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鼻化元音与丽江地区普通话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化元音与丽江地区普通话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鼻化元音就是发音时软腭下垂,使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通过,引起口腔和鼻腔的同时共鸣的元音。丽江地区汉语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普通话中带鼻音韵母发成鼻化元音,因而导致前后鼻音不分。本文重点探讨了鼻化元音与带鼻音韵母的区别,以及纠正鼻化元音的方法,以期对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鼻化元音 带鼻音韵母 阳声韵 普通话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方言区大学生普通话教学研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2012C240)

1 鼻化元音与带鼻音韵母的区别

所谓鼻化元音,就是“元音发音时软腭下垂,使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通过,引起口腔和鼻腔的同时共鸣,就形成鼻化元音。”鼻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的感染,发生同化作用,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成为鼻化元音,鼻音韵尾往往同时弱化甚至脱落。例如,英语lamb,中的a,其发音本来应该是〔a〕,由于受到其后面鼻辅音m的影响,实际发音变成了〔?觔〕,发生了鼻化。

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的鼻化元音韵母一般来自中古汉语的阳声韵,即收-m、-n、-?耷韵尾的韵,“其演变历程为an-?觔n-?觔n-?觔”。鼻化元音归根结底仍然是元音,具有元音的特点,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鼻化元音发音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过,形成口腔和鼻腔的两腔共鸣。而带鼻音韵母是以鼻辅音结尾的韵母。辅音与元音的区别就在于辅音在发音时气流会受到阻碍,以鼻辅音收尾的韵母都会有气流受阻的阶段,这也就是鼻化元音与带鼻音韵母的根本区别。

2 丽江方言中的鼻化元音

云南方言语音的特点之一就是鼻化元音韵母占优势,除了临近四川的滇东北有明显的前、后鼻音韵尾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几乎都不分前后鼻音韵尾,带鼻音韵母(除了ong、iong)几乎都用鼻化元音来替代,这一特点又以云南方言中的滇西方言片区表现得最为突出。《云南省志卷58汉语方言志》提到滇西方言片区韵母系统的特点时指出:“鼻化元音韵母极为丰富,且鼻话音色彩十分明显。”丽江是滇西片区一个代表性方言点,本文就以丽江汉语方言为例,探讨针对鼻化元音的普通话教学问题。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韵母39个,其中带鼻音韵母16个,丽江汉语方言中带鼻音韵母的发音中有14个都弱化成了鼻化元音韵母,占普通话韵母总数的1/3强。

普通话16个带鼻音韵母与丽江方言韵母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丽江方言除了古通摄字(普通话u?耷、y?耷二韵的字)读成o?耷、io?耷,是有鼻音韵尾的,其他普通话中收鼻音韵尾的字在丽江方言中均演变成了鼻化元音。至于为什么只有古通摄字保存了鼻辅音,估计主要是与其前面的元音有关。吴宗济、林茂灿指出:影响鼻尾脱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鼻尾的时长,时长越短的鼻尾越容易脱落”。又进一步指出,“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越靠后,鼻尾的时长就越长;同时,主要元音的开口度越小,鼻尾的时长也越长。”综上,最稳定的鼻尾应该是后高元音之后的鼻尾,即古通摄字,这刚好与丽江汉语方言保持了o?耷、io?耷韵尾的情况相吻合。

丽江汉语方言的这种普遍存在的鼻化元音给普通话的推广造成了困难,因为元音鼻化后前后鼻音韵尾的区别几乎没有了,比如普通话韵母an、ang的发音都变成了〔?魨〕,en、eng的发音都变成了〔?藜〕,in,ing的发音都变成了〔?觘〕……由于方言的负迁移,使得这种方言的使用者无法听辨,也无法发出前后鼻音韵母,丽江汉语方言中鼻化元音的普遍存在成为当地人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瓶颈。

3 针对丽江地区的带鼻音韵母的普通话教学

在普通话测试中,我们会把语音偏差分为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两种类型。“错误”和“缺陷”是从音位的角度来区分的。所谓错误,是指发音偏差已经到了改变意义的地步,会引起别人的误解,形成交际障碍,也就是跨音位的,即用一个音位替代了另一个音位。比如把“兔子”说成“肚子”。所谓缺陷,是指发音的音值不到位,但不改变意思,听者仍然能够理解,也就是说这种失误很可能是用同一音位之内的音位变体代替了另外一个音位变体。很显然,错误比缺陷的后果要严重许多。因此,在普通话测试中,错误的扣分也是缺陷的两倍。而前后鼻音的混淆必然要被认定为错误,因为在普通话中前后鼻音是区别意义的,如果把“天坛”说成“天堂”肯定不能被人所接受。因此,在丽江地区推广普通话,必须下大力气纠正鼻化元音,使学习者能够正确听辨和发出带前后鼻音的韵母。

