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海固 前世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海固 前世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海固,西周时就曾以“大原”之名见于史册。清代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原抵御外族入侵的前沿,烽火硝烟长久地笼罩着这片土地。周伐猃狁,汉击匈奴,唐与吐蕃争夺,宋与西夏对峙,明与鞑靼、瓦剌交锋,西海固无不首当其冲。

作为战略要地,西海固牢牢吸引着历代君王的目光。秦始皇朝那湫渊祭龙神,汉武帝六巡安定郡,唐太宗瓦亭观马政,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安西王冬居京兆夏居开城;秦筑长城,汉置萧关,唐设中都督府,元为安西王屯军之地,明为三边总督封疆驻节之所,清代陕西提督移驻于此。古人喻其为“西塞之口”“关中屏障”“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

也正是拜战争所赐,西海固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多民族繁衍生息、交往融会之地。西周时,以义渠、乌氏戎为主。西汉时,鲜卑、敕勒、柔然、氐、羌等族先后生息、争雄、融合。唐代,吐蕃进入,居住百余年。宋代,当地汉族与西夏党项族交往频繁。元代,蒙古族和中亚、西域色目人进入,信仰伊斯兰教者发展成回族。明、清两代,形成了回汉杂居的格局,延续至今。

黄土丘陵上的抗争

在西海固,你会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深具意义的物质存在——那就是黄土。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同站立在这块黄土丘陵区上,由于自然环境和历代战争,使西海固“贫瘠甲天下”,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上海支援西海固的那一代人,到21世纪初来西海固支教的年轻人,初来乍到都喝不惯偏僻山村蓄水窖储存的雨水,刚到学生宿舍时几乎要捂住鼻子,后来就完全闻不出异味了,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同样的味道。恶劣的条件没有让山里孩子失去对知识的渴求,清晨,琅琅读书声总是萦绕在校园和山野间,中午,边学习边就着凉水啃干馍的场景在每个教室上演。

如今,有一拨拨新闻记者、一个个摄制组来到西海固,采访,拍片,我带他们到过海原的南华山、西吉的月亮山、固原的须弥山、六盘山等地,他们总感觉不理想,他们要找的是光秃秃的山,农民住着窑洞过着原生态的农耕生活。我给他们说,你要的场景是20世纪的。

2001?2002年对西海固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固原撤县设市,西海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国家在平银公路沿线盖了很多移民社区,至今已有7.04万人从南部山区搬迁至北部川区。西海固在未来的5年中,计划投资105亿元,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那些边远小学校,比如原州区碳山乡、官厅乡乡镇里的小学,如今得到政府的整合和扶助,学生们早晨能免费吃到鸡蛋和牛奶,中午还有肉、烩菜等免费的午餐。

厚道的西海固人,祖祖辈辈受苦的西海固人,依然勤勤恳恳地生活着,一代代地与自然抗争,在生存与抗争中不断创造着自身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好的生活,不仅创造了古长城、丝路文明、须弥山石窟、砖包固原城等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戏曲、抟土瓦塑……这些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足迹,凝聚成极具个性的西海固精神。

黑刺沟的老马

小时候,在西海固每一户农家,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米面罐、水缸等用抟土瓦塑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具。看似粗笨的抟土瓦塑,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如今,类似的传统文化在不断消亡。西海固民间还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坚守这片精神家园,孤独而执拗地守护着一些被时代车轮超越的旧物,不求理解,不求回报。

在一个叫黑刺沟的偏僻古村,我见到了马进仓,一位用生命诠释民间地摊戏头饰制作工艺的老人。

马进仓的家是一座破旧的瓦房,摆满了制作头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还有做好的头饰,个个栩栩如生。老马说,每年正月,耍原生态社火唱地摊戏,正好用得上他做的头饰。

马进仓30多年前跟一个叫“老段头”的人学了这门技艺,“老段头”去世后,他便成了当地手工制作原生态地摊戏头饰的唯一传承人。他从一间草房里抱出十几箱头饰,一件一件捧出来,如数家珍。

地摊戏头饰制作,首先是把麻纸用面糊一层一层糊起来,连续粘十层,晒干,画图,用小刀裁开,再用骨胶、铁砂组合起来,一片一片组成形状,上粉,再上油漆,粘银箔,点翠,最后组合上绒球、空心珠……一个头饰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花费十几天才能最终完成。

老马视头饰为生命,村里年轻人笑他傻,说如今没人要你做的老古董了,你还做那玩意干嘛?但老马还是认为他坚守这几十年很值得,说将来无论怎样,都会继续走下去。

西海固各地,还有很多像老马一样的人,抟土瓦塑艺人魏元清、朱小平,花儿歌手张明星,剪纸艺人张淑芳,还有西海固作家群,他们坚守和美化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西海固。

Tips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占地4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古墓馆、石刻馆、民族团结宝鼎和钟亭等建筑构成,收藏文物2万余件,可以了解到固原这个兵家重镇的过去,以及丝绸之路上的文物故事。

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手工艺制品,专门用来饮用葡萄酒,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的萨珊系列器具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珍品。在日本巡回展出时,它和凸钉玻璃碗被视为“两只眼睛”,轰动一时。固原街道上还可以看到仿照它们而建的景观。

由于馆内空间大,冬天取暖设施停用,因此不适宜参观。

守望西海固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阳、同心七县的代称。

20世纪,「西海固一度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义为人类不宜生存之地。然而,就是这「贫瘠甲天下的地方,却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民间文艺,也激发了现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创作者,同时也是守望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群人,守望着一片曾经贫瘠得无法再贫瘠的土地,不放弃,不着急,平静地生活。

守望者档案

马进仓,60岁,西海固黑刺沟人。自幼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是20世纪70年代村里唯一一个高中生。随地摊戏头饰制作老艺人学艺30多年,成为村子里唯一的头饰制作传承人。他计划于2013年做一个戏曲服饰展。

守望时间: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