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问题-建构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问题-建构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才能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构建符合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 问题建构 历史教学 高中

一、问题一建构教学模式的含义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标准》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一建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或问题的展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通过自学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训练等几个环节完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双向构建。它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 主体性教学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参与者,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指导学的“他主学习”走向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不但直接参与了认知过程,而且制约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只有将学习活动中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培养统一起来,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效率,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提高。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

三、教学程序

问题――建构教学模式。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突破口,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维训练的策略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结构,为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形成求知欲望,主动调动智力因素,使思维活动进行和谐交流。课前。教师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教学内容,制定出体现知识能力,价值观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提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编辑远远超出课本信息量的资料库,设计化解知识障碍,提供思维方法的帮助,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编制在计算机程序中,设计成人机交互型的学习课件。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因为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环境。

2、自学探究,使问题系统化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尝试解答等自学探究活动,随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给予辅导。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导读,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精讲,用精炼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知识技能和策略,并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尝试解答问题提出假设。

3、解决问题,形成知识技能结构。

组织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相互交流,对假设进行综合概括,得出结论,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形成知识技能结构,并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适时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史论结合,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不同的观点交锋,修正了学生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当前问题的全面,正确的理解,有利于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组织问题解决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采用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提问策略,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采用启发式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有关结论。另外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探索成果,展示其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4、能力训练,提高知识技能。

学生在经过自学探究,探索交流,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后,为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课堂上练习主要是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封闭题,题目必须紧扣新知识,围绕所学重点难点,且宜少而精。通过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开放题一般都带有启发性的背景材料,加之没有固定的解答方向和范围,使学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思考历史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设计专制主义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遗留或表现吗?这一开放题做为课后作业。

5、反馈评价,领悟历史思维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本目学习内容作总结,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结构,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评价历史事件的科学理论,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就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客观上理解本课内容,领悟历史思维方法,利于知识内化。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提供反馈评价,以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小组间的互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达到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影响因素

在实施问题一建构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注意处理好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关系,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这是构成学习能力的基础,然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索和不断地整合,将这些知识技能要素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内化为网络化,结构化的知识技能结构。最后,在解决特定任务的情境中,学生运用一定和策略方法,将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块,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在记忆阅读表达等方面也存在差异,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更是直接影响到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分析。虽然教师当时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但要对学生学习和各种方法进行系统讲解和训练,还有一定难度。

再次要注意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正确的指导作用相结合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特别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探索,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水平,以及教学评价的适时性和促进水平等,都是发展学习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最后在实施该模式时,既要注意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课型的不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群体心理认知结构的差异。做到有所区别,有的放矢。才能获得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