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潍坊市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及气象服务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潍坊市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及气象服务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结合潍坊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民政部门的灾情数据和潍坊市1981—2010年暴雨数据统计,分析了引起城市内涝灾害影响因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城市内涝的气象服务对策

关键词 城市内涝灾害;影响因子;气象服务;对策;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48-02

近几年,城市内涝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因为暴雨天气而造成的城市内涝现象,导致交通受阻,人员伤亡,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2006年7月29日,受西伸北抬的副高边缘影响,潍坊大部县市出现了强降水天气。根据滨海开发区盐场观测资料,7月29日17:00—23:00,6 h内平均降雨量达到286.7 mm,局部降雨达433 mm。暴雨造成了海化集团损失池盐约5 690 t,龙威集团损失11万t,银丰制盐损失5 000 t,大家洼各村盐田损失逾1万t。受暴雨影响,多家化工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部分企业短时停产,设备损坏,仓库被淹,原料被冲,产品浸泡。暴雨造成部分农田短时积水,损坏果树苗500株,10多个食用菌大棚受损,4处养殖场进水,倒塌房屋2间,部分村房屋进水,经济损失总计约2 230万元。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强降水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城市内涝灾害在孕育、生成、发展和成灾过程中,与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密切相关,需要各个部门在暴雨或者强降水天气发生前,形成城市内涝的部门联动机制,提前做好防范灾害应急服务,并且在城市建设中,从长远考虑,科学规划城市绿化与排水系统建设。

1 引发城市内涝的影响因子

1.1 汛期复杂的天气形势

潍坊市地处山东中部,南依沂山,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潍坊市年平均降水量615.3 mm,年降水量最多出现在196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 268.8 mm,其中昌邑多达1 412.2 mm;降水量最少年出现在198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5 mm;日降水量极大值为619.7 mm,为1999年8月12日出现在诸城。

1999年8月11—12日,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诸城、高密2个县市降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73.6 mm,城关降雨648 mm。高密市降雨量336.6 mm,其中11月12:30—15:00降雨达210 mm。2个县市共有10.5万hm2作物受淹,倒塌房屋5 695间、大棚4 100个、鸡舍4 600间、鸡棚15个,损失肉鸡65万只、大牲畜逾3 000头,1.4万t存粮被浸泡,13个村2万人被迫转移,冲毁道路198.5 km、桥涵85座、鱼塘176个,死亡3人,多处水库发生险情,多家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6.2亿元。

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天气过程是引发城市内涝的直接因素。选用潍坊地区1981—2010年日降水观测资料,经过1—12月暴雨累计统计,可以得到以下数据:潍坊暴雨天气44 d、昌邑41 d、寿光50 d、青州48 d、临朐53 d、昌乐47 d、安丘62 d、高密57 d、诸城60 d,逐年各月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为了使潍坊整个地区数据更具客观性和整体性,将9个各县(市)区各月暴雨日数取平均值,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暴雨主要发生时间段在6—9月,主要原因是夏季受东、西风带控制,影响系统除了西风带槽脊、气旋、锋面等以外,又有副热带高压和东风带的热带辐合带、东风波、台风等天气系统影响[1],6—9月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汛期复杂的天气形势是形成城市内涝的自然因素。

1.2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带给了人们现代的生活,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休闲,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筑的林立,地表硬化面积的增多,绿色植被的减少,使得自然水系遭到了破坏,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能力,影响了水循环系统的蒸发和下渗过程,路面积水只能通过地下管道排除,由于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增大[2],加重了排水压力,有的地段管道设施存在陈旧、老化或者布置不合理的现象,致使部分排水设施老化失修 ,地下管道管径又偏小,路面的积水难以迅速通过管道排出,进而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形成了城市内涝灾害[3]。

1.3 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尾气。而这些尾气,例如氮氧化物等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中的能量,并容易在城市的上空聚集大量的凝结核,城市密集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建筑群还使城区的平均风速减小,由于夏季空气层结不稳定,当城市上空积累成对流云团时,诱发了强降水天气,提高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4]。

2 城市内涝的气象服务对策

2.1 监视天气变化,完善防灾减灾机制

暴雨是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须有充沛的水汽供应,因此在暴雨发生前有较明显的水汽供应环流形势,有扰动破坏大气层结不稳定的影响系统;而对流性天气一般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强降水天气往往在强对流天气下发生,预报难度较大,但是气象部门可以通过雷达监视当地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发生强降水可能性时,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信息,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防治城市内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才可以解决好城市内涝灾害。因此,解决城市内涝灾害,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内涝的防灾减灾机制需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政府主导下,制定防灾减灾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明确部门任务,各执其能,分步实施。气象部门全天候监视天气变化,当发生强降水天气,可能诱发城市内涝时,及时预警信息,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迅速联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可能发生内涝地区提前布置防范措施,以减轻或者避免城市内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增加绿色植被,重视气象评估工作

城市管理者在制订城市规划时应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规划,考虑到气候变化对整个城市的影响,对涵养水源的洼地、湿地公园等应注重保护,适当控制建筑密度,配套相应的绿化面积指标,提高城市绿地的渗水功能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蓄积排放能力,有效调节径流量。

城市化正在改变大城市的气候,对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分布均有影响[5]。气象评估对城市防汛建设的支撑作用体现在城市降雨落区和未来降雨趋势的监视预测上,这对于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的排水体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规划者需根据新、老城区的建设情况,科学规划排水工程,指导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及改造,确保在汛期发生强降水情况下,路面积水能迅速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排出城市路面。

3 结语

暴雨或短时强降水是引发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在防范城市内涝灾害时,气象部门在监视天气、城市内涝预警中起到了“发令枪”的作用,城市内涝应急部门在接到预警后,应迅速响应联动,降低内涝的影响程度。此外,城市规划者在建设城市时,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料,考虑到城市规划地区最大降水量,科学合理地做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工作。

4 参考文献

[1]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铁灵芝,廖文根,禹雪中.国外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新设施发展综述[J].自然灾害学报,1995,4(S0):228-234.

[3] 梁志勇,何晓燕,盛振东,等.洪水风险与国内外城市防洪规划实例[J].灾害学,2002,17(2):57-61.

[4] 周淑贞,余碧霞.上海城市对风速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3):30-41.

[5] 徐祥德,汤绪.城市环境气象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宋欣(1986-),男,山东烟台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