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来信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来信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车站安检科长有话说

我是一个县长途客运站的安检科科长,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每年春节就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从今年元旦开始,我们县到成都、重庆的班车就趟趟爆满,现在每天到成都的加班车已达到6辆了,仍有旅客买不到票。预计正月初五、初六将会迎来春运的最高峰,而接下来的民工、学生返程流,则要让我们忙到3月份。

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在车辆进站、出站时进行例行安全检查,这工作看似按部就班,实则压力很大――需要进入地下通道,通过目测、机测,对车辆从雨刮器到离合器,一项一项地进行确认,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需要旅客下车配合,有些旅客却很不理解。有一次我进入正整装待发的重庆车核查载客数,发现有两名中年乘客坐在临时加的小板凳上,客车已经超载,我向司乘人员核实了情况,便将他们请下客车,并给他们联系好了下一班车。谁知下一班车晚点,左等右等不来,他们就大吵起来,说我是大忽悠,要向上级投诉,还闯进办公室拍了桌子,幸好旁边有人劝住了。这时,班车来了,我主动帮他们拎行李,其中一个乘客临别时紧握我的手表达谢意。

其实,作为客运站的工作人员,我真是希望每位乘客都能及时买到票,坐上车,平安归家。一次次看到亲人团聚,我们也跟着高兴。哪怕我们再累点、再苦点也值得。今年春节,除夕夜里我们有10多趟车发出,又得在单位上过年,这也是我8年来第5次在站上过除夕了。老婆、孩子只好习惯性地到岳父家守岁。我不是标榜自己如何如何,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对旅客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不过,我还是希望春运一年比一年好一点,再好一点。 四川宜宾/李平

何时能让工资“飞”

网上最近有一种喝水的搪瓷缸卖得很火,这可不是一般的搪瓷缸,上边有5个耀眼的大字:“我要加工资”。端着这种缸子,一天到晚在老板眼前晃悠,什么话也不用说,自己的意愿就表达出来了。

是呀,在老板手下干活,怎好意思开口说加工资?可不提吧,又经常入不敷出。眼看着物价在飞涨,企业利润也在飞涨,而员工的工资,却连续几年原地踏步。于是买个缸子,假装喝水的样子,巧妙地提示一下老板,不失为一招上策。即便有人问起,也可以装傻:“我没有仔细看,怎么还写着字呢?”聪明的老板,此时已经心领神会,知道再不考虑涨工资的事,就会影响职工的情绪。

按说,财政富了,企业富了,物价高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应该同步增长。可是在过去的几年里,绝大多数地方的绝大多数人,工资都没有“飞”起来。有一个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5年前的月工资是1200元,现在还是1200元。很多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也是多年不“飞”。企业员工的工资之所以不“飞”,是因为没有人监督。很多老板一心追求的都是低成本,高效益。如果说给员工涨工资,就等于割他们的肉。哪怕只割一小片,他们也会疼得呲牙咧嘴,嗷嗷乱叫。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之所以不“飞”,是因为没有把这项指标列为领导的政绩。即便上边发了文,要求给职工涨工资,但涨与不涨,还得由当地领导说了算。更重要的是,涨与不涨,都没有人考核和追究。有人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换新领导的时候,最有可能涨工资。

买个搪瓷缸,就能让工资“飞”?除了这样的幻想,我们只能希望各地的领导,把百姓收入放到和财政收入同等重要的地位。作报告时,在讲起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了百分之多少的时候,也顺便提一句,职工工资增长了百分之几。

河北滦南/汪金友

米的遭遇

过年前,单位给每位职工发了两袋大米和两箱食用油。我负责随车将物资分别运送到每位职工家里。

先送去的是临时工老王家,因为离得最近。到老王家时,他的爱人正在外面晾衣服。我说明情况后,指挥搬运工将米和油搬进了屋。老王的老婆很热情,给每个人递烟、泡茶,就连一直坐在车里的司机小李也被她邀请进屋喝茶。

老王的老婆摸着米的包装袋激动地说:“这是香米呢,得好几块钱一斤吧!”我“嗯”了一声。她又提起一桶油,像是在问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用这种色拉 油炒菜,应该没有烟的吧?”我又“嗯”了一声。然后,又听见她说道:“老王现在算是靠了个好单位,发这么好的米、这么好的油,只可惜,我们受用不起。”我疑惑地问她:“为什么?”她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吃这么贵的东西,怕咽不下去,改天我拖到米店去换些便宜的回来,能够多吃上好几个月呢!”临走的时候,她又给每个人硬塞了一支烟,并一再地表示感谢。

当我们将车开到钱局长家门前,看见局长夫人正坐在门前的小花园里和几个人搓着麻将。我隔着栅栏说明来意,局长夫人走了出来,审视了一下搬运工脚边的米和油,然后对我说:“这个老钱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跟他说过多少遍了,别往家里搬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她指着地上的米和油继续说道:“你看看这米,包装这么粗糙,是人吃的吗?还有这油,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转基因’,能吃吗?”

我说:“那怎么办?要不,先帮您搬进家里再说?”局长夫人说:“不用搬进去了,我们家里不缺这些东西。你替我把它们拖到附近的米店便宜卖了。”说完,转身进了院子,紧接着“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湖北宜昌/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