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市州报采编运营体系改革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市州报采编运营体系改革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手机报、数字报等新兴媒体的产生,为适应读者口味的变化和新的报业竞争形势,党报改版是提升媒介影响力、增强主流引导力的必然选择。

像任何一种改革一样,改版良好的意愿无可争议,但改版不是简单的“改头换面”,也不仅仅在于采编机构的调整,归根到底还在于内容的更新。可以说,新闻采编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改版的成败。而相应需要调整的版面风格、流程运行及机制保障等也会直接影响改版的进程。就实践而言,在新的形势下,党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就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具有全局意识的办报观念

新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经由采写、编辑、审定、版面包装共同合成的产品,每一个环节均很重要。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围绕主流政经党报的定位,特别要树立具有全局意识的几个办报观念。

1.全球视野观念。

党报要围绕党报性质做文章。这是党报的特色。但也要分析自己的读者群。党报的读者不是普遍读者,也不是大众读者,而是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读者。随着这些读者阅读视野和认知素质的提升,党报也要树立全球视野的选稿观念,以更好地满足和服务这些特定读者。地方党报办出特色,最大的着力点是抓好地方新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也要放眼国内国际,即在报纸重要且醒目位置适时选择具有新闻性、导向性、关注度和服务性的国内国际政经要闻,甚至是文化、社会新闻。所谓大报气质,全球选稿视野是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一张报纸的头版是编辑部集体智慧的体现,新闻采编的各个提供方应围绕党报的定位及时遴选相关要闻备编辑部审定取舍,使要闻版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从党报发展趋势来看,拘泥于一隅新闻而不放眼全球,只能是小打小闹,是满足不了与时俱进的读者市场的。

2.新闻至上观念。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党报要树立新闻至上观念。从理论上讲,新闻至上就是要求采编的稿件尽可能具有相当的新闻元素,融导向性、可读性和服务性于一体,为读者喜闻乐见。从实践层面而言,新闻至上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新闻报道与宣传舆论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既艺术地服务于中心大局,又为读者提供真正具有信息含量的精神产品。这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二是处理好新闻报道与广告经营的关系。在坚持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严格分开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报社整体利益,既有合作又有严格分工,以坚守党报品格在公众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从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三是处理好新闻品种之间的关系。在整合新闻信息资源坚持新闻至上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字、摄影、评论、副刊等各个技术表现形式的独特优势,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3.有效传播观念。

无论是媒介广告还是新闻报道,都应讲究有效传播。一张报纸最终是否有生命力,直接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有效传播功能。市场化报纸是否具有或者具有多大的有效传播功能,发行市场可以及时地检验。而党报则很难在发行数据上评估这一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树立新闻的有效传播观念,从新闻信息的现实价值、是否有益于特定读者、是否能影响特定读者等角度出发审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使这一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甚至媒介传播是否有效,是精神产品提供者最现实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尺。

二、在具体工作中践行的新闻采编标准

办好党报,观念先行。有了先进的观念指导,在具体工作中还要践行几个新闻采编标准。作为党报,新闻采编最基本的标准无非导向性和新闻性。要想有所突破,真正办出一张清新、大气、深厚、权威的地方党报,还应借鉴市场化报纸的成功经验,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围绕党报特色,有针对性地导人产品质量评判体系。在指导性、可读性、思想性、服务性等方面下功夫:

1.让会议新闻更有可读性

会议新闻是党报的常规产品。活动、会议是党报捕捉新闻信息的最佳资源平台。会议新闻处理得好,将极大地彰显党报的主流特色,丰富报道格局。否则,党报会沦为活动、会议的简报,为读者所厌弃。如何改进会议报道?笔者认为,在准确把握会议导向、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前提下,结合读者关注的话题,更加鲜活、更加艺术地加以报道包装,使之更具可读性。让会议新闻更有可读性也是体现党报有效传播功能的最现实手段之一。只有具有了可读性。党报的舆论导向阵地才得以巩固,党报才会赢得更多读者。

2.让深度新闻更有思想性

当前大致有四类信息会赢得读者:一是实用型信息,二是学习或知识型信息,三是美感型信息,四是启发型或思考型信息。作为信息产品的制造者,四类信息可分别对应于实用服务性新闻、专业类知识文本和文学及娱乐信息、调查及深度研究等。

