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扶贫铺就幸福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扶贫铺就幸福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路不再泥泞,房屋不再破旧,产业结构日趋丰富,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过去的几年,对兴国县广大贫困群众来说,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国定贫困县的兴国,以减少和消灭贫困为目标,动员各种力量、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通过实施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社会扶贫等项目,让贫困群众迎来了新生。

改变环境,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阳春三月,笔者走进兴国县长冈乡仁塘村,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上,小轿车、摩托车川流不息。正骑着车上街的村民谢新生介绍说,这条水泥路是去年新修的,长度达5公里,基本联通了家家户户,村民不管是生活还是做买卖都方便多了。去年,仁塘村被列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整村推进试点,村庄基础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单个家庭的贫困,可能有由于天灾人祸等突发因素。整个地方的贫困,一定存在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兴国县从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入手,让贫困群众尽可能多地享受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果。

全县去年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11.2万元,新修和改造村内公路143条112公里;水利项目45个327万元,兴建桥梁12座,新(维)修水陂7座、排灌站3座、水渠水圳6600米,河堤78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项目1个计9万元,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项目2个及校园建设项目1个计138.8万元。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

针对库区、深山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少数民族特困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居民,该县对符合条件且自愿搬迁的群众进行了移民搬迁。3年来,该县积极开展移民扶贫,共有贫困群众4179户21301人搬迁至圩镇、中心村和县城等交通、教育和医疗便利的地方安置落户。

寻找路子,让贫困群众腰包逐渐鼓起来

让贫困群众能脱贫致富,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兴国县通过“输血式”和“造血式”双手齐抓的形式,在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上做文章,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兴国县以油茶、脐橙、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导产业,并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村级发展互助基金试点,创办农户自立服务社,使贫困移民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依靠种养和在产业基地务工致富。至今,贫困群众户年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1000多元。

在具体实施中,兴国县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富乡五龙村自然环境独特,村内有5处苏区时期战斗过的炮楼遗址。在村庄扶贫开发中,该县瞄准村里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引进金歌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富阳山居旅游观光项目,让村民在旅游开发中致富。

兴国县还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以扶贫重点村的贫困户和移民户子女及有自主创业意向的青壮年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农户致富增收的能力。

兴国在充分利用好兴国日升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兴国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种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与县工业园就业平台相对接,开展平车、纺织、水泥工艺、计算机应用、数控模具、水稻科学栽培等技能培训。迄今实现转移就业或创业12898人,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社会参与,社会扶贫成果丰硕

近日,兴国县江背镇高寨村村民高兴不已,由民生银行南昌分行捐资10万元兴建的民生桥竣工通行,7个村小组、700多群众再也不用弯路近千米过河了。和高寨村一样,受益于社会扶贫,兴国县许多贫困村改善了面貌,许多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仅靠扶贫管理部门力量有限,只有聚合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形成“大扶贫”格局,才能真正最大程度消灭贫困。兴国在争取了中央、省、市直单位定点帮扶的同时,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和形成领导挂钩联系、部门定点帮扶、企业结对合作、干部驻村工作、社会各界支持的整体推进合力帮扶机制,共同推进社会扶贫深入开展。

省委办公厅等四家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在兴国方太乡宝石村、社富乡五龙村、龙口镇中岭村和江背镇高寨村实行定点扶贫,仅2012年便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道路、桥梁、水利、教学设施等近20个项目。

兴国还通过开展“三送”工作,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共帮助群众解决实事1350件,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新修公路16公里、新建水利设施56处。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国11家扶贫龙头企业也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事业,大力捐资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山村茶油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已建立高产油茶林基地近6000亩。

兴国县扶贫和移民办还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合作成立“兴国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为从事创业的贫困农民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提高他们的自立和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已覆盖18个乡镇214个行政村,放款1200户4300万元,其中贫困户92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