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直肠癌前切术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直肠癌前切术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5月本科行直肠癌前切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行保守治疗,10例治愈,1例因并发肝转移拒绝横结肠造瘘治疗,随访5月漏口未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治愈,其中1例4月后行造口还纳。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且发生率较高,预防尤为重要;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要素饮食辅以TPN,充分有效引流、冲洗,抗感染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瘘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 吻合口瘘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73

随着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已在各级综合医院广泛开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吻合口瘘的发病率仍高达2.5%~9.3%[1]。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共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5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3例(8.6%)。现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5~72岁。癌肿下缘距肛缘5~12 cm。病理结果:腺癌10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2例并发肝转移,3例合并糖尿病。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治疗并发症,纠正低蛋白血、贫血、水和电解质紊乱,常规进行肠道准备1 d。遵循无瘤操作原则和TME原则,完成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双吻合器行乙状结肠和直肠端端吻合,盆底放置引流管,关闭盆底腹膜,使吻合口置于腹膜外。

1.3 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 13例吻合口瘘发现于术后4~14 d,其中9例发生在5~10 d,1例发生在术后4 d,3例发生在术后10~14 d拔除引流管后。临床表现:发热11例,腹胀、腹痛8例。直肠刺激症状6例,1例出现明显腹膜炎刺激体征。10例自引流管引出浑浊粪汁样物,2例拔除引流管后自管道溢出粪便,1例拔管后3 d出现直肠刺激症状伴体温升高,经指诊证实。

1.4 吻合口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11例,早期应用抗生素,保持引流管通畅,要素饮食辅助TPN支持治疗。(2)横结肠造瘘2例,其中1例于4月后行造口还纳。

2 结果

13例患者,12例瘘口治愈,无死亡。11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瘘口愈合时间13~24 d,1例术后4 d发生吻合口瘘,引流量逐渐增大,指诊发现瘘口直径较大,因并发肝转移,家属拒绝行造口术,术后3月复诊漏口未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复诊16 d、20 d漏口愈合,1例于3月后行造口还纳。13例患者随诊过程发现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4例,间断血便1例,粪瘘1例,无盆腔脓肿的发生。

3 讨论

3.1 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和主要并发症,与手术技巧、吻合口血运、吻合口张力、吻合口压力、吻合口口径差异、局部感染及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2]。

近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笔者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发生吻合口瘘,取得较好效果。(1)术前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极大地降低发生吻合口延迟瘘的危险性。本组4例术前血红蛋白

3.2 吻合口瘘的治疗 吻合口瘘一旦发生,除引流管内有气体和肠内容流出外,引流不畅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和腹痛等症状,必须及时处理。

3.2.1 非手术治疗 除肠内容进入腹腔,患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外,应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1)充分、有效的引流是非手术治疗的支柱。笔者均在骶前放置双腔引流管,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500 ml加碘伏20ml持续重力冲洗,同时用手指扩肛使瘘口周围的粪便排出、排空。当排出的冲洗液清澈时可继续滴入0.2%甲硝唑溶液20ml。当引流管内无气体或肠内容流出时,可逐步减少冲洗次数和冲洗量,直至退出引流管。(2)口服瑞素等肠内营养液,不仅可减少粪便排出,还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

3.2.2 手术治疗 如患者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说明肠内容(粪便)已进入腹腔,必须急诊手术行腹腔清洗引流术和吻合口近端肠管造瘘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组行横结肠造瘘2例,其中1例于4月后行造瘘还纳术。

参考文献

[1] 许玉成,庄竟,王程虎,等. 双吻合器保肛术吻合口瘘的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9):539.

[2] 郁宝铭,李东华,郑民华,等.直肠全系膜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6.

[3] 李菁,赵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和防治[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3):308-312.

(收稿日期:2012-03-01) (收稿日期: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