作为深受读者欢迎的新闻品种之一,深度报道越来越成为纸质媒体应对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挑战、发挥优势的主战武器。如何办好深度新闻?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出路在于:牢牢把握深度报道的新闻特质,以深度提升党报引导力,在内容和形式上使之更具思想性和可读性。在舆论学中,引导力可以提炼为三个要素:公众、议题、共同意见。围绕这三个要素,有三个途径可以提升舆论引导力。其一,争取更多数量的受众(即发行量);其二,主导议题的设置(即所谓话语权);其三,影响共同意见。前两种引导力竞争,党报都有先天局限:党报当然要确保一定规模发行量,但不是追求单纯的数量增长,而且事实上也难和市场化都市类媒体比拼发行量;党报当然要主导主流舆论的议题设置,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尤其和网络媒体相比有所不足、空间有限。第三种途径(影响共同意见)的竞争,则又可分为两种形式,或诉诸感性,或诉诸理性。党报当然要追求人情人理,但不能煽情、滥情:提供正确而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党报责无旁贷。

3.让民生新闻更有服务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的“三贴近”要求使党报有了新的变化,民生新闻成为党报与时俱进的改版中的显著特点。党报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在“大民生”概念下强化新闻的服务性和建设性是党报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党报的民生新闻不同于晚报的民生新闻,在确保正确的舆论引导的前提下,选题注重民生问题的典型性、全局性、重要性和建设性,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加大民生问题的服务力度。

4.让经济新闻更有指导性

经济新闻是党报维护主流地位的另一主打产品。随着报业的发展,经济新闻已经完全抛弃了一厂一店式的动态或经验报道模式,而转向更具

指导性的宏观经济报道,更具服务性的微观细化报道。党报的经济新闻除需增强新闻元素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使之更具有指导性,对具有新闻性的经济政策、经济现象等加以权威分析、引导。同时。要让经济新闻更有可读性,通过改进数据式、总结式、材料式的经济工作报道,强化通俗分析、淡化专业特质,使之为读者所认可。

三、报纸独特风格的机制保障

为确保新闻标准的执行,使报纸呈现独特的风格,还需建立几项机制加以保障。

1.重引导轻工分的考评机制

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产品。新闻采编的考评也是如此。科学而良性的考评体系既有考绩考量功能,更有产品质量引导功能,同时还具有阶段性报道调控和策划研究功能。当前运行的考评制度有重考核分数轻舆论引导的缺陷,更谈不上策划参谋功能。这样的评判体系易使采编人员滋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利于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报纸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考量定质环节,出现了考评与采编操作的严重脱节。应针对报纸的整体风格创建科学而合理的考评体系。在具体操作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并加大奖励力度,在采编人员中形成争写争编高质量稿件的浓厚氛围。二是处理好各个技术部门间的考评关系,建立各个版面、各个部门间的专业评判标准,区别对待,强化各类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而不能仅凭一把尺子。三是处理好考评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将考评指挥棒交由负责全局处理的值班总编手上。并相对地吸纳各个具体业务部门的意见,在微观及宏观上加以指导。四是处理好广告占版与版面价值含量间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编稿量来衡量工作实绩,力争形成广告占版即版面较优的市场评判意识,从而有效地解决广告集中于新闻版面的非正常现象。

总之。考评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细致而严格的考评标准,也需要宏观而有效的管理引导。

2.重激励轻责罚的创新机制

办好报纸,创新机制的建立是最活跃最有效的因素。大家都认为创新好,凡事均要求创新,但如何创新、创新有何现实的激励作用?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制保障。笔者认为,新闻采编是一项需要时刻创新的技术性工作,创新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创新机制既要达到激励效果推动报纸进步,又要平和地对待创新过程中的失误。有人说过,如果一项工作经常得不到批评,说明这项工作是没有创新的工作。允许失败是创新性工作的应有之义。只有宽容创新性的失误,创造性劳动才会层出不穷。才会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

当然,为使党报的新闻标准得以执行,我们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策划机制、协调机制、人才机制等等加以保障。一整套良性的工作机制是报纸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石,是报业集团立足长远的基础性事业,也是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