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湘西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湘西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居建筑中的一种,其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结构。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本文以干栏式民居作为探讨对象,对湘西吊脚楼民居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希望通过对这种传统的地域性民居建筑的研究,能给人们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湘西;干栏式民居;吊脚楼;建筑形态

中图分类号:TU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实物承载体,已成为人们了解某个民族文化建构体系的一种捷径。然而,当承载在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大量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记忆,被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筑造的建筑毫不留情抹去的时候,我们显然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观察建筑物,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理和文化区域。

中国的传统建筑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体系。第一体系当然是皇家建筑,唯我独尊,豪华尽显。第二体系是士大夫(包括儒商)建筑,淡薄,幽雅,韵致。这两个体系的建筑观念,体现着封建伦理和礼教秩序,建筑面积大多规模较大。而作为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的风土建筑,则可以看做是第三建筑体系。

湘西的吊脚楼民居就是这样的风土建筑。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纯粹的传统形态,还可以在它的深处找到人类生活的原点。它们依山傍水,就地随势,灵活变化,不拘一格,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

一、湘西吊脚楼的建筑形态

梁思成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先研究我国的建筑遗产,掌握它的规律,熟悉它的诸多特征,在创造中加以灵活运用。”湘西的吊脚楼建筑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藏于深山,未被认识;现在,它以其风韵别致的建筑形象,粗矿朴素的艺术风格,散发出来的浓厚乡土气息及民族风情,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吸引着建筑界学者的目光,对其进行调研考察。

对湘西吊脚楼古民居建筑价值及其人文精神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建筑材料

在湘西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区——利必洞寨,其村寨房屋多为吊脚楼。村寨筑台多用石砌,因湘西地区多深山,石材丰富,且石质多为轻质板岩、变质砂岩、页岩等。当地居民搭建吊脚楼的常用木材以杉木最多,其次为松、枫等,这些木材力学性能良好,经久耐用,所以村寨里的房屋多为木结构。人们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可谓追求完美,连杉树皮也用作成一种极好的建筑材料,除了编夹成壁外,大量的都用作屋面防水覆盖材料,常以杉皮、瓦、芦草盖顶。这样,从外观上来看,整个儿建筑都取材于山林之中,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高度协调和统一。

(二)建筑形象

湘西的吊脚楼是一种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为土家族的主要住所形式。然而,湘西的吊脚楼并不像其他的干栏式建筑一样,完全地将生活层架离地面。它只是将生活层中很重要的一半如火塘、厨房和储藏间安置与夯土面,而将卧室安置于架高的木地板上,所以也叫“半边吊脚楼”。吊脚楼民居一般尺度较小,建筑形象表现在外观上给人亲切和谐的艺术效果。通常的三间五柱体型小巧,尺度宜人,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吊脚楼民居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

(三)建筑类型

土家族住所的结构一般为一正两厢(也有一正一厢的),其中厢房为吊脚楼。吊脚楼的地基低于正屋的地基,在其地基上竖立十多根木柱,木柱上铺木板(楼板),以木板为壁,一般为二至三层。吊脚楼前有阳台,两边有走廊,阳台和走廊排柱悬空,悬柱的末端有圆锥形雕饰。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多由木条组成,富裕之家在栏杆上雕龙画凤,在窗子和门上精雕细刻。阳台的屋檐为飞檐翅角,其遮檐用长条木板钉封檐口。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二、湘西吊脚楼的空间组织艺术

(一)以“住”为中心的居住层

吊脚楼作为住宅类型的民居建筑,在全体布局上将居住面设置在中间一层,全宅主要生活用房几乎都布置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全天的起居活动大部分在该层进行。

居住层的组成,主要包括堂屋、退堂、卧室、火塘间、等主要部分,以及蓄藏、杂务、副业间、挑廊、过间等辅助部分。其平面布置的基本格局与全干栏式住宅不同,它打破了“前堂后室”的传统方法,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变化了的建筑形式更合理地来组织平面。

(二) 以生产为中心的底层

就湘西的吊脚楼而言,人们多数把生产活动安排在底层,这样的结构安排更有利于人们生产活动的开展。当地人们的农家生产和家务活动内容繁多:晒晾粮食作物,饲养家禽牲畜,纺染织缝刺绣等各类副业活动。有些家庭作为当地银匠,还备有固定的银作专房。同时,民居周围山高坡陡,其所有生产活动几乎都要在户内进行。如何解决上述矛盾,重要的在于应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利于生产活动在户内进行的场所。

“半边楼”继承了全干栏式民居底层作杂务院的优点,避免了经由底层上楼不便居联系的缺点,利用吊脚的坡面空间作底层,以它为主来安排生产活动。与全干栏相比它更具有优越性,因为这种建筑方式底层更为隐蔽,与居住层既有严格区分,又密切联系,既互不干扰又相为补充。

(三) 以贮存为中心的阁楼层

农村民居家务管理内容头绪庞杂,在建筑处理上如何使管理井井有条,大量性的各种贮存是关键。其贮藏空间主要是阁楼层,常布置在次间上部,堂屋上空也辟出阁层,只不过高度稍底,因此阁楼层贮藏面积很大,几乎与整栋楼平面相近。除了楼面散堆外,构架间多设水平横木或增加纵向拉杭,吊褂包谷、辣椒之类作物,阁楼从平面到空间全部利用无余。收获季节每家每户的丰收景象在阁楼层得到充分反映。所以阁楼的使用功能是贮藏和风干二者兼得的。这是吊脚楼适应气候条件一种合理的建筑处理,也是贮藏面积较大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吊脚楼民居的造型朴实大方,它从整体到细部、从外部造型到内部空间都毫无遮掩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当人在欣赏建筑的时候,通过对建筑的体形、外露的木构架、木色的材质、亲切宜人的尺度的阅读,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于建筑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可以说吊脚楼所具有的表情是轻盈活泼的、朴实的、让人亲近的,它拉近了人与建筑的距离,作为一种居住建筑,它所具有的这种表情无疑是非常恰当的。

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吊脚楼的设计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我们建造房屋时,一定要采用最能适应地形、结合并利用地形的设计,一定要认真的去分析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找出与地形地貌环境最佳结合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努力,我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才能得以延承和发展。也只有这一系列的追求和探索,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在环境、建筑与人的统一上达到相当的高度。

参考书目;

[1] 王鲁湘:《中国乡土建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06月。

[2] 李先逵:《干栏式苗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08月。

[3]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苑出版社,2007年02月。

[4] 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