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起 “人文”风帆,焕发语文课堂生命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起 “人文”风帆,焕发语文课堂生命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较大。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 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小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倡人文关怀”为导向,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把蕴含在语言文字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凸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程内容中发掘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效果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文质兼美,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我不能失信》中“信守承诺”的情怀;《将相和》中蔺相如表现出来的宽宏大度……诸如此类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在挖掘教材中人文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与教材相关的人文教育内容或补充人文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如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新闻事件等。如“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和2008人文奥运精神;“感动中国”新闻人物:杨利伟、钟南山、巴金……他们身上的各种可贵品质:从容、无畏、真诚……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除了“静态”的人文资源外,在教学动态生成过程中,学生模糊的认识、独特的感悟、分歧的观点、偶发的事件等等,这些“学情”里也含有“动态”的人文资源。如我在教学ü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问学生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一个男孩说:“j、q、x小淘气,见到ü就挖掉他的眼。”挖掉双眼多么令人心颤,于是我也说了一句:“小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帽子笑嘻嘻。”学生在评价中都认为“小ü(鱼)”很可爱,发言的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样在识记拼音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二、让学生融情入境,获得情性和理性的交融与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教诗词,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多读多练”是教学诗词的一个特点。反复吟咏,方能读出韵味来,细细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如教《朝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唐朝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别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清晨诗人辞别朝霞满天的白帝城,乘着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重峦叠嶂,夹道相迎……好一幅三峡行舟图啊!”通过听有感情的配乐导读,学生进入情境:全诗展示了三峡美景,洋溢着诗人遇赦东归时轻松、喜悦的心情,从而与作者思想感情交融,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对部分文章的精彩片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合,使审美教育成为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的氛围中分析情境和再现情境,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催化人文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听”与“读”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吸收,是内敛的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渐丰厚与升华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声音的博大情怀。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个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说”与“写”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学生的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环境,让他们说真话、说心里话,并且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引领学生感悟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地索取。最后,问学生:“学了课文,你最想对保罗说什么呢?”有的谈思想上的收获,有的联系实际谈感受,接着又顺水推舟,让学生以《保罗,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这样,学生便在说写训练中自觉地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升华与人格的塑造。

四、机动灵活,作业批改中渗透人文教育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反馈,是家长及学生关注的一个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作业经历的每一次评价都是建立自信心的好时机,因此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教师的批改方法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张张笑脸、一面面红旗或一个个红苹果等充满童趣的印章代替了原来的分数出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时,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看到那一个个充满爱心和激励的印章,这对于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是多么值得开心和炫耀的一件事。好强的小学生会在作业上动脑筋,不但作业的质量会提高,而且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和他们一样也有一颗充满童趣的心,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美到处都存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能用一些简单但又具有激励性的语言批改作业,这种批改方式首先是要肯定学生的长处,然后再提出殷切的期望,劝其改正缺点。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下转28页)

(上接10页)往往一句简单的话语能使学生一改往日的陋习,并能唤起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如:对书写潦草的作业本上写上“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或者“字如其人,帅气的你一定会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又如:对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只需在作业本上简单地写上一句“你很认真!”、“你真棒!”等就已经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如泉水般涓涓细流的关爱。

总之,“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让我们真正扬起语文教学的“人文风帆,在语文教学中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林润生.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2005(1)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3)

[4]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