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过《微风》看理想与现实的冲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过《微风》看理想与现实的冲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尚 洁

打工小说的表现对象是打工人群,是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作为内容的文学作品。众所周知,打工小说的崛起直接源自于改革开放的特殊时代背景。从五湖四海聚集而来的打工者或从农村、或从乡镇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却是难以逾越的,他们必须面对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尴尬以及如何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人生困境。

一、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现实型打工人生

打工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价值定位始终与主流文化保持着距离,却又主动地表达着自己对于主流文化的诘问和叛逆。“它不像主流文化长期漠视、歧视与遮蔽打工者的生存境况,而是及时而又深切地表现这个深受城乡分割体制伤害的群体的生活,给它献上自己的真诚和关怀,并给亢奋的时代一个有力的穿透。打工小说走向主流文化的反面并非刻意行为,不过是忠实于自己的叙述对象的结果。主流文化和打工小说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说到底,打工小说的反话语性质其实是一个艺术真实的表现问题。”[1]

早期的打工小说着力于表现打工者苦难的现实遭遇,试图将他们逼仄的生存状态以近乎残忍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描写仅仅是以打工文学作为某种形式的依托,作家们更多的是倾向于批判打工者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印记。在这之后,一大批的打工文学作品先后诞生,在基本延续这一叙事形式的前提下有所发展。进入到21世纪之后,随着打工人群的逐渐变化,越来越多的下海经商者和大学生群体融入到打工人群中。伴随着新的元素进入到打工人群中,传统形态的打工小说已经不能完全笼罩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逐渐意识到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现实型打工人生更应成为打工小说表现的对象,这一点在小说《微风》中就有较为全面的展现。

小说的主人公是叶代和周民,他们分别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打工群体。叶代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他凭借着自己会搞关系的能力在陌生的城市扎下根来。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也在其他的体力劳动者身上上演过,不同的是最终的结局稍稍有些不同。周民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却因为学历太高多次遭遇职场尴尬。当他最终和叶代创建自己的五金公司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打工者交汇在一起。

是深圳这个日新月异的特区城市改变了他。

他从二十一岁来到深圳,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可以说,他也是深圳这个大都市发展起来的见证人。他亲眼看着许多高楼从平地里站了起来,高耸入云。他也亲眼看到许多内地人纷纷来到深圳打工,有的人留了下来,但更多的人离开了,带着对深圳的印象和复杂情感,多少有些不甘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叶代感慨“是深圳这个日新月异的特区城市改变了他”,我们还应看到,被改变的又何止叶代一人。但他们仅仅是被陌生的城市改变而已,却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的生活中去。这是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永远挣扎在曾经的理想现实的人生之间,当他们感慨自己已经在这里生根开花之际,才深刻意识到自己依旧游离于这个城市的主流文化之外,他们永远是在现实型的人生中默默无声地活着。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周民的身上,这位拥有北京名牌大学头衔的大学生虽然沉浸在诗人的梦幻中不能自拔,我们却看到他精通于炒房和股票,丝毫没有摆脱现实社会的物质羁绊,更像是在其中找寻到某种精神的慰藉。

无论是叶代的感慨,还是周民的现实,都是打工者在面临主流文化之外的梳理之后不得不选择的现实型人生。他们的生活挣扎在现实与理想的漩涡中永远无法得到解脱,这是当下的打工小说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当作家意识到了这一点,打工小说才能逐渐摆脱既定的情感表现模式,将更多的人生思考呈现出来。

二、社会现实与现实型打工人生

打工小说的崛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诞生之初就有很多学者对这一概念表示质疑。究其根源,缘于打工小说所表现的打工群体以及他们这样一种生存模式是否能够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下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早就不存在了。当越来越的多打工者涌入到深圳、上海等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时,他们必然要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因此,现实型打工人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徐东的小说《微风》始终是围绕着打工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我们看到叶代和周民的生活中永远不缺乏女人,但他们对待除了老婆以外的女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虽然是拥有着大量的异,却始终没有换老婆的念头,他一直在寻找的是爱情的感觉。后者却是两次更换自己的老婆。当曾经的激情逝去之后,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存续的必要性成为周民最显著的标记。同样是面对异,同样是拥有一定的财富,同样是追逐新的感受,叶代和周民选择的方式却是如此的不同。我们似乎可以将他们归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形态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仅仅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做出的选择而已。就其本质而言,叶代和周民都是挣扎在现实型的打工人生中。

