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将课堂教学调整得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将课堂教学调整得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关系密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比一位知识的营养师,调理着学生的知识、方法、技能、发展等,教师要做一个知识的主人、生活的策划者、生存的灵魂指挥者。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让多数学生满意的调理师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课前设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关键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知识功底、教学经验。我们不能临阵磨枪,打无准备之仗,凡事要有准备。为了能让自己在课堂上顺风顺水,收放自如,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钻研与分析

教材不仅仅是单指教科书,而是以教科书为服务对象,还要通过一些辅助资料获取与教科书相关的疑惑或问题,例如:《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教案设计》《字典词典》、网络资料等。而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就没有深入钻研,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觉得小学的知识那么简单我还不会教吗?第二天就拿着一本书,把书中出现的文字一字不漏的讲完就算完事。在课堂上如果遇到问题,就一掠而过。学生一知半解,久而久之,积攒的知识疑惑就会越来越多,教师本身对教学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低下。与其碌碌无为,还不如精益求精,做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快乐之人,对得起“人类灵魂”这四个光芒闪耀的字眼。

教师不进行考虑教材的钻研与分析无非就有这两种原因:一是,那么简单的知识,我肯定会教;二是,教书改变不了我的现状,我有一天就过一天吧。前者好高骛远,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学生;后者吊儿郎当,不思进取。我觉得教书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不是古时的摇头晃脑,不是懂其义而不识其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深究书中、生活中、人类、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学生在进步,教师本身也要进步,在知识的原野上和学生一起赛跑。只要潜下心来教学,你会发觉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精神富有者。

2.问题的预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有预设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两种。预设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进行问题的设置。预设性问题是整节课牵引教学思路的总的问题框架,在课堂中要灵活应用。突发性问题:是在课堂上学生或老师在不设防备,随着知识点而涉及到的提出来的问题,是细节的问题,是临时发挥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它也非常重要。

3.课件的制作

现代化信息教育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起到直观、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课件设计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制作。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的整体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地制作。

二、课堂组织与安排

1.课堂纪律的组织与安排

一堂课,如果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组织得到位,双方的收益是相当大的。学生学了不少东西,老师的思路不会被打断,教学经验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应该合理调控,该放的就放远点、放宽点、放高点,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该收的时候应及时收回来,不能拖沓,让学生明白凡事都有快慢、松紧、散拢之分。

2.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课前准备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在课前如果对教材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思路清晰,内容连贯,层层深入。但如果教师对教材还不了解,任凭自己的感觉去讲一节课,哪怕你语言丰富、引导得当,教学目标也会偏移,突出不了教学重难点。学生该学的没学到,课堂导语一大堆,整个课堂严重失衡。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是相互链扣的,上一个环节为下一个服务,下一个环节紧扣上一个环节,应把重心放在知识内容上,而不能以导语为主。

三、课堂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师生之间对“教”与“学”进行双向回应,活跃课堂气氛。只传授没有反馈,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只教教材而没有评价,教学任务只完成四分之一。

我听过一位高年级的数学老师的课,这个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确,重视方法的指导。可她就是在那里不停地讲,学生练得也少。叫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题,她也不问学生是怎么解答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解题,她就直接把答案讲解出来了。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也没有在学生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效果怎么可能会好呢?

评价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两种方式,不管是自我评价还是对他人的评价,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训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储备的知识多少不同。12岁之前的学生思维尚未成熟,对一堂课的知识点,一个内容的思路、结构、程序不够清楚、明白。这需要老师长期引导,注重方法的引导、潜能的开发、兴趣的培养、明确的牵引,慢慢地,让学生的大脑产生清晰的思路、明确的判断、有条理的分析。再把自己原有的观点、做法根据他人的信息做一个合理的解说。我想,这就是评价的最深层的方式。我们不要培养出只会考试不会表达的学生,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评价他人。

在我平时听课或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出现得最少,甚至几乎没有。高年级的学生起来评价回答问题的同学时,就一个劲说:“好!”“很好!”“非常好!”这些笼统、概括的词句。我就说,不能用“很”“非常”,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就能从声音、表情、知识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评价了。至少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指引,慢慢地去摸清评价的门路,多说、敢说就是学生能力的训练。

四、教师要有激情

茅以升先生曾说过:“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一节课的成效大小与否,与老师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老师激情澎湃,学生吸收知识的时候也会轻松、愉悦;如果老师语调平平,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注意力不集中。有一位音乐老师,她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学生也跟着这位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之中,跟着音乐的节奏手会不自觉地做起优美的动作。他们是在用心吸收知识,用肢体在接收知识,用大脑在发散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这种教学中学习,并模仿歌曲编写歌词,这不能说不是老师的功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延伸,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吸收得好。

在教研活动中,我也曾听过不少老师讲课的时候语调一直都是平平的,没有一点坡度和力度,缺乏语言激情。在知识内容衔接处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强调的词语或语调提醒学生,让学生就在一节课里半迷糊半清醒地度过。如果说教学是一种活动,那么课堂是一种运动。可有的老师整节课就没有离开过讲台,不是拿着一本书就是两手叉在讲台边沿,面无表情地张着嘴噼里啪啦的表述。可学生呢,就呆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40分钟下来一直坐在那里。这不是上课,而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禁锢了孩子的思维发展,打消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看来,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激情是多么重要,语言的魅力是多么强大,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进教室是多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本身在讲课的时候也要用一些肢体语言,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深入课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肩负起教育的责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课堂的合理调配须得教师花点心思,动动脑子,让学生学得舒心,教师才教得称心。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