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协同创新赋予了传统产学研合作新的时代内涵,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与升华,也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发展。协同创新的提出,是对高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一次更新。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出发,在归纳和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模式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高校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有效推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合作 模式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①伴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出台和推进,协同创新顿时成了各研究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各大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都在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力求在协同创新体系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协同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发展,它赋予了传统产学研合作新的时代内涵,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与升华。追根溯源,研究协同创新的模式一定要从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入手。

1 产学研合作模式综述

1.1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综述

研究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关于产学研结合模式有学者将其分为政府推动型、合作方式的主建型、联建型、共建型等,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王晓云,2005)。还有提出产学研合作四种模式包括大学科技园,其运作形式是大学牵头,政府配合,吸纳社会高科技企业参与建设产业园区;共建实体,运作形式为联建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试基地等;合作开发,包括产学研联合体、联合攻关、行业技术开发、工程技术承包等;技术转让,即高校将成果卖给企业,企业接手进行市场化开发,从每种模式适用的条件、合作各方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几方面来研究如何选择合作模式(杨栩,2006;黄璐2007;赵晶媛2008;张曼平2009)。

近几年,学者对于国外产学研的模式研究的更加深入、细化。曹受金对国外几个国家的典型模式进行划分、对比研究,得出国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包括一般性研究支持、非正式的合作研究、契约型研究、参与政府资助的共同研究计划、研发联盟、共同研究中心、知识转移与人才培养,还有其他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教育、韩国参与国外产学研合作以及日本的中介机构制度等(曹受金,2012)。

具体到国外各国的典型模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硅谷模式”开创了产学研合作的先河。国外各发达国家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为产学研结合奠定制度基础,并实施综合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包括美国非常著名的先进技术计划(ATP)(沈志清,2010),还有其在1971年建立的国家科学基金提出的7个合作计划,它们分别是“大学工业合作研究计划”、“小企业等价研究计划”、“大学工业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合作计划”、“工业与大学在生物技术和高级计算机研究方面的合作计划”、“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等(彭玮,2011),1992年美国政府制定的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SBIR ) 和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 STTR) ;英国的“联系计划”、知识转移合作计划(KTP)、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卢全晟,2010)等;还有法国政府1988年提出的实施科研协作行动计划等。

除了制定科技计划,还有建立合作研究机构和产业研发联盟这一类模式也值得学习,例如美国的芯片制造商联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公司(MCC)等集中型的研发联盟,在大学内建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UICRC)”,“科学技术中心(STC)”,以及“工程研究中心(ERC)”;德国的Fraunhofer联合体;以及法国的“研究与技术创新网络”(PRIT)。

同时还有依托著名大学创建高科技园区,并设立创新中心的,包括美国的硅谷科技园、北卡罗那金三角科技园(沈志清,2010),斯坦福工业园区(郑雪青,2009),其中史艳将美国科技工业园区模式按主体分为大学组建、企业组建和政府组建(史艳,2009);日本设立的三个国立大学协作研究中心——“富山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神户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中心”和“熊本大学地区共同研究中心”(孙全福,2008;沈志清,2010;董海华,2010);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安宁,2008)。

各主要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都是根据国家自身的国情与环境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典型模式包括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模式、教学公司模式、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模式;德国的顾问合作制模式、Fraunhofer联合体模式等(陈爱贞,2010;刁丽琳,2011;骆大伟,2009)。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1.2 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综述

产学研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从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学习到产学研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如今的产学研合作早已发展成为“政产学研用”合作。以此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不外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区之间的各种组合模式。石火学认为产学研结合的理想模式是三螺旋模式,即大学、企业和政府分别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的主体,三者地位平等,彼此既有分工又适度交叉。②

综合所研究的有关国内产学研合作的文献,目前国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有很多,例如从合作主体的关系角度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谢开勇,2002)。有在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时将其分为政府推动型、高校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企业主导型、联建型和共建型(张振海,2010)。有根据合作中主体参与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企业主体型、高校主体型和共建实体型(陈京辉,2011)。有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分为科技园区模式、联合实验中心模式、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项目联合模式的(刘庆华,2009)。其中笔者认为划分最为系统的,是按照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合作契约和合作组织形式四类分类标准分别分类,按照合作内容分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设备和仪器利用、信息获取;按照合作期限分为短期合作和长期合作;按照合作契约分为正式合作和非正式合作;按照合作组织形式分为合作成立研发小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合作建立大学科技园、合作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同创办新的科技型企业、合作举办学术会议等(仲伟俊)。还有划分非常详细的,是按结合的组织领导、主体、层次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八种:省部产学研合作模式,省与名校合作模式,高校校企合作委员会推动模式,共建研究开发实体模式、共建研究院模式、课题组或项目组合作模式、建立大学科技园模式以及校办科技企业模式(张曼平,2011)。

2 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综述

协同创新不同于以往原始创新中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过多关注于产品技术要素整合的集成创新,它更注重管理方式上的创新。③根据之前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协同创新属于高校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它的先进之处在于它更强调协同,强调整体,强调统一。它涉及到相关创新要素,包括优势学科群、人才和团队资源、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校办科技产业以及校外创新资源、政策支持等(丁明磊,2012)。协同创新按照实现途径可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种(熊励,2011),对于高校而言,内部协同创新的主体是高校本身,其实现依赖于高校内在要素(如学科、人才、科研、教学、科研等)之间的互动;外部协同创新的实现主要取决于高校与其他相关主体(如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互动。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多样,按照合作主体分,可分为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等模式;按照协同领域分,可分为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科技研发的协同创新、学科交融研究的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李祖超,2012)。

3 结语

综上所述,协同创新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充分显示出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显然,已有的有关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以及高校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起到了指引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相对模糊,其基本概念还未得到公认的界定,缺乏核心理论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而且理论体系和框架并不完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其次,其中有关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还不太系统,比较零散。而且大多数研究仍是理论研究,是构想、是理念,既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也缺少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系统研究。④因此,今后应对协同创新的思路、模式、模型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期得到基本一致的研究结论。还应对协同创新的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注释

①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② 石火学.三螺旋模式:产学研结合的理想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0):30-31.

③ PETER A GLOOR. Swarm creativ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④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