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国,我的第二个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帕德博伯恩的家——温暖的开始
早在去德国的几个月前,YFU (国际学生交流协会)的老师就已经为我们这些交换生联系好了在德国的接待家庭。还记得第一次打开邮件,看到那些关于接待我的家庭的介绍和他们的全家福时,我的心里既激动又忐忑。这就是我将要共度一年时光的家庭吗?这就是我的洋爸洋妈和兄弟姐妹吗?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家庭,在去德国前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写邮件和他们保持联系,渐渐地了解并爱上了这个异国家庭。
对于去德国的交换生来说,我们一般都会有两个接待家庭,分别是短短一个月的语言培训家庭和另一个长期家庭。YFU为并不熟悉德语的交换生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培训课程,以帮助我们尽快渡过语言难关,适应陌生环境。我所在的培训小组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帕德博恩,组内有来自中国各地的十位交换生。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每周一到周五都要上德语课,有的时候老师也会组织我们参加一些活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十个人各自的接待家庭也都住在帕德博恩附近,周末的时候,所有接待家庭会举行联谊活动。有一次,我们极度想念火锅,于是跑遍整个城市买齐了食材,和所有接待家庭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中式火锅。
我的接待家庭住在帕德博恩附近一个叫Schwaney的美丽小镇上,房屋的后院背靠着一个茂密翠绿的森林,清晨还可以看到小鹿在森林里漫步。正是在这个德国家庭里,初到异国他乡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的洋爸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平时偶尔弹弹琴,哼哼小曲,是个特别好相处的人;洋妈是一位老师,细心的她总是照顾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层出不穷的问题;洋姐和洋哥都在别的城市做义工或者上学,所以家里就只有我和洋爸洋妈。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四个字:多学多问。比如,我常常不知道家里的电器、家具或者水果用德语怎么说,看到之后就会去问洋妈。不到一个星期,洋妈就已经在家里贴满了便利贴,便利贴上写着相应的德语单词。
洋爸的平易近人和洋妈的体贴周到常常令我感动。有一天,和我住在同一个小镇的交换生打电话叫我去她家玩,那时晚饭时间已过,天色也暗了下来。洋妈平时就因为担心我自己一个人在异乡会觉得孤独,经常让亲戚家的小孩来陪我聊天、骑车。所以尽管那天已经不早了,洋妈还是很支持我,开车把我送到了同学家。下车的时候我特意问她我应该几点前回家,因为我不想扰乱他们的作息规律,也不想让她一直等我。但是洋妈告诉我,只要我和朋友玩得开心,不管多晚她都可以来接我。她说:“Maren (作者注:洋妈的女儿)去同学家玩的时候经常半夜才回来,你们和朋友在一起,开心最重要。我能为Maren做的事,一样会为你做到。”她慈爱的眼神让我的心里暖暖的,要知道,那时我们刚刚相处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在那一瞬间,我眼眶一湿,情不自禁地给了洋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直到今天,我都一直记得洋妈的那番话。类似的话住在附近的洋姥爷也说过:“以前我负责开车送Maren上学,现在我是你的专职司机,想去哪里就告诉我,我送你。”正是这样一个待我如亲人的家庭让初来乍到的我度过了一段无比幸福的时光。感恩于他们的关怀和付出,我离开前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藏满了写给他们每个人的感谢信,还在我们曾经一起烧烤的烤架、存放自行车的车库以及所有充满我们共同回忆的地方藏了许多表达谢意的小纸条。时隔几个月再见洋妈时,她兴奋地告诉我她在家里不断发现的惊喜。看着她满脸幸福的模样,我发现自己早就成为这个温暖家庭的一分子了。无论时隔多久、相隔多远,德国小镇Schwaney都留下了我初到德国时青涩的影子和幸福的回忆。
法兰克福的家——平静的生活
结束了一个月的语言培训,真正的交流生活就正式开始了。我告别了一起参加语言培训的伙伴们,提着沉重的行李,坐上了开往长期家庭的火车。而我的目的地就是黑森州的首府法兰克福,我的接待家庭就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温泉小镇Bad Homburg。
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火车准时抵达了法兰克福火车站。一下火车,我就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洋妈和洋姐,随后洋爸和洋妹也上来和我拥抱。Bad Homburg是德国最后一位皇帝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既有繁华的市中心,又有安静的教堂和白塔,离法兰克福只有20分钟的车程。因为之前一直发邮件和接待家庭保持联系,我很快就和他们熟络起来。在这个家庭里,我的洋妈是位语言矫正师,洋爸是计算机工程师,洋姐在另一个城市上大学,洋妹也即将赴法国开始一年的交换之旅。
前四个月过得很快,在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我也在慢慢成长。
转眼间我的18岁生日就到了,而我在德国也度过了小半年。也许是因为洋姐和洋妹都不在家,洋爸洋妈工作又非常忙,我的生活渐渐变得平静而单一。熟悉了在德国的生活,没有了之前的新鲜感,一切好似变得平淡无味,各种负面情绪开始悄然滋长,这一段时间可谓一年交流生活中最难熬的时光。尽管我很努力地融入家庭,参加学校的活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我还是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孤独,也第一次开始特别地想家。那个时候的我在接待家庭中就像独生子女一样,但是却少了洋爸和洋妈体贴入微的关心,和他们的交流也只限于早晨起床匆忙的几句问候和晚餐后短暂的聊天。这个洋妈和之前的洋妈性格相差很大,她是个有些强势的妈妈,做事有着很强的计划性。她会为我安排好哪天要做什么事情,每周末都要去指定的学校上补习班,就连圣诞节的旅游计划也是她早就决定好的。偏偏我从小生活在比较民主的家庭里,习惯了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在洋妈的安排下生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必须沿着固定轨迹飞翔的小鸟,有些无法适应。