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暴的生成及灾害防御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暴的生成及灾害防御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以抚顺市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观测经验,就雷暴生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境前后,气温、本站气压、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针对雷暴产生的灾害,探讨了防御对策,以期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雷暴;生成;防御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61-02

雷暴在气象上指在积雨云中,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其表现为在空中有闪电兼有雷声,或有雷声而无闪电现象。由于雷暴的破坏性极强,可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故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雷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雷暴变化特征统计分析和对雷暴进行模拟分析[1-4]。在雷暴的生成发展研究中,贾永辉等[5]研究了雷暴与积雨云间的关系。笔者现结合多年观测经验,探讨雷暴的生成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资料为抚顺国家基本气象站(以下简称章党站)的逐分钟气温、气压、降水等资料。选取了2013年7月1日的一次雷暴过程,雷暴发生于7月1日8:00,出现在测站西北方,7月1日10:35结束于测站东南方向。

2 雷暴的生成

雷暴是积雨云对流发展旺盛时产生的结果。当大气或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产生火花放电,即观测到的闪电,强大电流通过时,又会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这就是雷声。因为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常见闪电后闻到雷声。

3 雷暴发生时气象要素的变化

雷暴发生前后各种气象要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受对流云团影响,对流云团过境前后相应的气象要素会发生显著变化。

3.1 气温的变化

雷暴发生前台站由于受暖湿空气所控制,人们通常会感到天气闷热、心里烦躁、坐卧不宁。当雷暴发生后,由于下降气流出现,温度会骤然降低。2013年7月1日雷暴过程于7月1日8:00在测站西北方开始出现,后从测站上空经过,于7月1日10:35在测站东南方向结束。图1为章党站2013年7月1日7:00—13:00逐分钟空气温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10:35—12:06章党站温度出现骤降过程,空气温度下降幅度达1.0 ℃。

3.2 本站气压的变化

雷暴发生前和雷暴发生时,受对流云团的不稳定影响,测站的本站气压呈波动下降趋势,当雷暴经过测站上空后,测站的本站气压将会突然下降。雷暴结束后,受冷空气下降的影响,本站气压将会缓慢上升。图2给出了2013年7月1日雷暴过程中章党站本站气压的变化趋势,可见看出,在雷暴开始时(8:01)本站气压呈波动下降趋势,10:10雷暴经过测站上空后本站气压骤然下降,降幅达1.6 hPa。在雷暴过程结束后,本站气压开始缓慢上升。

3.3 风的变化

当对流云处于发展阶段时(雷暴生成前),受对流云团上升运动的影响,地面风速一般很小。当对流云团发展到成熟阶段后,雷暴随着对流云团的加强而生成。此时随着下沉气流的出现,风向会发生突然改变,风速会立即增大,并带有明显的阵性和不稳定性,这种现象通常是出现雷雨天气的先兆。

3.4 相对湿度的变化

雷暴发生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对流云团的上升运动强烈。由于空气上升运动的发展,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大量水汽随着气团的上升运动而进入高空,从而使得近地层相对湿度减少,高空的相对湿度增加。雷暴发生后,阵性降水对近地面的空气湿度进行补充,从而使得近地层的相对湿度逐步上升。

3.5 降水的变化

雷暴降水也叫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位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另外,雷暴过境前后能见度的变化也很大。

4 雷暴产生的灾害及防御对策

抚顺市地处我国的中高纬地区,年雷暴日数为34.0 d(1981—2010年近30年平均值),概率为9.3%。以2007年为例,我国在2007年因雷暴造成死亡的人数为282人。为了避免雷暴对人身和财产产生破坏,做好雷暴的预防及防护是必要的。云与地面之间,雷暴常以空气最薄的地方作为通路,常选择高大的建筑物进行放电。如果建筑物不是良导体,可能遭到雷电打击而破坏。雷暴能击死击伤人畜,还能击坏通讯设备,及造成深林火灾等危害。预防雷电可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棒,顶部带尖,底部用导线与地面湿地接起来,避雷针可以将其周围的电荷引到安全地下中和,避免在建筑物顶端造成火花放电[6]。雷雨天气,人畜不要站在突出的高地,不要到大树下、水池旁等地方,不要手拿铁制器械,不要听耳机、打电话、打手机等,以免雷暴对人造成伤害。同时在家里要关闭门窗,拔掉电源等,避免球状闪电进入家室,对人身和财物造成伤害。

5 参考文献

[1] 易燕明,杨兆礼,万齐林,等.近50年广东省雷暴、闪电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6(6):539-546.

[2] 易志学,任道龙,王长金.雷山县近50a雷暴特征统计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1):52-53.

[3] 梁正文,杨平会,易廷勇.荔波县雷暴变化特征及其防御对策[J].贵州气象,2011,35(1):40-41.

[4] 赵鹏国,周筠珺,邓德文,等.雷暴微物理过程对电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3,32(3):884-893.

[5] 贾永辉,张雪,杨梅兰,等.浅议雷暴与积雨云的观测[J].现代农业,2013(7):109-109.

[6] 苏航月.桐柏县大雾和雷暴变化特征分析[J].科技致富导向,2013(2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