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自觉时代,重申编辑的人生境界修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自觉时代,重申编辑的人生境界修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重申编辑的人生境界修养是当今文化自觉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耐得寂寞中持守、在甘于奉献中担当、决不敷衍的认真态度,这些构成编辑人生境界的基石。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为学术奉献终生的志愿以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工作态度的编辑出版人。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4-0024-04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中国政治、经济跃居世界前位的今天,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越发凸显。具有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以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彰显与践行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作为中华文化的推介平台与扩音器,出版在文化“三自”中更应该实现其历史承担。但是,作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化产业重要一环的出版业,与影视传媒等热门行业相比,地位与经济收益还明显处于劣势。“出版文化的高地建设,需要出版人的理性和坚守。口号与纲领能给人以鼓舞和信心,但作为出版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出版人注重的应是精神的凝聚和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1]。文化强国需要出版创新,出版创新需要编辑对于职业的持守。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指出:“队伍问题仍然是促进繁荣的核心问题。……新闻出版事业对于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有品格和境界。”[2]由是,在现今文化自觉时代,我们不得不重申和重视编辑的人生境修养这个关系文化强国的重要议题。

1 在耐得寂寞中持守

编辑,《辞海》如是界定:“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人员“幕后英雄”的角色。作者与编辑工作者,虽然为同一文化产品付出努力,但一旦作品出版面世,二者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却有天壤之别。经济效益人所共见,我们暂且不谈。仅以署名而言,不管是书籍的出版,还是报纸杂志的出版,作者的署名必不可少,且总是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绽放光彩(当然,作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这无可厚非)。而责任编辑在哪里?图书的编辑,一般只默默地出现在封底及版权页中。学术期刊编辑的署名,在没有实行责任编辑制度之前可有可无,现在实行了责任编辑制度,编辑的署名或者出现在文章最后,或是在杂志的扉页上集体出现。这种作者与编辑的显隐差别,暗含了编辑的角色地位。编辑实践证明,常年身居幕后的编辑,正是因为这种寂寞的持守而被歌颂:编辑是辛勤的园丁,扶植、培育百花开放,自己却不争春;编辑是精细的裁缝,终年补绣缀锦,奉献给别人知识的新装,却从不要人回报。这些被歌颂的美德,内涵之一就是在寂寞中持守。

在寂寞中持守,这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践行起来难度相当大。在转企改制和数字出版转型的形势下,出版创新与出版自强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实践性、开拓型的优秀编辑人才。但是矛盾在于,具有这样素质的优秀人才,往往不会选择出版作为职业,或是虽然选择了出版,但其精力主要集中在“自留地”上,“八小时之内,干公家的活,八小时之外,干自己的活”,其优势难以在出版中发挥出来。这样的局面,就其根本来讲,就是耐不得编辑的寂寞。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指出:“优秀的编辑人才,既要求综合素质高,又要求能耐得住寂寞。然而,现实往往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思维比较活跃,却耐不住寂寞。”[3]

编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绽放。这在古今中外皆有鲜活的榜样。在国外,可以冠以“伟大”称誉的狄德罗,竭尽精力编辑《百科全书》长达25年。《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人类知识的百科宝典永载于世,狄德罗的名字也永载出版乃至人类文明史册。在国内,这样在寂寞中守护人类文明之花的出版者,如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范用等老一辈编辑家,他们“书里乾坤一生情”,其耐得住寂寞的持守,让他们经手编辑出版的“书比人长寿”。耐得住寂寞的持守,究其实质,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是“兼济天下”的抱负。这些出版界的楷模,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总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中寂寞担当。正是因为这些出版界前辈“俯首甘为孺子牛”,才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绵远与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正是他们甘于寂寞,才留下了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提及的“死”与“生”的辩证。甘于寂寞的,虽死犹生。反之,则是为编辑一生的悲哀。这也是现在所提倡的要培养“大编辑”的用心所在。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精神贫乏与物质贫乏都不是社会主义。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它所提供推介的,是中华民族世代绵延的文化精髓,是使中国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缺少这种精神文化,就只能做这个世界的应声虫,诺诺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就是经济再发展,没有文化作为精神辅翼,也难以真正成为世界强国。编辑,正是这脊梁的支撑者与维护者。没有甘于寂寞的持守,编辑何堪担当民族脊梁的重任?

2 在甘于奉献中担当

“你的成功,消亡在别人的成功之中;别人的失误,却要分担惩罚。掌声和鲜花,只属于作者;你只是在无声无息的后台,完成自己的价值”。这是著名作家茹志娟当年写给编辑的赞语。这是对编辑工作的真实写照,没有对之深思体味的人不可能有此感触。在对编辑的传统认知中,编辑总是担当着为人作嫁的角色。这为人作嫁、甘当人梯的角色认定,本身就需要编辑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在耐得住寂寞中持守,也同样需要奉献精神。

编辑的奉献精神,首先在于看淡名利,只为好书。在实际工作中,编辑工作“不比当市长、企业家、大学教授的工作轻松多少,终日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却不如当市长的有权,当企业家的有钱,当教授的有名”[4]。奉献精神,对于编辑而言就是要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完全浸透在作者的文化产品中,辛劳并且充实地为作者做好嫁衣,多出好书。现在,有些编辑总觉得当编辑不如做教师、干科研等,轻视编辑工作,导致出版物错误百出,甚至连作为文字教育基石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都不能幸免。随便翻看一本图书或杂志均可找出若干编校错误。其实,避免这类错误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编辑的责任心。责任心,来自于编辑的奉献精神。有奉献精神的编辑,会为出好书而奋斗一生,并在充实的忙碌中享受为编辑的乐趣。有奉献精神的编辑,是一个纯洁的人,无私的人,没有名缰利锁的束缚,抛却了一切浮华范囿,目标只在实现编辑的价值,完成编辑的人生追求——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