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新宿事件》看“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形象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香港导演尔冬升执导的电影《新宿事件》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偷渡日本的故事。由于涉及了关于偷渡、移民、黑帮等社会及历史问题,因此影片也就于不自觉之中透露了“后殖民”意识。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形象的建构方面对影片进行读解。由此可知,“后殖民”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文化殖民现象,这一理论还与历史、社会、人类心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相关影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批评,至今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新宿事件》;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28-02
由香港导演尔冬升执导,于2009年上映的影片《新宿事件》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偷渡日本的故事:中国东北的一名拖拉机工人,为了寻找在日本失去音讯的恋人,非法偷渡到日本后,结识了一群同样是偷渡到日本的中国同胞,为了生存,为了财富,他们干起了“偏门”,卷入了黑帮争斗,最终惨死的故事。该片获得多项香港金像奖提名,得到多方好评的同时,由于其涉及了关于偷渡、移民、黑帮等社会及历史问题,因此也就于不自觉中透露了“后殖民”意识。本文就试图在后殖民语境中对该片进行解读。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二战的结束并没有终结帝国主义对其殖民地的统治:战争期间,宗主国对其殖民地进行统治;战争结束后,虽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统治终结了,但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就使得殖民地人民对原宗主国的价值标准、人文精神、风俗习惯于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安然地接受。所以,原殖民地虽然拥有独立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还继续被原宗主国“殖民”。影片所表现的“后殖民”现象主要体现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观念中双方的形象建构,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双方依然保留着旧有的观念来想象与建构对方,即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双方在文化方面继续保持着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因此所有从对方处被建构起来的形象皆是“后殖民”的结果。
一、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殖民地对宗主国的“谄媚”想象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使得中国人,早已忘记了当年受到由日本侵略所带来的苦难,而是想方设法偷渡日本,将其看成了理想的谋生之地。影片开始不久便展现了在中国东北的人们,为了能顺利到日本谋求生活,甚至甘愿作假说自己是日本人的遗孤,认为“那年头,种牛痘是件大事,只有那些日本孩子,才有这个福份”。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对这句话理解:战争结束短短数十年,中国人们说起“那年头”,已不是指向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遭受其迫害的时候,而仅仅指向日本殖民中国时期,由此这段日本侵华历史的立体感已经完全被简化成一段丝毫无关民族荣辱尊严的时期,甚至还含有或多或少地美化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性之嫌;再说“种牛痘是件大事”,表明了在中国人看来,日本帝国主义已凌驾于中国之上,帝国主义的事就是大事,是进步的、文明的事;还有“只有那些日本孩子,才有这个福份”,这足以说明中国人已自认为是劣等的、落后的民族。
日本对中国人的侵略及其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到了当代,已被其繁荣的经济的吸引而取代,被殖民的苦难已在中国人记忆中逐渐淡去。而此时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是一个优越于中国的国家。中国的偷渡者便是质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之下,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离开中国,奔向日本。日本以另一种带有“诱惑”性的姿态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从原来的深恶痛绝,变成了“向往”。为了去日本,曾被侵略的中国人愿做当年日本侵略者的在中国大地上的遗孤,甘愿成为日本人的后代。在他们看来,作为日本人的后代,比起当中国人来说,就有了更优越的地位与资格,就获得了更接近成功的机会。影片中另一例,当主人公铁头在日本看到中国人光天化日下偷东西,很吃惊时,他身边的东北老乡阿杰则告诉他说:“他们日本人不偷东西,就以为别人也不偷”,这种说法已不自觉得地日本人纳入优等民族之列,认为日本是文明的,中国是野蛮的。因此,从电影中表现出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可以看出,经过战后一段时期,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情感态度的变化及矛盾且复杂的心理,也再一次证明了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文化“后殖民”。
二、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殖民地人民的自我“东方化”
