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学融合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具体谈谈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尝试

关键词: 数学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融合

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以学好的学科。我认为,如果在课堂的引入或者内容的讲解上加点点缀(融入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就会增添数学课的“色彩”,使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并感兴趣,受启发,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毕竟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包括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数学史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与数学史的融合是必要的。

1.如何把数学史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1教师备课时刻意安排。

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分析数学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所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弄清其中的每个定理、公式、概念和图形等所关联的数学史知识,必要时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工作。

教师应研究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明确新授的哪些知识需要数学史知识的帮助,哪些知识不需要数学史知识做铺垫;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讲解和介绍相关的数学史知识;确定好应在什么环节上补充数学史的介绍等。课下,可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1.2以数学史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学生往往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若课的开头平淡无奇,则必然不能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为此把一些史料知识运用到课堂开头的设计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先介绍它的发现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然后展示芭蕾舞演员的相片。芭蕾舞演员身体各部分之间适当的比例给人以匀称、协调的美感,再导入新课。一节课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也是在当前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2.1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时,那些知识丰富、善于循循善诱的老师远较那些简单乏味、就事论事的教师受学生欢迎。如果教师在教授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理论的方法时,能够指出它们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就“圆”这一内容来说,“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时将有关史料穿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圆的定义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轮约在4000年前,人们将圆的木轮固定在木架上,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人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却是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给出了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都相等。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定会对圆的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力集中。教师虽然不是数学家,却可以培养出数学家。许多数学家走上数学研究道路都与学生时代遇到一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有密切关系。

2.2改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心理都比较脆弱,经受不起挫折、打击、失败,在讲解内容的同时,刻意介绍一下数学发展的曲折经历,讲一些数学挫折史或蒙难史,对于促进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18世纪数学界的灵魂人物欧拉(L.Euler,1707―1783),他在年近花甲时双目失明,然而祸不单行,他的住所和财产又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遭受一系列不幸和打击的他仍然屹立没有倒下。在失明的17年里他解决里许多数学问题,他口述发现的公式,由他的学生笔录就有400多篇论文。由于欧拉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贡献,后人把他誉为“数学英雄”。华罗庚出身贫寒家庭,高中被迫中途辍学,在单调的站柜台工作中自学数学,后因患伤寒症,年纪轻轻就落下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和执著,克服种种困难,发奋努力,不断进取,自学成材,在数学界取得很高的地位。像这样介绍历史上数学家的种种失误、数学发展的曲折艰辛,可以改变学生对错误的错误看法,让他们明白:任何学习和研究都会遭遇错误、挫折和失败。因此,用数学史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是很有效的方法。

2.3了解祖国传统数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我国在数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数学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恰当、生动而富有情趣地讲解一些我国在数学史上的成就或数学家的事迹,就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这种教育效果是用其他方式很难达到的。另外,也可以讲女数学家的事迹,有助于激发女生的竞争意识;有些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4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现行的数学教材一般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3.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3.1实事求是。

中国有辉煌的数学史,但在公元1300年―1900年之间,成就却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应了解外国的数学史,科学无国界,在介绍史料时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一定要依据历史的记载,不能因为突出中国数学史而随意更改年代削弱外国的数学史成就。以刘徽的“割圆术”为例,它是在中国最早具体体现极限思想的方法,但不能告诉学生是世界上最早的,因为阿基米德要比刘徽早400多年发现。

3.2融合适当。

教师要明确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只是辅助知识,只能结合新授的数学知识,在需要的时候才呈现,切忌因频繁出现而冲淡教学,应当把史料知识与所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创造性地运用。考虑如何将史料知识转化为“课堂数学知识”,如何创造更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数学活动情境,从而达到启发智慧的目的。如在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时,应就其最能触动人心,最能净化学生心灵的部分来讲,并且在给学生讲解数学史知识时应力求简单通俗、言简意赅,让学生易于接受,切忌和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无关,避免喧宾夺主,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却没学到什么真正的数学知识,本末倒置。因此数学史的渗透最好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是当前数学教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且一个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使之融入数学学习中。这样,数学教学方能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好数学、掌握数学,培养出“数学王子”“奇才”。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数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学智.数学的历史思想和方法.哈尔滨出版社.

[3]数学我爱你――数学家的故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