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威孚机会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柴油发动机的共轨系统中,只保留泵生产能力的威孚始终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现在,变动发生了
2010年圣诞节前夜,博世无锡柴油公司的总经理马儒韬从德国赶回无锡,参加威孚高科(000581)临时股东大会。第二天,他还要返回德国继续自己的假期。
股东大会通过了向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和德国博世公司这两大股东定向增发1.13亿股威孚高科股份的决定,发行价格为25.83元/股,募集近30亿元资金。其中,博世出资21亿元人民币,将自己在威孚的持股权从3%提高到14%。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则出资9亿元人民币,增持后持股比例提升至20%。
作为交易不可分割的配套措施是,威孚高科同时收购无锡产业集团所持有的合资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权,并受让博世公司持有的合资公司1%的股份,股份由原来的31.5%提高至34%。
马儒韬的长途奔波显示了他对这次会议的重视。无论是对博世还是对威孚来说,这次股票增发所引起的一系列股权变动,其数字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威孚增发的目的是筹集资金来发展自己设定的几个产品方向,而博世将股权提升到14%,使得它不得不考虑未来威孚的发展前景。在国三时代,威孚以博世的核心供应商面目出现,提供共轨系统的泵和部件粗加工服务,随着威孚自身研发实力的增强,以及本土市场机会的增加,博世也需要与威孚做更多的深入技术研发。
而在威孚董事长王伟良看来,这次股权变动让他有机会提升威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尽管威孚在博世的股权只增加几个百分点,但超过1/3的持股比例,使得威孚可以在董事会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要知道,在2010年,博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寻找喷油器、尾气净化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机会,这是威孚必须重视的机会。
事实上,成立于1958年的威孚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王伟良在2008年从博世回到威孚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威孚在自己手里败了。
在柴油发动机的共轨系统中,国三之后市场一般是以喷油器和泵作为总成来供应,只保留泵生产能力的威孚始终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而31.5%的持股比例,也让威孚无法与博世进行技术上的讨价还价。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促成此次增发的最初原因是大股东无锡产业集团不甘心17%的比例,希望增加比例,而威孚则借此为自己腾挪出更大发展空间。目前,博世无锡柴油工厂具备年产100万套共轨系统的产能,而共轨系统所需的泵基本由威孚高科提供,威孚高科已经成为博世柴油全球第二大、国内第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之际,汽车产业导向政策给威孚高科提供了契机,它可以从单一的燃油喷射系统产品扩展到汽车进气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后处理系统三大板块,并且向市场推出独立供货的发动机喷射系统总成WAPS(高压集成系统)。
这是针对非道路用发动机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共轨思路为基础,但融合了很多本地零件和创新。这也是威孚增发融资后的6个投资方向之一,其他还包括对动力电池材料的前沿研究。王伟良说:“我们对这一块并没有具体规划,目前是打算用1亿元左右的投资,充分了解市场并寻找机会。”
按照进度,中国会在2012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国四排放法规。中国政府为“十二五”规划了大幅度的减排和节能指标。这会带动发动机相关产业的全面技术提升,同时也给威孚带来更好的盈利空间――原因是在泵和后处理方面,威孚不但有产品积累,而且在技术上一直没有间断研发投入。
目前,威孚旗下威孚力达公司尾气处理系统的产品实力足以抗衡国际品牌。在国四甚至更严格的法规下,发动机尾气处理已经成为必选的配置,威孚过去10年对尾气技术的投入开始产生回报。
技术附加值对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从威孚和博世的营业数字上就能看出。2009年,博世柴油系统不到3000名员工创造了39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而威孚以7300人创造了30亿元收入。从这个意义上,威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