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楚雄古镇纵贯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淳朴的古风村落。
村落里,人们依旧春耕秋收,面土背天。日出,荷锄而作,日暮,归家而息。既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传统而让人艳羡又有与世无争,悄然生息的闲适,悠然而又不失智慧。
彝族羌寨风情,千年盐井文化,古老智慧建筑,多彩民族文化,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得,可听风声,可观雨露。
楚雄,一座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闻名的古老之城。它生长在云南高原的中部,是人类历史的发祥地,也是云南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员。因为,云南最美的古镇都在这里纵贯排列,舒展出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在这里,你可以读懂云南历史的厚重感;在这里,你可以感叹生命的永不衰。任时光荏苒,岁月飞逝,始终不变的是楚雄古镇绚烂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
初识黑井是通过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当中写到“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那时对黑井的初印象就是“盐”,“盐”是生命之本,可见当时黑井对大理国的重要性。因盐而兴,又因盐而衰,千年盐都黑井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斗转星移,沧桑变迁,“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还有那依偎在群山怀抱中的古建筑群就像一幅依山伴水的古老画卷,行走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雕梁画栋的武家大院
黑井古镇依山伴江,是一个久封于龙川河谷中的原生态小镇。黑井古镇的整体建筑是彝族风格,中式木质结构的房子,盖以古老窑子里烧的老瓦,屋檐上是手工雕花,白白的墙上画有山水草木虫鱼,青石板铺地,简单而又大方。一条悠长的青石板路将两边的建筑分支开来,斑驳的路面反而更有了韵味,两边的建筑更是古色古香,置身于仿唐宋的建筑中,便有了梦回大唐的感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武家大院。它是当年黑井镇上有钱有势的大盐商武氏家族的宅第。大院完全是土木结构,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至咸丰七年扩建完毕,历时20余年。武家大院依山而建,构成一个“横三纵一”的“王”字布局,把武家主人“黑井第一灶户”的霸气永远保留了下来。据说大院的主人当年曾请来京城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上还融入了法式风格。在院落背靠的山中,甚至还有两条逃命的暗道,可谓费尽心机,堪称民居建筑的大手笔。这武家是黑井的外来户,清代后期,武老爷取得了举人头名的功名。其三个儿子中,三儿子武维扬事业做得最大,成了黑井首富。他不但拥有自己的盐井,还收购了别人的盐灶,并且成立了地方武装,控制了盐路,几乎与政府的税警队、缉私队平起平坐。武维扬的生意做得如鱼得水,官家几乎失控,取得了黑井盐业经营的绝对主动权。盐号、银行、当铺,以及鸦片买卖都为武家带来了滚滚财源。如今,历史的尘埃落定,只留下一座老宅显示着主人当年的荣耀。院落内很清静,除了我并无其他参观者。一个人游走于会客的厅堂、小姐的绣楼、存放银两的巨大仓库之间,昔日武家大宴宾客的碰杯声、丫环小姐们的嬉笑声、搬运银两所发出的撞击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起来……
曲径幽处的飞来之寺
