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为礼物的“主旋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为礼物的“主旋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戛纳影节兼顾影片的商业性艺术性,而柏林影节注重意识形态,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也许只有在威尼斯才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痕迹。

和即将到来的7月天气一样火热的,一定是中国内陆的各大电影院线。恰逢建党90周年的红色七月,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演出、红歌会和主题献礼影片也相继登场亮相。其中,6月15日首映的《建党伟业》和《秋之白华》、《钱学森》、《湘江北去》等共28部献礼影片是暑期档间最热火的剧目,按国家电影局局长童刚的话来说,这28部献礼影片要拿下10亿的票房,仅仅是一个保守的目标。

这种带有政治导向的半史实纪录半文艺发挥的主旋律电影并不仅仅是中国特色。在中国电影起步和发展阶段,老一辈的人都是通过苏联老大哥的《列宁在1918》这样的故事片,来确立对主旋律电影最初步的印象。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旋律影片就如同“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指引崎岖道路的方向。而在热捧的背后,这些作为礼物主旋律电影的究竟具有怎样的指导性?

主旋律电影的新花样

主旋律电影通常遵循着某种固定的程式化套路。一类为叙述历史事件的纪实片,例如最受热捧的《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岁岁清明》、《湘江北去》、《惊沙》、《通道转兵》、《情怀》等均属此列;一类为描述英烈人物的传记片,《秋之白华》、《先驱者》、《情归陶然亭》和《传奇将军赵尚志》可归于此;还有一种献礼影片是以展现具有时代风貌或特色事迹以达到正面指导意义的,《左利军》、《中原女警》、《守望天山》、《北川重生》等都是紧扣时代,贯彻导向的主题电影。

虽然所有的“业绩”大片都是主张以史诗般宏大的场面,多组丰富的人物形象,力图还原于史实,但无论《建国大业》还是《建党伟业》,从各种民国风的时尚造型,100多位明星的云集,加上类似“脑子被驴踢了”这种后现代网络用语的插科打诨的运用,显然大片更期待走亲民和普及化的路线。老一辈们的观众念念不忘的正统电影主题,如何吸引新一代80、90后的年轻人的目光,是主旋律电影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此类广电总局极力支持的主旋律电影,其殊荣比起惯常会被“两剪三刀”给过的译制片来说,地位高低可见一斑。

在世界范围内的“主旋律电影”,更多是借助某种政治性题材而拍摄的相关主题影片,观点角度则千奇百怪,令人大开眼界。而且各国的“主旋律影片”也独有其地域特色。

1958年诞生于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则是此类影片的代表之一,也是上世纪电影艺术的一次伟大革新运动。其诞生的背景是基于对历史传统的观念崩溃,彷徨苦闷。新浪潮电影中,相当一部分的作品是对过去较大规模的历史事件(例如二战)进行的反思――虽然未必称得上是客观。其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极具特色,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怀疑和批判。

拍摄于1974年的《解放巴黎》即是新浪潮电影的一个诙谐的黑色幽默例子,以法国人特有的调侃态度恶搞了一把中国人民入侵巴黎后的情景。而比起没个正经的高卢人,日耳曼民族更显得严谨而悲戚。拍摄于2003年的《再见列宁》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德国式“主旋律”电影。主角尽力挽救民主德国向联邦德国转变历程所造成的后果,同样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却在爆笑的过程中以冷色笔法勾勒出令人心酸的事实。其现实主义的特色令人倍感冷峻,不由得会引人更深入地思考某些问题。

宏大叙事和以管窥豹

在《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中,主体一定是大场面,大手笔,革命先驱和杰出的领导者占据在历史的舞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伟人一定是中国主旋律电影中不可被取代的主角,电影便成就了一段伟人的历史,一个党派的历史。而相比之下,世界范围内的主旋律电影却有各自独特的叙述方式。《解放巴黎》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中法关系中引起了不小的芥蒂:在1974年3月,中国人民体操代表团正欲出访法国以促进文化交流之际,此片上映,中方立即表示了强硬立场,称其“歪曲事实、胡编滥造、造谣诬蔑中国人民光辉形象”。因其中的各种革命干将,贪念女色,加上那段经典的卡门版“红色娘子军”的民主芭蕾舞剧,让还处于特定年代保守的国人代表完全不能接受天性恶搞的法国人的无厘头思维方式。在大使馆和外交官交涉未果的结局下,此次访问被生生拉下。

然而这只是个表达方式上的误会:《解放巴黎》所反映年代的思潮,却是法国爱国青年,支持和响应特定时期中国的文化运动。他们认真学习思想,上街游行组织“五月风暴”反抗右翼政府的统治,间接冲击了当时的右翼内阁――戴高乐将军。一年后戴高乐在全民公投中惨败下马,与此活动绝非毫无干系。严格来说,这是中国特色的主旋律在巴黎的活学活用,并达成了有效的成果。

相比较而言,《再见列宁》更偏重于平民化的视角。电影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普通的德国家庭,在特定年代背景下,他们苦苦地维系着东德的“曾经的生活”,是绝佳的以小人物视角而窥见深刻哲理的影片。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宏大场面;只有一个普通的德国家庭,在用无力的方式维系着过去脆弱的信仰和观念。而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的悲与喜,他们的情感与理智,都以另一种更为强大的方式,来讲述历史。

《建国大业》的高票房成功的卖点在于影片在正确的导向下,设立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题目,满足了他们的自尊,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与热情,和对历史的八卦式探究。至于舞台上出现的人物和历史书中乃至真实的历史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并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范围。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大片中,饱飨各种正点的明星和美女们,快慰地观摩着还原度难以言述的舞台历史,人民群众和制片商都皆大欢喜。而在《建党伟业》中,面对着操着一口带东北味儿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的刘烨氏湖南籍,其历史的真实细节又有谁会过多的纠结呢?主旋律电影在国产电影这片中,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