纠正鼻化元音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第一阶段——分析阶段

首先应让学习者先弄清楚丽江方言中的鼻化韵与普通话带鼻音韵母的对应关系。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往往是一对二或二对一的关系,例如丽江方言中的〔?魨〕就对应了普通话中的〔an〕和〔ɑ〕两个音;普通话中的〔?藜〕也对应了丽江方言的两个音〔?藜〕和〔o〕;对于这种错综的关系学习者需要硬性记忆,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第二阶段——听辨阶段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婴儿学习母语是从听开始的,他们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听的输入,当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说的输出,这个阶段称之为沉默期。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一习得规律,因为对于方言区的人来讲,前后鼻音的差别并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只是同一个音位而已,他们对这种差别就非常不敏感,甚至听别人说普通话也感觉不出前后鼻音的不同。这就像日本人对于前后鼻音、美国人对同部位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一样的麻木。其实所有人都一样,我们只对区别意义的音位敏感,而对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变体都是麻木的,因此我们要从听辨入手,训练方言区的学习者学会听辨鼻化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的区别,以及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区别。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给学习者听下列一组相似的音:缸儿〔gɑ r〕——甘〔gan〕——钢〔gɑ〕第一个音节中出现的鼻化元音韵母,第二个音节中出现的是前鼻音韵母,第三个音节出现的是后鼻音韵母。

也可以反复让学习者听辨下列词语,进行前后鼻音的专项训练,并让学生认识到前后鼻音在普通话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船——床,陈——程,林——玲,兰——狼。

(三)第三阶段——发音阶段

现代汉语中16个带鼻音韵母都是由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的。带鼻音韵母的发音动程是先发元音再发鼻辅音;而元音的共鸣腔都是口腔,元音发出后迅速滑动到〔n〕或〔?耷〕。而〔n〕或〔?耷〕的共鸣腔是鼻腔。普通话发带鼻音韵母时是由口腔共鸣滑动到鼻腔共鸣,二者是分开的,而丽江方言对这类韵母的处理是:省掉了由口腔到鼻腔的动程,简化为口鼻一起共鸣。鼻化音色彩就是由这种走捷径的发音方法造成的。

要将鼻化韵转化成带鼻音韵母,难点在鼻辅音韵尾,而不在元音上。因为丽江话中是有口元音的,如〔AI〕〔eI〕〔ɑo〕〔?藜u〕等,说明丽江人在处理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时可以发出口元音。而由于丽江方言中习惯将鼻化韵代替鼻辅音,从而抹杀了前、后鼻音的区别,因此普通话的训练应该从鼻辅音入手。

首先,应找准前后鼻音的发音部位。前鼻音〔n〕是舌尖中音,发音时舌尖抬起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使气流从鼻腔排出,形成鼻腔塞音。后鼻音〔?耷〕是舌根音,发音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形成阻塞,气流从鼻腔排出,形成鼻腔塞音。教学发音时可配合发音部位图,使学习者直观地感受发两个鼻音时形成阻塞的部位。

其次,当学习者掌握了两个鼻辅音的区别和发音要领后,要将元音与鼻辅音结合,发完整的带鼻音韵母。这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习者已习惯了鼻化韵的发音方法,语音形成僵化,很难将带鼻音韵母发成元音+鼻辅音的模式。进行这部分训练时可以采取夸张发音的方法,即延长韵母的发音动程。比如发〔in〕这个韵母时,让学习者先发〔i〕的音,再慢慢过渡到〔n〕,让学习者感受由口元音〔i〕到鼻辅音〔n〕的滑动过程。

最后,让学习者将鼻化韵与带鼻音韵母进行语音对比,从理论上认识两者的不同。第一,鼻化元音?魨、?觗、?伥、?觘等,归根到底还是单元音,发音时口型保持不变。而发an、ang、en、eng、un、in、ing等是元音和辅音的组合,发音时口型有一个滑动的方向。比如发ang时,要从〔ɑ〕的口型滑动到〔?耷〕的口型。要训练学生发音时口型的变化,以区别单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第二,鼻化元音仍是元音,发音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带鼻音韵母是由元音和辅音共同构成的,发鼻辅音阶段有成阻过程。应让学习者体会气流受阻的部位和受阻过程,认清元音与辅音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冯春田,王力.王力语言学词典[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积才.云南省志卷58汉语方言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4]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