关于“后殖民”主义理论,赛义德在《东方学》里“不仅批判了西方对东方的东方化,还深刻地揭示了东方人是如何参与自身的东方化的。他说,‘现代东方,参与了其自身的东方化’。”①这一观点在《新宿事件》中,则表现为曾被殖民的中国人也参与完成了在殖民者眼中的中国人的形象建构。影片中,铁头初到了日本,东北老乡阿杰教他认那些与他们一样是在日本谋生的中国人时说:“我来教你认人,……我后面那个就像小白脸的,上海人,还有那边,嚣嚣张张的,是福建的。这里的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干……他们分帮分派,应该凑不到一块。”以上的话语中已经找不到一直以来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形容民族传统美德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品行恶劣、行为猥琐词汇,中国人自己不看好自己。在日本,金钱的追求使得中国人把同胞当作是竞争对手,谋生的敌人。同时,镜头里居住环境拥挤、杂乱无序、不懂垃圾的分类,也都传达了中国人自认为本民族落后、愚昧、混乱的思想。
另有一例,影片中,当铁头与秀秀相互认出对方后,秀秀为隐瞒其与铁头先前的关系,将铁头说成是自己的中国老乡时:“在那样的场合,我不敢跟他打招呼,不想让你尴尬”。在秀秀方面,她将不与铁头相认的原因说成是怕自己的日本丈夫尴尬,只因铁头是中国人,这样的老乡会让丈夫没有“面子”。这表明了中国人自己将自己放置了一个在日本人面前豪无尊严的、自卑的境地。
以上的例子都表明了中国人在“后殖民”语境中对自身的认识,中国人的这一“自我意识”,表现了二战后,在日本“殖民者”地位强大的霸权下,中国人依然存在的被殖民地位的依附性和失去了辨识真正的“自我”的能力,这是后殖民的具体体现之一:被殖民者总是不自觉地通过文化帝国的镜子反观自己,在后殖民语境中寻找自己,从而完成文化帝国眼中的自我的塑造。同时反映出的文化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尤其折射出了“后殖民”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的被殖民“无意识”。
三、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东方化了的“东方”
在赛义德的“东方学”中,所谓的“东方”,只是西方人以自身为中心,想象与建构的一个异己的、边缘的东方。在“后殖民”主义在看来,被殖民者永远被染上了负面的色彩。《新宿事件》中,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便是被日本人丑化了的中国人。上文提及的,影片中秀秀在说出了不敢与中国老乡相认,为的是怕江口尴尬时,江口说“我和你(秀秀)已经那么久了,又怎么会看不起中国人?”由此道出了在多数日本人眼里,中国人就是被看不起的,中华民族依然犹如他们当年侵略时那样,是落后、无知、低等的民族,有中国朋友或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就是件不光彩的事。还有镜头中中国人居住环境以及工作场所,不是在垃圾场,就是在下汗水道等阴暗、潮湿、肮脏、凌乱的地方。这一切完全满足了霸权国对第三世界的整体想象和建构。在影片中,有一次在下水道(中国偷渡者工作的地方),一名日本刑警北野问到铁头:“你们一天能赚多少?”铁头回答“八千块。”北野很诧异中国工人的廉价(因为在日本“这种工作,起码一万五以上”)。对于这样的活,日本人认为理所应当的是“下水道就靠这些黑工来清理,这种脏活日本没人干”。中国人被日本人称为“黑工”,干的是日本人不干的脏活。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早已用身份的贵贱把自己同中国人区分开来。
除了将中国视为外,日本人还十分仇视中国人。影片在描写新宿的黑社会权利争夺中,日本黑社会头目采用“以华治华”方法,以及日本人公开说他们“讨厌支那猪”和“用武士道精神干掉支那猪”等,所有使用的都是带有攻击和渺视的词语。另有,在铁头初获成功,日本刑警查其居留权时说“我希望你能够做个好人,因为我不想有一天,要亲手抓你。”这里的日本人采用了对中国的劝教方式,借以表现相对中国这一顽劣民族而言,日本的长者、智者身份。这一切言行依然延续着日本侵华时的帝国主义思想,无不代表了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一如当年被侵略时,是懦弱的、可以战胜的,需要日本来拯救和援助的。
日本对中国的固有理解与对中国人形象的建构,皆是在其强大的文化话语体系下完成的,正所谓“其深层原因就是:经过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西方国家已经利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将西方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潜移默化地注入到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形成了用西方话语来考察、评价第三世界文化的习惯。”②正如影片设置了中文翻译人员无法翻译中文,原因是中国有几百种方言。这一情节无非也是为了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想象,一个不规整、杂乱、无序和神秘第三世界国家。
四、结语
电影《新宿事件》,根据其题材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本文对电影采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出了“后殖民”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文化殖民现象,还与历史、社会、人类心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某些相关题材的电影中,总是无法避免地会出现如该影片中的文化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之间不平等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性的影响。而更严重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对此还全然不知晓或是无视。因此,对相关影片的“后殖民”主义解读,至今还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张其学.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9.
②刘珏.电影的后殖民解读[J].考试周刊,2009(18).
参考文献:
[1]张其学.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岳川.后殖民语境与侨居者身份意识[J].广东社会科学,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