黑井的飞来寺,在众多游客的眼中充满神秘、透着灵气。相传在很久以前,黑井的能工巧匠们在现在的文笔塔的位置建造一座寺庙,在建造中,几个乞丐经常去和工匠们吃饭,工匠们也不介意。在临近完工之时,有一根大梁任凭工匠们如何想办法也无法接上。在他们束手无策之际,一天夜里,那几个乞丐将这座寺悄悄地修好,化成一阵风,将寺吹到对面山上的一个大石上。工匠们早上起来发现后,就将寺取名为“飞来寺”。到黑井不到飞来寺领略一下它的神采,等于没有到过黑井。只有登上寺庙,才能一领它的神韵,探其神秘,寻其灵气。
站在山下,抬头望去,树木从中,飞来寺如一只刚醒来的雄狮端坐在金泉山山巅的一块大石上,亦如一座楼阁静静地悬挂在空中。晨风中,居民家中的公鸡正此起彼伏不辞辛劳地“喔喔”打鸣。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顺石级而上,知名不知名的小树正轻轻地招手,小鸟啁啾地叫个不停,调皮的小松鼠在树枝上挠首弄姿。顺着窄窄的石梯拾级而上,经过三个亭子,便能到达山顶的飞来寺。
站在飞来寺门口,回首望去,全镇一览无遗。山中薄雾飘飘渺渺,犹入仙境,举目远眺,山峦纵横,层层叠叠,成昆铁路如巨龙蜿蜒盘旋于绵绵起伏的众山中,龙川江像一条玉带穿过重重群山,勇往直前,奔向金沙江。广阔的视野使人心胸顿开。进得寺门,只见僧侣居士正在忙碌着。正面的大殿在侧楼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雄伟,楼宇飞檐翘角,错落有致,雕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座寺雄伟壮观,处处隐藏着神秘。你可以在寺里喝到清甜的山泉,吃到美味的野果。如果你在清晨登上寺庙,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边悄悄地升了上来,照在寺中,整个寺庙金碧辉煌,霞光辉映,光彩夺目。“揽胜更觉寺飞来,登高只见天在上”,此时,绝对会让你彻底地忘记了登山时的那种两股颤颤的感觉。
古色古香的千年盐都
黑井是盐的故乡,被称为“千年盐都”。据我所知历史上被称为“千年盐都”产井盐的地方并不多,除去我们所知的四川自贡之外就是黑井了。相比自贡的大气磅礴,黑井便显得“小巧玲珑”,尽管黑井古镇很小,但是它也“五脏俱全”,完全具备一个盐都该具备的一切。相传有一个牧人放牛至井处,牛舔地出盐,后世人便以此为念,称此地为“黑井”。黑井产盐,于是便拉动一番经济,创造出黑井古镇一世的繁华。据说闻名遐迩的宣威火腿正是使用黑井盐才会那么好吃,这正给黑井灌入了丝丝的正能量。
其中,古盐坊就是黑井造盐的核心地点,也是黑井财富的来源所在。巨大的水车、层层叠叠的晒卤台,以及煎盐的工棚都显示着当年盐业的繁荣。那么,黑井人究竟是如何制盐的呢?首先,壮汉们要先从盐井中把卤水搬出,存入井口的蓄池内,然后用水车将卤水送至高高的晒卤架上缓缓浇下,流经架上无数鱼鳞般的木片或稻草,流入层层叠叠的晒卤台,这是第一道过滤工序。接下来在晒卤台上的晒卤,其作用一是能蒸发掉卤水中的部分水分,二是能利用密度的差异过滤掉卤水中有毒的硝。晒卤之后就由卤夫将卤水背至灶房煎制。煎卤容器为生铁桶子锅和大锅两种,经过复杂的煎卤工艺,桶锅内卤水沸腾渐成稠状的盐沙,再舀到大锅里用炭火烤之,然后收工封灶。次日再将成型的锅盐取出,反放到炭灰上烘烤即可。灶房出来的锅盐还要经过锯盐一分两半或四半,过磅“刷码子”(标重量贴税票)后,方成为官盐。官盐由抬夫抬至盐场入库,而后由马帮、镖局经驿道运出黑井镇,运到南疆数省,运往边陲邻国。
黑井由两条古街组成,就是“一街”和“二街”。进来古镇的第一条小巷便是“一街”,“一街”应该算是一条狭窄、弯曲但是颇具古韵味的小巷,一街的尽头是“节孝总坊”,这是记录封建女人悲剧命运的地方。相传,村子的女人要是宣布终生不嫁,那么她的名字将会被刻在牌坊上,而且全家乃至整个家族整个村都会以她为荣耀,尊敬她。这座建于光绪27年的牌坊上一共记录了全村87位“贞洁烈女”,目前,牌坊得以完整保留,看着以前华美的牌坊,不自觉地会泪如雨下。穿过五马桥之后便进入了“二街”,这是黑井的商业街,也是黑井最为繁华的地方,这条街上到处都是旅店、赌坊、饭店,闭上眼都可以想象当时的繁华。
现在的黑井古镇虽已繁华褪尽,但是古色古香的唐宋建筑还是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大批的游客慕名前来,或漫步于夕阳西下的古建筑群众,或在古老的茶室里喝上一碗盖碗茶,亦或是到武家大院去看看依山而建的千年民居古建筑群,我敢肯定的是,你一定会被某一种莫名而生的情愫所感动,直至流下泪来,黑井古镇就是有这样的力量,简单而不失庄重,沉稳而内敛,繁华过后,洗尽铅华,带给你我的是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