我们应该意识到: “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边缘化、商业化、欲望化、个人化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重要特点。不少的文学家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放弃了文学应有的现实主义品格及社会责任,不敢面对急剧变化的、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社会现实,或编撰一些远离现实的历史故事、武打传奇,或转入对个人的身边琐事的无聊抚摸,现实主义精神日益变得稀薄。”[2]打工小说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现实与现实型打工人生的切入点。打工小说的出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审美元素,这首先表现为它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度解析。由于打工者在现实生活中将会遭遇到种种问题,他们的人生中永远充斥着城乡文化形态冲突、人生理想与现实境遇的诸多矛盾。当小说创作者将他们的遭遇写进打工小说之际,社会现实就无可避免地与打工小说建立起联系。

如果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社会现实割裂开来,无疑将极大地弱化小说《微风》的审美价值内涵。我们要从更为实际、更为本质性的层面去思考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建构起21世纪话语环境中打工小说应有的理论形态。由于表现对象的生存境遇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以小说为主体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展现出更趋复杂的面貌。无论是沉浸曾经梦想的叶代,或者是自诩为诗人的周民,他们的行为虽然披上了理想的面纱,最终却还是走上了现实型打工的人生的道路。就叶代而言,他的理想与物质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就周民而言,他的诗人梦直接被现实生活的炒房、股票、新的伴侣所替代。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残忍,他注定要将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彻底改变,直到我们臣服于他。三、从理想型打工小说到现实型

打工人生的蜕变 “城市文明作为一种诱惑,一个目标,时时吸引着大批的乡村追随者;而乡村追随者为使自己能融入城市,必须要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思想蜕变历程。进入城市是生命的需要,反抗城市是心灵的需要。城市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为文学提供了深刻的主体和观点。”[3]在二律背反的现实境遇中,打工小说从表现打工者的人生理想逐渐演变为描写他们的生存状态。所不同的是,早期的人生理想往往是浸润在痛苦记忆中的零散碎片,21世纪以来的打工小说更多地贴近于打工者的生活实际,在苦难中掺杂着现实的欢乐和曾经的理想。

我们也可以在徐东的笔下直接感受到这一变化过程,小说《微风》的主人公叶代就经历了从曾经的梦想走向现实型人生的蜕变过程。

外面有许多高楼,也有许多城中村的握手楼,当年他与妻子曾经住在那样的楼房里,现在仍有许许多多的外来务工者住在那样的楼房里。城市的上空,天空依然蔚蓝,洁白的云显得不远不近,一团一团的。

这时有一股小小的风,从外面吹过窗口。很久没有感受到风的存在了,叶代闭上眼睛,用皮肤、用呼吸去感受那股小小的风。他感觉微风在吹拂着什么,这使他感到自己的过去无所作为,接下来他想要做些什么,以对抗正在流逝的时间。

我们知道,“现实主义在文学中存在着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即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现实主义文艺流派所提倡的严格意义的创作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表现内容的现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即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认识规律的现实主义”[4]。当叶代从秘书打来的电话中振奋起来时,出现在眼前的楼房仅仅是记录足迹的人生片段而已。曾经被他视为理想的事业也变成了“对抗正在流逝的时间”的手段而已。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他对于理想的坚守,却少了一份情感的冲突。我们更多的是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现实主义的气息,只有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才能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经历了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多年的打磨之后,叶代和周民的身上所谓的理想都彻底地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披着理想外衣而不断跳跃的人生姿态。他们是在用语言的理想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并以此对抗自己无法抵御的流逝的时间。某一天,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毫无意义时,自己在都市的生活也就不再具有现实针对性,仅仅是一种维持着生存的生命阶段而已。

[参考文献]

[1] 陈一军.打工小说的反话语性质[J].济南大学学报,2012(06).

[2] 张虚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工小说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3] 杨冬妩.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关于“打工诗歌”的白皮书[J].文艺争鸣,2005(03).

[4] 张学正.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202.

[作者简介]

尚洁(1978―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