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色彩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提高学生美术色彩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师应从认识基础色开始,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探索欲望,辨别冷暖色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而学习对比色则可以掌握鉴别力,到了最高阶段则能够恰当调整色彩配置,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学 色彩教学 审美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在大自然中,光就像一个魔术师,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也许是因为“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缘故,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色彩世界里,但很少关注大自然中的色彩之美,美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从小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

一、认识基础色,激发探索欲

小学阶段是从事色彩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一生的色彩教育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色彩的识别依赖于对具体物体色彩的联想,色彩识别率随实践的增加而增长,他们的色彩平衡能力与他们本能的“刺激―综合”能力相关,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而对色彩的应用则是在模仿中形成的。

我在进行小学三年级《原色与间色》一课的教学时,把握这样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地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的世界这一规律,通过认识原色、间色,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在具体的教学中,再运用染纸的方法使学生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间色知识,因为染纸时色彩变化无穷,最能激发起学生对色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符合少儿个性特征,富于色彩知识的美术活动,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多种技法的学习及具体的制作过程,进一步体会色彩的美妙,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提高审美情趣。

二、辨别冷暖色,增强感受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生存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重视,相应的对生活中的色彩要求也就越来越讲究,尤其是色彩的冷暖,它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四年级《色彩的冷暖》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习色彩的冷暖知识,使学生了解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应用色彩的冷暖知识抒感,美化生活,通过色相环和大量图片资料认识冷色和暖色,能够感觉到冷色给人寒冷、清爽、有空气感、空间感,暖色给人热烈、热情、喜庆、刺激的感觉,进而意识到色彩的冷暖在艺术中和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知识,辅导学生每人练习创作一幅冷色调或暖色调的儿童画,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冷色或暖色进行绘画创作。对于把握色彩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尽量帮助学生根据表现的主题,限定其使用某些色彩,如在冷色调画面中尽量只使用天蓝色、深蓝色、白色、湖蓝色等,以使其把学习重点放在色彩冷暖和表现绘画主题的体会上和认识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倾向于用写实性色彩进行表现,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真实”,这一现象的产生固然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以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通过四年级《用色彩画心情》一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强调学生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认识,探索色彩的奥秘,并尝试运用非写实性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冷色具有阴影、透明的、镇静的、远的、轻的、潮湿的、理智的、静止的、冷静的感觉,暖色具有阳光的、不透明的、刺激的、稠密的、土质的、近的、重的、干燥的、热情的、运动的、热烈的感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直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美术作品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把最直接的信息传达给观者,色彩成了画家们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气氛,表达思想和感受的有力手段。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每一个人对色彩都有不同的感受。

三、学习对比色,掌握鉴别力

色彩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六年级《色彩的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色相对比的强弱关系与对比效果。首先要学生掌握什么是色彩对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色彩对比,在色相环中呈现出150°―180°的色称为强烈对比,如红―绿、黄―紫、橙―蓝;在色相环中60°以内的色之间的对比,称为柔和对比,课本中红色与黄色、蓝色与绿色、红色与紫色等都是柔和对比。生活中处处可见色彩对比的现象,黄色的花与褐色的枝,与土地的土黄几个色之间的对比就属于柔和对比。当然,自然界中的色不一定都是纯色,所以它们之间同时存在着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在色相环中也能看到明度对比的现象,如黄色、紫色,明度对比很强;而红色。绿色,明度对比就很弱)。

再如课本中人物上衣的红色与肤色、腰带的橙色,挎包的褐色之间呈现的就是弱对比的色彩现象,为配合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知识,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我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创作一幅画,二是用色彩的柔和对比创作一幅画。告诉学生要想使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在选色时一定要选色相环中距离大的色,即150°―180°角的色,要想使画面色彩对比柔和,在选色时,一定要选色相环中距离小的色,即60°之间的色,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便能初步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了,为掌握色彩知识和美化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整色配置,提高审美力

色彩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并通过视觉影响我们的情绪、心境、思想、行为、甚至健康。在造型活动中,正确和恰当地使用色彩,既能反映出事物的色彩特征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七年级《色彩的感受》一课,我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配置规律,可以有目的地美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感受色彩是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具有知觉性、情感性和象征性,这些性质来源于色彩引发的联想,色彩的联想使我们在面对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特殊的感受,如冷与暖、轻与重、强与弱、欢乐与忧郁、热烈与冷静、华丽与质朴等,这些感受来源于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和色性,并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在室内装饰时,不同的色彩组合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情绪、心理甚至生理,现在已有用适当色彩粉刷病房,用于配合治疗的例子。我让学生为自己家中“学习”、“游戏”、“睡眠”等不同功能区分别设计色彩效果图,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家几个区域的结构和主要物品及使用功能,先画出简单的铅笔稿,再结合本课所学的色彩具有的情感性、知觉性、象征性,以及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等知识,画出色彩效果图,同学们热情很高,大胆尝试,体验着色彩带来的快乐,沉静在精心设计和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作品完成后大家快乐地分享着一幅幅带有强烈的个人独特情感的色彩效果图,同学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也很兴奋,随后以这次作业为基础,在校园内举办了《七年级室内装饰效果图作品展》,课间橱窗边挤满了学生,大家欣赏着橱窗内或淡雅、或活泼、或明快、或宁静的作品,时时发出热烈的赞叹声和激烈的讨论声,同学们感觉到通过自己智慧的双手也可以将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色彩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更是美术教师启迪学生心灵、美化学生心智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资源。美术教学通过色彩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热爱生活、向往阳光,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的精神追求,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并体会到了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依然会坚持做下去,使更多的学生在认识色彩、运用色彩的美术活动中,学习做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高年庆.造型艺术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

[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