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进口铁矿石价格机制的变化对中国钢厂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进口铁矿石价格机制的变化对中国钢厂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铁矿石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铁矿石供给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增加,而国际铁矿石价格近年大幅波动,对中国钢铁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主要从对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对钢铁企业利润和对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联盟、钢铁产业升级和加强资源控制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铁矿石价格波动钢铁行业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它通过影响建筑业、机械业、汽车业、轻工业、集装箱、船舶业、铁路业化等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高速腾飞阶段,而作为“基石”,钢铁业对国民经济的关联效应非常大,具有较强的前瞻和后顾效应。但是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铁矿石的供应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只能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国际铁矿石供应主要集中在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等三家企业垄断,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受制于国际铁矿石巨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提高有效的对策。

二、中国进口矿石价格波动分析

(一)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分析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也开始大幅波动,2004年国际铁矿石协定价格比2003年上涨18.6%,2005年比2004年上涨71.5%。2006年比2005年上涨19%,2007年比2006年上涨9.5%。2008年与上一年相比,粉矿上涨79.88%、块矿上涨96.5%,2010年铁矿石进口量达到201493万吨。是2003年的6倍,而同期进口价格则涨了4.4倍,并创下铁矿石价格历史上最大涨幅。在国际铁矿石供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我国铁矿石进口存在“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尚不能左右铁矿石定价权。

(二)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

目前国际铁矿石普遍采用普氏价格指数,这个指数数据来源包括电话问询等方式。向矿方、钢厂及交易商采集数据,参照由包括部分现货招标、平台交易以及港口现货在内的当天实际交易,以及询价对象认为的可交易价格等信息编制而成。普氏公司编辑人员,在每个交易日会向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机构联系。以电话或网络的方式询问当天交易情况。比如交易单数、对价格的看法等。普氏价格指数被世界三大矿山选为铁矿石定价依据。近年来,主要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招标形式出售的铁矿石呈增多之势,铁矿石定价机制逐渐演变成――现货的招标价影响普氏指数价格。而指数价格走势又决定性地影响了长协价格。

在铁矿石定价机制中。无论是长协定价机制还是指数定价机制,在2004年后都很难令供需双方满意。2008年金融危机中,铁矿石突然转变为卖方市场。撼动了执行20多年的长协机制。2010年3月,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达成初步的季度价格(provisional price)合同,必和必拓和力拓随后跟进。所谓季度定价,即所谓“指数定价”,指钢厂与供应商仍签署长期供应协议,规定每年采购铁矿石的量,价格则参考普氏指数随行就市。这意味着长协机制彻底瓦解,铁矿石市场进入全现货时代。目前,长协价已从季度定价进一步发展到月度定价。而现货时代的另一个标志是招标的出现,这也是铁矿石定价机制失衡的开始。

三、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中国钢铁产能从2002年的1.82亿吨到2012年的7.16亿吨。短短几年翻了将近4倍。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有主要产钢国产量大减,而中国的钢铁产量虽然增速大幅回落,但依然同比增产1.1%,产量创下7亿吨历史新高。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

(一)钢铁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但只要钢材价格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以2012年10月份为例,钢铁协会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仅上涨2.9%,但同期进口铁矿石订货价格比最低时(9月份第三周)却已上涨15.9%。钢材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涨跌不同步,且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的状况,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使钢铁企业采购进口铁矿石成为高风险的游戏,许多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踩准点”而陷入亏损。

(二)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钢铁行业出现了快速发展,建立了齐全的行业生产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行业生产量和生产技术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钢铁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钢铁产能接近10亿吨,钢铁出口量达到5573万吨,进口1366万吨,纯出口4170万吨,2009到2012年钢材出口和净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3%、14.85%、14.01%和1044%、27.44%和28.88%。但是在出口规模上升的同时,出口的产品结构却有待提高。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国内外价格差异较大。

四、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应对铁矿石价格波动的能力对策

(一)强行业联盟,规范现货市场

进口矿石的谈判,需要中国钢铁企业拧成一股绳。共同采取对策来获得最佳效果,朝着有利于钢铁发展的方向努力,目前的分散局势非常不利于矿石的谈判。所以钢铁工业协会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和督促钢铁企业加强联盟,集聚谈判力量。减少谈判内讧现象。合理削减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打击“借壳”进口铁矿石的投机行为,以减少铁矿石现货需求,促进长期贸易交易的地位,扭转我国在铁矿石谈判的被动局面。

(二)钢铁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

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加强钢铁工业与建筑、汽车、机械、船舶、家电等主要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加快完善产品标准、推进下游产业设计规范升级。同时,鼓励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发展高精尖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产品升级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从关键品种的消费预测数据分析。特殊钢产品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需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是关系到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工程,政策的执行力是其核心问题。

(三)加强资源的控制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原材料资源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处于低效益状态,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挤占行业利润。所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原材料资源的控制,延伸产业链,是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钢铁企业控制资源的途径包括:与上游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障长期供应;直接控股、参股投资上游资源项目;兼并重组上游资源型企业等。另外。钢铁企业的资源控制还包括对下游加工配送、用钢行业的延伸,主要通过:兴建加工配送中心;与下游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行客户定制化生产服务;延伸金属制品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