵人追风捕影。因此,涂山黑釉瓷茶具,在市场上吃香受宠。
当时,宋人还有一种品茶方式,叫作分茶,就是取用团饼茶末,以沸水冲点搅动,使茶乳变幻出各种花鸟鱼虫图纹,甚至幻化出文字。宋人的斗茶和分茶,十分讲究泡茶工具。为了便于在斗茶和分茶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茶叶的变化,有些参与者选用黑釉瓷具,以黑衬白,黑白分明,而涂山窑黑釉瓷茶具正好符合要求。
涂山窑在宋蒙战中衰败
涂山窑群在黄桷垭的宽谷地带,炉火旺盛。在这一片地带中,青山绵延。由南至北,北为岱山、真武山、罗汉山、碉堡山、人头山、黄山,两组山岭在黄山处相接,形成一个“U”形谷地。谷地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1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较为平坦。一条南北向的小溪从谷内穿过,经老厂、仙女洞、小泉最后在李家沱汇入长江。
在繁华的黄桷垭,一条宽敞的石板大道蜿蜒穿过,车马云集、商贾电鹜,客店、茶肆、酒楼的店主们吆吼、张落着买卖。而涂山窑群窑上的烟火,昼夜不息,窑工们用石杵碾磨着瓷土、釉料,或将陶洗的瓷土在石转盘上拉坯成形,用铁刀、竹刀、印模在凉干的陶坯上划、刻、压,彩画着各种精美图案,或将刻画好的陶坯在釉缸内浸泡后放入窑炉。赤膊的窑工铲起一锹煤炭,打开窑门,扔进升腾的火膛。
就这样,一叠叠瓷器就烧制成形了,有碗、盘、杯、碟、罐、壶钵等生活用具,有玉壶春瓶、胭脂盒、鸟槽等装饰器,还有瓷珠、飞禽走兽,惟妙惟肖的人物等玩具。在众多的黑釉瓷器中掺合着少许柿色瓷、绀红瓷、青瓷、白瓷,在烧制时,会出现“”、“虹彩”窑变纹。如果呈现出红、黄、绿、蓝、紫的黑瓷盏,就是窑变纹的“曜变纹”,是涂山窑的极品。
这美妙奇幻的曜变纹是怎么产生的呢?著名陶艺家叶宏明认为,曜纹是在瓷具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在釉熔融时,釉液一分为二,一部分冷却后成为微结晶体,另一部分冷却后变成玻璃形质,所以曜变的斑点,实质上是结晶体。
涂山窑在宋徽宗斗茶的推动下,日夜作息,为人们供给了生活所需。然而涂山窑炉的熊熊火焰,从何时开始忽明忽灭?骤然间,消失在涂山的绿树之中,又是为什么呢?
时针指向了宋蒙之战。
当蒙古大军的铁蹄践踏着合川钓鱼城的疆域,“上帝折鞭”的蒙哥统帅,数年来向钓鱼城发起进攻,而固若金汤的钓鱼城,坚守了36年,继续与蒙军对峙。由于宋蒙之战,涂山窑产品的输出、运送已被战火阻断。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经济拮据、民怨沸腾,哪有时间精力去斗茶或品茶?
据说,就在钓鱼城打开城门,一批涂山窑瓷器在南岸长江码头被蒙古大军拦截,不准运出重庆,并派兵把守城门。这样,就迫使涂山窑停火熄焰,涂山窑瓷器大量积压,窑工自行解散。几年之后,涂山窑没有复工希望,所以,涂山窑的火焰彻底熄灭了。只有少量的涂山黑釉瓷具,在月黑风高时,被窑工偷走陆路或者顺江而下,流落民间。
2007年3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宋代涂山窑黑釉瓷器引起了巨大关注。但是这几只涂山黑釉瓷具,是不是古代窑工通过长江航运,偷运到国外的,我们不得而知。近年来,涂山窑黑釉瓷器的价格飙升,引起国家博物馆注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南岸区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涂山窑博物馆,来保护这一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