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村庄的春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情・曾经的年岁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小孩子人人都盼着过年。父亲常会打趣地在临近过年时对我们说道。只是后来改了:大人盼赚钱,小孩盼过年。临近过年,也许是辛苦一年,没有张罗到什么钱,过年也自然紧巴巴的,才会那么叹叹气地说出来。那会子也没懂是什么意思。过年有新衣穿,过年有好吃的,过年还可以拿压岁钱,只知道这些。
年二十三,村里的人开始家家户户在灶头点上香烛,摆上供品,还上好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祈送灶神爷回天上跟家人过年。年二十四以后就开始张罗过年的年货和食品。听父亲说,往年家里的年货都自家出产,糖果、麻圆、糍粑、黄酒等等。因为村里没有打粉机,就只能人工舂米。那时村里人都会集中在一处,有说有笑地,赏介着往年谁家做的糖果最好吃,今年又有什么特色。年二十五起,到二十七、八,各家各户开始福猪肉,因为杀猪太血淋淋了,为了吉祥就叫福,还有福鸡鸭、福鱼!除脏迹,年二十七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新年。年二十九,就是最后的“备战”,齐备各种年后所需的生活用品、食物,因为元宵前就不再劳作,是专门探亲访友待客的。
吃团年饭,从中午开始。菜肴丰盛:清蒸的鱼,蒸好后,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碎,红红火火的。年三十晚上的鱼不准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年年有余。团年肘子、团子肉和香芋扣肉必不可少,这算得上“霸王肉”了,个大肥腻,只要吃上几块就可以不吃米饭了;抓钱手的“凤爪”,是好些人家里必备的,出门在外的人,长辈们都会给夹上一只抓钱手,顺便说,出门在外赚大钱啊!故意把“啊”字提高两倍声。酿豆腐,也是可以放很多天的菜肴。一般,每家每户都会在年前大量地酿做,等到年夜饭就摆上来,可以吃上好一段时间。
吃团年饭时,得请上各方神灵和家里祖先一齐吃团年饭。往年是见爷爷非常虔诚地在家门口摆上各式的供品,点上香烛,烧了纸钱,嘴中念念有词;如今父亲也虔诚地这样做。请神、请祖先之后就上对联、上门神。小孩也一齐过来凑热闹,闹喊着“贴对联了、贴对联了”,家里老人就会更正说,不是贴对联,是上对联。后来才知道,为了讨好彩头,都不说贴,因为老家有个词叫“贴本”,意思是亏本、折本,而取“上”字则是人往上走的意思。
年三十晚上,守岁。守岁时,一家人“围炉夜话”,喝茶聊天。深夜了,家里点上“长寿灯”,通宵达旦,彻夜通明;而如今也就只是将家里的电灯一直亮着,直到天亮。过了午夜12点,也就到了新年,就可以陆陆续续地听到此起彼伏地炮仗声――新年开财门,烧了炮仗之后,家里的门就不再关了,也一直到天亮。年初一的清早,小孩子都起床,那就热闹了。在农村里,小孩子们早早起床就要“压岁钱”,嘴里都说着祝福的话,若是哪个小孩不说吉利话,大人们也一直要兜出他的吉利话,才给“压岁钱”。之后,小孩子们就各家各户地窜,去捡没有点着的炮仗,满村地跑。若是遇上有下雪的年份,那就更好玩了,做成一个个的雪球,把捡来的炮仗插在中间,比赛着炸雪球,一个个地炸开花,即使弄得新衣全脏了,鞋袜都湿了,有回到家挨骂的危险,也乐此不疲。下雪年份也的确不多,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大人们也会跟着闹一闹,开怀地玩玩。
小孩子们有小孩子们快乐的玩法,而大人们也要好好地教教的,譬如讲吉利话。初一清早给压岁钱时都会教导说,大年初一,长大一岁了,要好好学习;说话要好好地说,见人要叫(打招呼),多说吉利话。也会教导着说,去人家串门时,要带柴(财),人家才会喜欢。
串门也是有讲究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说的是,大年初一,儿子带着妻儿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初二就领着妻儿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就给乡里乡亲拜年;“三六九,往外走”,因为讨个吉利,外出就得六六大顺,这几个日子离家外出也都争相出门了;七不去(念kuo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初七也都不离家外出,初八出了家门就别惦记回家,在外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