所以,我开始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和一起参加交流项目的朋友们进行了沟通,发现大家也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有的人选择了继续适应,有的人选择了更换接待家庭。“换家庭”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其实,接待家庭都是严格筛选出来的,因此接待家庭的人都很友好,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原因,交换生和接待家庭之间还是很可能产生矛盾,此时就需要换家庭了。虽然我和我的接待家庭之间并没有什么严重矛盾,只是我有些不太适应,但我仍旧可以选择换家庭。虽然我会和洋爸洋妈开玩笑逗乐,会和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可我还是会常常感到孤独,想要体验一下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生活。在YFU老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个愿意接待我的家庭,他们住在汉堡附近,家里有比我小的洋弟和洋妹。我很想知道和他们一起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
换还是不换,我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想换一种生活,另一方面又因为洋爸洋妈确实对我很好而有些难以启齿。于是,我和洋爸洋妈还有YFU的老师一起坐下来好好谈了一次心。也许是因为洋妹在法国经历了和我类似的过程,洋爸洋妈都十分理解也很支持我的这个决定。我心里十分不舍,在这里结交的朋友也都再三挽留,可是既然已经决定了,就怀着感恩的心说声谢谢和再见。直到现在,我都和法兰克福的家庭及朋友保持着联系,临回国前还特地去拜访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他们与我都像家人一般亲密。两个同样热心的家庭,第一个家让我感到温暖,让我敞开心扉迎接这个陌生的国度;而第二个家无疑让我在逐渐适应的同时学会了和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让我懂得了如何避免矛盾、解决问题。
汉堡的家——成长的地方
来到德国的第五个月,我又一次整理行李,启程前往德国北部的汉堡。我的第三个家庭住在汉堡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洋妈是位小学教师,洋爸是个卡车司机,十岁的洋弟和六岁的洋妹都在上小学。尽管他们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和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的生活却带给了我满满的回忆。忘不了和洋弟一起在森林小路上骑车狂奔;忘不了洋妹芭蕾表演成功后我兴奋的心情;忘不了洋爸开着自己的小船,载着我们一家五口人在丹麦港口上度过的复活节;忘不了洋妈为了带我去荷兰,不顾洋妹一路晕车,也义无反顾地开了五个小时把我安全送到。
和洋弟洋妹相处的日子也让我渐渐懂得了一个姐姐的责任。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称职的姐姐,只知道陪洋妹看看电影,辅导洋弟做做功课。直到有一次兄妹俩吵架,洋妹挂着满脸泪珠扑到我怀里时,我才发觉自己也开始成了他们的依靠。慢慢地,我习惯了倾听洋弟的烦恼并给他一点建议,学会了鼓励洋妹尝试接触新鲜事物,去超市的时候也会记得多买一些他们爱吃的零食,哪怕上完课很累我也会在到家后尽量和两个小家伙待在一起,做好中国的小姐姐。身为独生女,我有时也会觉得照顾弟弟妹妹真的很累心,但是当兄妹俩习惯了让我为他们打抱不平,当洋妹习惯了肆无忌惮地腻着我一起看电视,当洋弟主动教我德语、为我介绍德国生活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宽容他们的小错误和小任性的过程中,我也成长了许多。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洋爸洋妈的帮助。
洋爸为了锻炼我的胆识,送我到另一个小镇的合唱团,让我每周和陌生的德国人一起交流,一起排练合唱;洋妈则鼓励我在学校创办中文社团,把中国的文化带给当地的高中生,也真正实现了交流的意义。在和接待家庭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我也懂得了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真心地把每个人当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也许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内敛,我和欧洲人比起来显得不善言辞,但在不断学习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我。
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和接待家庭相处的小窍门,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融入接待家庭。首先,你要把接待家庭看做是自己的亲人,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事都可以跟他们讲,因为只有主动去沟通交流才会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其次,平时在家里可以帮助洋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陪她一起去超市、一起边做饭边聊天,她都会很开心。另外,要找到和家人共同的兴趣,比如和洋爸一起去检修他最喜欢的那艘船,和洋弟一起骑自行车,或者陪洋妹一起做游戏。总之,要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和每个家庭成员融洽相处。最后,要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有机会自己在外旅游的话,不妨给家里人带些小礼物回来,这也是增进感情的法宝哦。
如果说帕德博恩的家让我敞开心扉融入了陌生的文化和环境,法兰克福的家让我学会了宽容和隐忍,那么汉堡的家则让我在完善性格的同时,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发现真实的自己,让我学会了追逐梦想时坚持不懈。这三个同样有着热心和善心的家庭是我在德国一年的交流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也正是这一年的交流经历使我又拥有了三个家庭、三份爱。德国,会是我永远的家。
作者简介:
冯若晨,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学生,YFU 2011~2012学年度德国交换生,现为YFU志愿者;曾在德国中学组建“中文社团”,教德国高中生汉语及中国文化;曾在本刊2013年9月号上发表《参加交流项目,体验别样生活——我的交换生申请经验谈》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