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头的痛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头的痛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州市某小学一个上四年级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母亲对他说:“妈妈不希望你考多好的名次,但如果你每次都在尾巴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有同学讥笑你吗?老师会怎么看你?”孩子想了想,说:“同学不会直接取笑我,但有不一样的眼神,因此,我这里会疼。”孩子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上。至于老师,孩子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期末复习时,老师会在班上对那些考试成绩拖后腿的同学进行激将——点着同学的名问大家:“你们说,这次他能考多少分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起来:“跟上次一样,四十多分!”“五十多分!”“他肯定考不及格!”

这无异于往学生心头捅刀子——教师用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方式对学生施行心灵惩罚。

教师不能对学生施行体罚众人皆知,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就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然而,有部分教师不太在意的是对学生施行“心罚”。

冷嘲热讽,挖苦学生在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的不尽如人意,让学生在嘲笑、挖苦下逐渐失去自信,成为一个自卑的弱者,承认自己是“笨的”、“无能的”。同时还可能有弹簧效应,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极大反感,变成名副其实的“刺头儿”,时时处处与教师作对。

置之不理,把有过错的学生当做“透明人”,用冷漠的态度告诉他:“我已经放弃你了,再也不管你了,随你怎么样。”这种“无视”,无疑断绝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陷入不知所措,极有可能强化其出格的、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隔离学生,在班级中制造舆论,不让其他同学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交往:“和他玩在一起,你还想学好吗?”被孤立和往外推的“坏学生”,其交往需求无法在班级内得到满足,就可能转向外部寻找“气味相投”的朋友,甚至到社会上找不良少年做朋友,步入歧途。

粗暴威吓,“再这样下去,你就完蛋了!”“以后准备干什么?在家给父母养着吗?”让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有以上举动的老师,他们也许有这样的考虑:嘲笑、指责是为激一激那些无动于衷的学生,让他们清醒;冷处理是给那些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反省一下自己;隔离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是为了不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担心他们像传染病一样传染其他同学;至于威吓嘛,就是破锣必须用重锤,不用重锤敲不响。不用怀疑,这些老师一定是爱学生的,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罢了。我们往往会原谅刀子嘴豆腐心,只是下手狠了,就会失之有度,刀子点到心上就过了。

怎么办?攥紧心字头上这把刀吧——忍,一忍再忍!人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忍的。否则,伤害的不仅是刀尖所指,还有你自己。广州女孩扎西拉姆·多多(谈笑靖)在她的《喃喃》中写道:“有人尖刻地嘲讽你,你马上尖酸地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地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证明你更加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我要你把60分到75分这档学生的分数提到90分,实习成绩提到优秀。否则我绝对会报复你或者你儿子的。我既然有胆量威胁你,也有本事让你痛苦,毕竟你的信息我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是南京一位大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

如果你接到这样的短信,会不会看到一颗病入膏肓的心?会不会有些无奈和悲哀?会不会反思我们教育的失误与差池?

我们姑且重温一下前苏联教育家布卢姆斯基说过的那句话吧——“允许错误,但不存在嘲笑与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