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癌症的心理反应和从“心”治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癌症的心理反应和从“心”治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我是《开卷有益・求医问药》的老读者,贵刊2006年第八期心理热线栏目:保持心理健康系列文章《保持良好情绪 防止“癌”从心入》,看后颇受启发。我有一表姐54岁,3年前患乳腺癌已手术切除,目前恢复良好。从她亲身经历中我感受到,癌症的发生的确与个人的负性情绪或心理状态有关,而且患病后心理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在治疗和康复中心理调整也是不可缺的。请问癌症患者会有哪些心理反应,怎样从心理上配合治疗?甘肃姜××

答: 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其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上也应给予心理上的关注。这样,既便不可逆转癌症的病理改变,也可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增强抗癌信念,减少癌症治疗中的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的恶化或发展。

癌症对精神心理功能的影响,除由于肿瘤本身病变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如侵犯脑神经)导致的痴呆(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和意识障碍(定向、感知、判断、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外,更主要的是患者对癌症及其治疗的心理反应。

对恶性肿瘤的心理反应

一个无法根治的肿瘤,生长在不同患者的身上,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说来,当患者悉知其无法根治后,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情绪休克”期 此期较为短暂,为期数日至数周,主要表现为从情感麻木到怀疑、不相信和否认;继而出现情绪忧郁、恐惧和紧张,并影响到进食和睡眠。

2. 求索和退缩期 患者千方百计探寻治疗方法,包括民间传说、偏方、验方等,以求生存希望;甚至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个人的计划安排,逐渐终止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专注自己的生活。

3. 知命与平静期 患者能够冷静的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实,虽仍可有轻度的抑郁、焦虑情绪,但总的来看心境是平静的,对各项治疗合作、认可,处于无望和无助的状态。

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这些抗癌治疗大多是破坏性的,不少患者怀有恐惧心理。诸如手术治疗涉及的器官切除、截肢、损容、造瘘等,影响患者的容貌形象和生活功能,可对患者构成严重的心理损伤。如患乳腺癌妇女切除获得装饰性后,焦虑减轻,信心增加。

化疗和放疗及其副反应也可给患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冲击。如化、放疗后的恶心呕吐反应可使病人焦虑,而焦虑又会增加反应强度和延长反应时间。甚至在下一次接受治疗前,患者预期或回忆先前的治疗反应,都会引起恶心呕吐,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安,被称为预期性焦虑或回忆性焦虑反应。

注重从心理上配合治疗

癌症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他们最担心的是生命威胁。为减少上述的心理反应,不少人主张对病人应善意的封锁信息。但这样会使医务人员和家属有意无意地与病人拉开距离,而病人对来自各方的信息,周围人的语言、表情、态度等都非常敏感,对他们模棱两可的回答产生疑虑,更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据统计,约80%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病情。有人对早期乳腺癌病人调查发现,约半数患者知道癌症的诊断后,能够冷静接受,9%的患者会被“吓倒”。目前,多数学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都主张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的信息,但在具体做法上要根据病人心理的实际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在许多情况下自己是有意识地强行控制,以避免家人朋友为之担心(情感压制)。为此,要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帮助他们表达和宣泄被压抑的情感,消除各种负性情绪的干扰,解除其内心的矛盾冲突,增强病人的期望和治愈的信心。

在实施各项治疗前,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现实,接受治疗。可采取转移注意力、默想、入静等方法缓解预期性或回忆性焦虑,减少治疗副反应的产生和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调动患者抗癌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抗癌信念,对改善预后和延长存活期也至关重要。有调查显示,确信自己癌症诊断者比对诊断持怀疑态度者预后要好。要让病人了解到,恶性肿瘤并非百分之百的不治之症。有学者估计,约1/3癌症患者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1/8~1/10的病人可因免疫机制的恢复和致癌因素的消除而使身上的癌肿自行消失。调查还发现,凡充满对癌症斗争决心的人,75%可存活5年以上,而那些认为没有希望了、失去信心、被癌症吓倒的患者,仅有35%存活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