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学习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学习兴趣培养途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分析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必要性,探索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通过树立新成才观念、拓展知识范围、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师生联系,来提升学习信心、丰富教学内容、模拟真实体验、增进情感交流,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习 现状 兴趣 培养

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在生产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供不应求。技工院校担负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是生产中、高级技工和技师的摇篮。但由于长期受到生源限制,技工院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中遭受“淘汰”的“差生”。这些学生有其自身的智能特点,技能学习和培养也区别于普通教育。因此,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探索培养其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现阶段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习焦虑,不了解所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沟通,欠缺吃苦耐劳精神。

1.学习焦虑

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通常都有同样的历史背景——在初、高中期间文化理论课差,常常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特别”对待,故而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与学习相伴的总是负面情感体验。由此在学习上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学习目的茫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动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通常都会产生焦虑的心态,甚至莫名烦躁。

2.不了解所学专业

由于缺乏指导和人生规划不清晰,很多学生在就读技工院校时,是由父母或亲戚朋友代为选择专业,或跟风报读所谓的“热门”专业。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与之前的期望相差甚远,产生消极情绪和厌学心态。

3.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交流

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尽相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部就班,教科书上怎么写,就怎么说,也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故而学生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有问题也不愿提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4.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部分的技能型人才都是在的需求一线上进行工作,所面对的环境也是最艰苦的。例如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往往面对的是最恶劣的天气状况,工作必须长期在室外进行。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为模板,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及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怕累,怕苦,怕受挫。

二、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学生想要成才,一定要有学习兴趣,即对理论课和实操课要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有一种对学习十分向往的情绪和精神。要让技工院校的学生三年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兴趣入手。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兴趣的培养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

技工院校学生年龄层次多处于15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多数具有好动、想象力丰富、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能够依靠自身的特点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吸收,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概念,进而丧失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象、具体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趋向于某事物上,同时也会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是推动学习、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活动产生了兴趣,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内容也显得生动、活泼和有趣。

3.兴趣的培养有助于调整认识偏差

技工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传统教育的“失败者”,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轻视。在学习领域的“失败”,往往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无用者,自暴自弃,丧失了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影响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帮助他们再一次尝到学习的“甜头”,进而找回自信,重新认识

自己。

三、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树立成才观念,提升学习信心

当今的中国正进行一场产业变革,技能人才无疑成为了这场变革的中坚力量。特别在珠三角地区,制造型产业和服务型企业正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坚实的后盾,其中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技能人才奋战在一线,具有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能迅速融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改革中,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为企业提业价值。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自2009年经济复苏后,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城际交通的快速发展,广深港等高速铁路和各城市轻轨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得整个珠三角片区的经济大有抱团齐头并进的趋势。同时对于技术工人的三点原则——“招来人、留住人、用好人”,成为当前珠三角地区制造型、服务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很多企业采取多样化的招工手段,甚至有部分企业通过自主办学培养技工等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然而,技工院校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学习成绩较差,普遍认为自己总不如其他人好,没有优势。这就需要学校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新的成才观念,提升学习信心。首先,应培育优良的校风,应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如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与荣誉感。其次,要加强教风的建设,教风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其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应当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最后始终如一地推进学风建设,尤其加强学风学貌和学习奖励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同时,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个人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和选择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适当选择学习内容和课程学习方式,如课题活动、课外实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扩展视野和提高自我成才的信心,着眼于将来,努力地提升自我价值及核心竞争力,脚踏实地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操训练。

2.拓展知识范围,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技工院校的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教授“成功面试”这一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收集各种面试话题,然后将面试话题分为不同的级别,要求学生进行抽签,回答面试话题,并安排一部分突发场景,不局限于教科书仅有的文字论述和案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更多的面试环境中运用面试技巧和学习面试经验,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应当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普通中学不同,技工院校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某个专业的学生,那么在教学中需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所教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实效。

3.创设学习情境,模拟真实情景

技工院校学生在中学时文化成绩不理想,并不意味着他们智力不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技工院校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方面往往有着特殊的优势,而且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动手能力都很强,一部分学生还体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源于技工院校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开朗,兴趣爱好广泛,活动能力强。他们的许多个体优势,在以前的基础教育中因学校侧重应试教育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论语·为政》有言:“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联系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提问,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把不好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形和环境,这样不仅仅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激发他们大胆地表达自我观点,袒露自身思想情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譬如,在教授德育课程第一册“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灵魂”这部分内容时,可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步,教师提供四张与道德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看图说话,说说自己的见解。

第二步,组织互动小游戏,提供四句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短句,让学生们相互辩一辩这些行为是否道德,进而引出课程重点——道德品质的含义与特点。

第三步,播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中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和“五爱”的核心内容,同时在集体主义内容中突出当地有名的抗洪英雄李大为的光荣事迹,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四步,介绍“小悦悦”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何为“道德品质”。

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课堂小结,教师来说说教了什么,请学生来谈谈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一堂课,学生不仅仅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参与到社会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当中,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阐述自我的观点,这节课无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师生联系,增进情感交流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一位新班主任对那些“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有一天他发现同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把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辅导,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必要采取措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回归课堂,回归学业,在一次次进步中,体验成功,重拾自信。实践表明,通过树立成才观念、拓展知识范围、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师生联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学习体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代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J].读写算,2011(5).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