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经济学哲学手稿》国内研究的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经济学哲学手稿》国内研究的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马克思一生的著作当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手稿》里,马克思阐述了自己对异化劳动和国民经济学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手稿中,“异化劳动”是核心概念,是马克思的一个意义重大的创举,而国民经济学则是该作品的主体。国内学者同过对《手稿》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通过这些成果,笔者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国民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193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次发表了全部手稿,掀起了一股研究《手稿》的热潮。在《手稿》里“异化劳动”是核心概念,是马克思的一个意义重大的创举,而国民经济学则是该作品的主体。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我们通过分析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重新发现,每一个范畴,例如买卖、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1]鉴于《手稿》的重要学术价值,使得我们应该对该作品作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与理解。

国内学者对《手稿》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一、异化劳动理论来源

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首先必须要了解异化概念。张奎良认为,异化这个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最早提出的,异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中文翻译成异化,以便和同化相对立,包含有异化、对立化的思想。[2]也有学者认为,异化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的文献中,其意为财产权的转移和让渡,后来出现在政治学文献中,则转变为人的自然权利即自由的转移和让渡。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异化的含义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主体自身。[3]目前,国内学者认为,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刘喜英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一方面“吸收了黑格尔否定辩证法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领悟并接受费尔巴哈的人本异化史观。”[4]

二、关于异化劳动和交往异化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通过对《手稿》研究,提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包括“异化劳动”和“交往异化”的双重内容,并开展逻辑研究。[5]他把“工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与“自然的异化”等同,并在这个前提下开展“自然的异化”到“交往异化”过渡证明,对此,刘宗碧指出,“自然的异化”与“工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有逻辑关联,但不能等同。“工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一个层面,这种“异化”不能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条件;而“自然的异化”是“对象化”的辩证环节,不是“异化劳动”的相应层面。因此,望月清司的理解并不准确。从《手稿》各个手稿的论题及其关联看,马克思的两个异化关联论证,是把“异化劳动”内在于“交换”揭示“交往异化”为线索的,以揭开资本主义剥削性的生产规律为目的,这一意向蕴含了马克思的新经济逻辑,它是后来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理论基础。[6]

三、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

对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私有财产起源的问题和异化劳动的产生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马克思是把他们看做人类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也有学者,如韦汉军认为:“在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之后,马克思作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个意义上作出的。如果从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意义上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从原生态意义上说,异化劳动不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恰恰相反,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在私有制度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7]

四、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与生存论哲学路径

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为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8]谢建芬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现实的对象关系实质上都是活动的关系,一切曾经被作为预设而存在的东西都是在活动中生成的,都是现实的人的活动本身。现实的人的活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这一境遇中,马克思的语言表述中所出现的一切旧哲学的词汇――类本质、对象化、劳动等都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劳动”已经不是国民经济学家眼中的异化的劳动,而是作为人的存在的“活动”,它从一个经济学概念成长为生存论哲学的“活动”的概念。[9]

对国内研究状况的前瞻

当前,我国学者对《手稿》研究,无论从广度上和是深度上,都取得了一大批既有史料价值又有科研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对《手稿》的研究大多是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缺少对《手稿》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解剖。笔者认为,现在21世纪人的生存环境和马克思生存的19世纪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人阶级的范围发生了巨大改变。在马克思时期,工人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无产阶级,就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人民,是被剥削的阶级。而现今,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一个在工厂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回家之后有可能就会成为占有他人剩余价值的剥削阶级。因此,要体现《手稿》的正真价值,就应该把它放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环境里来看,这样才能和现今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它蕴含的实践意义,进一步为全面研究《手稿》,这部未完成的著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33,44.

[2] 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4.

[3] 杨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6,(5):6-8.

[4] 刘喜英.洞穿马克思异化劳动的重要性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湘潮(下半月),2008,(4):9-10.

[5] 韩立新.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争论”―兼论《穆勒评注》对重构马克思异化论的意义[J].哲学研究,2010,(9)

[6] 刘宗碧.《巴黎手稿》的双重异化批判和马克思新经济学逻辑的孕育[J].哲学动态,2012,(11):22-27.

[7] 韦汉军.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因果关系问题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0,(3):29-33.

[9] 谢建芬.国民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生存论哲学路径的开启[J].求索,2003,(1):125-128.

作者简介:侯君(1986-),男,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吴仁稳(1989-),男,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