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找紫金山书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紫金山书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们要寻找紫金山?”

“是……紫金山书院。”

“紫金山在南京。我们都知道那里有个天文台,没听说还有个什么书院。”几个年轻人七嘴八舌地说。

“我们要找的是太行山区的紫金山,就在邢台、邯郸西部山区。”我们连忙解释。

“哦。可是据我所知这一带的紫金山有三个呢。邯郸的武安有一个,邢台县有一个,山西的左权县还有一个。至于书院在哪里,我们真不知道。”一位老者回答。

确如老者所言,史书关于紫金山书院的记载也有三种:一是磁州说;二是邢台说;三是左权说。那么,这个紫金山书院到底在哪里呢?

今年5月,我赴邯郸办事之余,邀一朋友为向导,对“磁州紫金山”(当时的邯郸、武安皆属磁州辖)进行了考察。出邯郸市向正西奔武安方向约二十余华里,在邯武大道以北,果见一座大山突兀而起。据当地人介绍,此山名叫紫山,取“紫气东来”之意。同时,又叫紫金山。沿石阶攀至山顶,见一庙一塔,塔和庙周围,有几座新雕刻的石碑介绍,说此处就是元代刘秉忠、郭守敬进行修道、学习的紫金山书院遗址。而且还说此(原)塔就是奉忽必烈敕命而建。

历史上的紫金山书院,是为躲金、元、宋战乱,避嚣、追静、求隐而故意修建于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的。元初距今仅七八百年,如果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小有改变,人们或可相信;但如果说这里过去也曾经是深山,七八百年来与其相邻的其他山头都已被人为削平或被自然变化所消灭,这才形成了东面的大平原──依当时生产力条件,这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而且史书也无这方面的记载。邯郸、邢台不过相距百十华里,如果说邢台怕蒙古人的铁骑,难道邯郸就不怕蒙古人的铁骑?显然,紫金山书院建于此山的可能性不大。

6月6日,我又到邢台县紫金山考察。沿邢(台)左(权)公路西行,在路罗乡与白岸乡中间下道,南行7公里,即到紫金山山门。从邢台出发算起,正好“一百四十里”。站在山门,仰视西、南方,只见“五峰高峙,巅有古庙”,与《邢台县志》所讲完全相符。但仍心存隐虑:还有一个山西左权之说没有亲自考证。于是7月15日,与邢台市委宣传部、市摄影家协会和郭守敬展览馆的几位朋友,再次驱车赴山西。原来这里的紫金山与邢台的紫金山是一回事,山是一样山,景也是一样景。只不过邢台的紫金山是次峰区和沟壑区,观山需要由下向上仰视;而这里是紫金山的主峰区,看景需要由上向下俯瞰。主峰峰顶距平缓地仅有二三十米。峰巅确有古庙,而且还新建了一个郭守敬观天台。据介绍,高峙的“五峰”,最南面一峰即归武安辖,峰下就是有名的长寿村。同行的郭守敬展览馆的刘秋果几年前曾来此考察,所以一上主峰她就去草丛中寻找那个石碑,说她在此处亲眼见过,上面刻有“古寨书院”几个字,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打电话一问景区管理人,原来石碑已被看山人搬到自己的屋子里了。下主峰后我们特意来到看山人屋里看了看,只见石碑二尺见方,已经碎裂成数段。屋内光线黑暗,什么字迹也看不清。看来,要想找到书院确切遗址,首先得弄清这个“寨”是个什么“寨”,然后还需找到这个“古寨”在什么地方。

无论它建在何处,就其可能提供的建筑场址而言,都存在那么几个共同特点:即规模不大,人员不多,时间不长,知名度也不高。但是就这么一个小小不起眼的书院,却能培养出郭守敬、王恂、张易、张文谦、刘秉忠这样的五杰人物。这个书院为什么成才率如此之高呢?

