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标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即主动,要求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学习法宝,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方式; 新课标; 语文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旧课程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拥有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1自主性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态度不同:我要学和要我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的承担对象不同。

教师当然应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自主即主动,要求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个体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皮亚杰认为,对于学生个体学习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是学习效果,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估。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表现欲,并让其充分地展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放手让学生感知——生疑——探究——领悟——运用——迁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学习情境,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不需要教”,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合作性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而言。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学习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然而,学习的独立性并不排斥学习的合作性。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性学习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独立性学习的延长、扩展和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和合作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中学语文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

合作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与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人的知识架构和经验得到充分展示,并在与其他同学的思想磨合中,取长补短,逐步获得真知,发展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于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单打独斗”造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探究性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就是要求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爱迪生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及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我实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从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到对部分的感知质疑,以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小组内合作完成,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能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思维也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活动,协调地合作,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之发生、发展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质,主动地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学生个人新的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途径。探究性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和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质疑问难,深入地研究并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大减少,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在新课标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的一次深刻变革,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根。愿广大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认真反思,大胆实践,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法宝。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