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两难”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两难”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都存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世界经济形势将如何演进及其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三大机构的预测情况比较及美国恢复就业的历史数据分析,指出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因欧洲债务危机结局的不确定性更添加了复杂性;通过对中国GDP增长率、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外贸情况相关数据的分析,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两难:即通涨压力犹在和经济增速减缓的问题。2012年,中国既要保持增长速度又要保持物价稳定。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目标排序的话,“稳增长”还是应当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宏观经济;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F123

目前,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都存在着问题。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则经历了地震、海和核泄漏事故,这使得日本去年经济增长几乎为零;欧洲则发生了国家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形势将如何演进?其对中国经济又有哪些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文章分别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一、未来世界经济走势

世界经济正遭受到两场危机的影响,第一场是美国金融危机,其余波犹在;第二场是欧洲债务危机,它正在肆虐全球经济。发达国家三大经济体都出现了问题。各大经济预测机构也相继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对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比较悲观的,并且其悲观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这体现为各家预测机构纷纷调低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

世界银行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2.5%,低于2013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3.3%,低于2013年的3.9%;同样,联合国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也低于2013年的预测值。这些具体的预测值虽然有差异,但反映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即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要好于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见表1)。这与2011年这三家机构所做的经济预测类似。在2011年初,这三家机构都预测2012年会比2011年好,到了年中,它们又改变观点,认为2012年可能和2011年差不多,到了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再做预测的时候,它们又都表示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如2011年。现在它们又普遍乐观表示2013年会比2012年好,希望这些机构2012年的预测能够准确一些。然而,要做到预测准确并不容易,因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式将会十分复杂,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结局的不确定性更是添加了复杂性。

欧洲债务危机的结局为什么难以预料呢?从逻辑上分析,欧元本不应该存在。无论是哪一种货币,人民币、美元、日元或者欧元,其本质也就是一张纸,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具有信誉,谁有信誉民众就相信谁。第二个条件是必须具有权威性。比如,一张人民币背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张美元背后是美国政府,一张日元背后是日本政府,但是欧元背后又是哪一个政府呢?所以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它虽然具有可信性,但是它缺少权威性。一旦遇到困难和危机,需要货币的权威性起作用时,欧元的先天不足便暴露无遗。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不出现一个强权者将欧洲统一起来,这样欧元背后便有了一个政府,权威性自然而然便得到解决;要不就将欧元区解体。然而,政治家都是短视的,他们认为欧元区解体所带来的麻烦比现在想办法维持它的麻烦更大,所以他们采取很多措施在维持欧元区。即便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结果难以预料,但是短期而言,人们的普遍共识是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将明显增长,全球经济确实存在着二次探底的危险。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是历次经济周期中最弱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1975年、1982年和1991年的经济衰退相比,2009年这次经济衰退对美国经济影响更为严重。经过了两年,经济的复苏水平远不及1975年和1982年的复苏水平,略低于1991年的复苏水平。

从图2报告美国就业恢复的历史数据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1980年,美国只用了11个月就业便得以恢复。在1973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用了16个月就业便得以恢复,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中,美国用了28个月就业就得到了恢复。之前就业恢复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0,用了近31个月,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失业率在36个月以后仍然居高不下,丝毫看不出有恢复的迹象。

其次,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超乎预期。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五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国债占GDP比值以及国债利息率均居高不下,同时,这五个国家的债务总额也较高,分别为3520亿欧元、1740亿欧元、1750亿欧元、7370亿欧元和19110亿欧元。欧洲所有国家的债务总额高达83000亿欧元,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2倍多。由此可见,依靠中国来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是不可能的,能够真正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还只能是欧洲国家自身。欧洲国家难道真的没钱吗?显然不是。当前世界经济情况十分奇怪,富人成为了债务人,相反穷人倒成了债权人。富人的富裕体现在他们的财富上,而这些资产是可以变现的,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失去其富人的地位,不愿意变现所拥有的资产。作为欠债的富人归根结底还是富人,而拥有债权的穷人,归根结底还是穷人。解决当前危机需要富人出让其财富。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难”:通胀压力犹在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中国经济面临着“两难”。其中“一难”便为物价难题,通胀压力犹在。之前我国遭遇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现在则主要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与我国国力增强有关。西方发达国家有效需求往往不足,但它们也会出现通货膨胀。它们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由需求拉动的,而主要是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现在这种情况也在中国出现了。一方面这使我们很苦恼,出现了一种以前我们没有遇到过的新的通货膨胀形式,在处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上,我们的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也挺骄傲,这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强大了起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形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如何应对这样的通货膨胀。

2012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这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在提高。国务院2012年了提高稻米收购保护价的规定,提高幅度在10%以上。此外,土地价格也居高不下,这是与财政体制甚至是与政治体制相关的。成本推动的刚性因素是未来出现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手段仅剩下量化宽松政策。它们的财政政策、财政状况已经极度恶化,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远远超过3%,不可能再通过财政政策挽救经济。同时,利率也低到了1%,缺乏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西方国家最后也只剩下直接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来挽救经济。长期来看量化宽松政策必然为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货币政策仅仅是对货币增量进行控制,中国货币存量依然巨大。2010年,中国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成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调整结果对抑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货币增量,货币存量规模依然较高。稳健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使M2和GDP的比值在短时期内发生显著改变,所以中国还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2011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需要防止物价出现反弹。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二难”:经济增速减缓

中国经济面临的 “二难”是中国GDP增速减缓。自2010年第4季度以后,季度GDP增速表现出逐季减缓的趋势(图3)。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也有轻微下降(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虽然比较平稳,但是考虑价格因素之后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图5报告的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来看,进口增速略微上涨,出口增速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也略有下降,这均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速有放缓的势头。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有被动的外部冲击因素,也有中国主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因素。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欧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继续上升,政府债务也在增加,欧美国家的政府不得不痛苦地实行紧缩政策。保守判断,即使欧美经济不出现衰退,其经济复苏也将十分艰难和缓慢,世界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依然会是萎靡不振的状态。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在恶化,这对中国的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以及外贸顺差增速都在减慢,今年中国提出的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预期指标只有10%,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任务,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是要使经济增速稳步回落至合理区间,将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此外,自2010年以来,为了控制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多助长价格上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结果必然是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波及到生产,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产生困难,经济增长会出现进一步的下降。这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受到抑制的同时,经济增速也有所减缓。

在2012年,中国既要保持增长速度又要保持物价稳定,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目标排序的话, “稳增长”还是应当放在第一位。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的一项重要对策便是以不变应万变,全力保持宏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同三.认清经济形势,把握调控重点[N].人民日报,2011-12-26.

汪同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