在创作电视剧的过程中,我翻阅研究了大量的有关史料和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首先是静,求静求隐是历史上所有书院的共性;其次是杂,这是该书院的个性。刘秉忠曾自称他是杂学,正因为杂,所以才博;三曰实,注重实用是元蒙统治者一大特点,紫金山书院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四曰和,紫金山五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相互团结,一项事业一个人完不成,大家齐来努力;五曰勇,就是勇抓机遇,不惜担当一定风险。须知道,元蒙统治者毕竟是少数民族,过去被那些以汉民族为正统者称为狄夷、。汉人委身事夷,是要被斥之为汉奸的。刘秉忠、郭守敬没有留下坟墓,据说就是被历史上那些狭隘民族主义者或者说是有极端大汉族观念的人刨毁挖掉的。但他们却终于以博大的人类情怀或者说以“佛理普度”的佛家思想战胜了极端的“唯汉为正统”的意识,大无畏地突破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种种樊篱,积极入世求仕,并以进步的汉文化去劝诫、影响元蒙统治者,为社会办事,为人民造福。

按照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中国书院研究专家邓洪波先生定义:书院就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项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如今中国教育经过反思,重新出现国学热、书院复兴热,被寄望冲破刻板教育,培养大师级人才。从这个小小的紫金山书院的办院、治学、育才、推才的过程,难道不应该看出一些端倪,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么?

附:紫金山赋

莽莽太行,绵延千里。南挹黄河,北拱京畿。巍乎伟哉,中华之脊。何处尤佳,唯我邢西。大峡谷群,鬼斧神工;白云溶洞,龙盘鲸踞。果老山,仙迹犹存;天河山,爱遗牛女;云梦山,北方九寨;天梯山,踵接云衢。古襄国,史连燕赵;马铃关,雄视晋冀。太子岩,扁鹊悬壶;将军墓,英雄捐躯。秦王湖,唐宗洗马;英谈,黄巢聚义。更有近代抗大名校,集将星闪闪;前南峪村,扛生态大旗。如腰中玉佩,似囊中珠玑;太行精魂,尽在于斯。然自古地以人传,景依事誉。古贤名之最者,紫金山五杰也;古迹名之最者,紫金山书院也。唯此未往,久留憾意。乃于已丑之夏,携三五挚友,同游之。是日,天空时阴时雨,凉风习习。远眺丛峦叠嶂,云缠雾绕;近观一峰独秀,山陡林密。绿乔笼烟,灌草织碧;飞瀑溅珠,百泉汇溪;平潭如镜,野鸟鸣寂;鲜苔沁罅,细雨蕴诗。时见野花野果,采之增无限情趣,恍若步入仙境矣。一山分两壑,一曰寨沟,一曰九里湾,壑壑幽秀雄奇。书院在寨沟,逾七百余年,房迹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大小两三亩许。揽胜怀古,幽思如缕:想此书院,同时至多能容一二十人而已。然大元五杰由此发轫,或首辅或副相或太史令或都水监,皆博学鸿儒之巨擘,经天纬地之大器,为国为民为人类贡献巨矣!钟灵毓秀,何以至此?天分乎,机遇乎,风水乎,命运乎,抑或兼而有之。然余悟一字至要:曰静,或曰隐。隐则静,静则隐,隐静同义耳。静生智兮,天地之灵气而益脑;静生动兮,登山川之崎岖而健体;静生思兮,卧林阴之幽深而悟玄机;静生正兮,避红尘之嚣嚣而养浩然之气。君不见鬼谷隐而高徒纵横;诸葛隐而三国鼎立;七贤隐而名传千古,子聪隐而助天下混一。夫观当今世人学子,营名利,专逐攘攘;进闹市,恐无熙熙。求静求隐专心务学修业者几人欤?噫嘘唏!余乃俗家子,生虽无缘为古贤负笈,归则愿拜五杰为师,永执弟子礼,牵马坠蹬,神游太虚欹!

冯思德乙丑年六月九日草于石市反刍居

(图片提供/冯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