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层是最鲜活的教科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层是最鲜活的教科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的记者,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我们的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只有作风踏实,才会文风扎实。

两年来,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全体同志坚持深入一线,勤走基层,做到“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路上”。我们走入基层,在新闻现场写稿件发消息,与普通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感受他们的喜悦,关注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鼓与呼。

在抗旱一线,我们头顶烈日在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旱情,跟随基层干部走村串寨商讨解决方案,在人民日报头版和其它版头条分别发表了《贵州全力抗旱保民生》、《不缺水,缺的是水利》、《有了水,稻田不再渴》、《景阳人的抗旱经》等十多篇文章,既向全国人民如实报道了贵州的旱情,也深入挖掘了一些地区的抗旱经验和有效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效应。

9月初,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刘水明率领20位常驻国外的资深记者来到贵州。通过为期一周的考察,他们近距离和老百姓交流沟通,身临其境地感受贵州。在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任岗村,他们被村民克服天灾种植西红柿的精神深深感动,写出了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文章《靠意志获得收成》。在遵义市余庆县考察“四在农家”后,他们感慨颇多,有感而发写出了《要殷实也要快乐》。

10月15日,贵州分社社长龚金星带着两名记者来到毕节黔西县锦星乡。借着朦胧的星光,踩着窄窄的田坎,伴随着间或的狗吠声,他们和乡党委副书记黄勇、新街村党支部书记梅涛一起夜访农家,和村民王大平一家促膝谈天,见证了基层干部真实的工作历程。他们连夜完成稿件,第二天在要闻版头条刊出《夜访农家话作风》,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此后,龚金星又于10月23日至26日,到铜仁松桃县采访,并写出了《产业扶贫绿武陵》。

贵州是人民日报社理论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联系点,10月28日至11月1日,理论部张书林主任率队来到贵州,先后深入遵义市遵义县、安顺市平坝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雷山县的社区和农村进行调研。11月14日,他们在7版头条刊发了长篇报道《探寻科学发展的“贵州经验”》。

基层是一本最鲜活、最真实的教科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既是中央对新闻单位的部署要求,也是党报完善自身的内在需要;既是改进方式提高报道水平的途径,也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沉得下、蹲得住、坚持好,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同时,通过“走转改”活动,不断增强党报感染力、吸引力,提升党报的影响力、传播力。(作者系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采编主任 责任编辑/任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