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选择性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治疗,B组患者使用胰激肽原酶治疗,C组患者则A、B两组方案联合应用。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之间的差异。 结果 C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的A、B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A、B组,视网膜神经层厚度小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药物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025-03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眼部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面主要有激光和药物治疗两种[3]。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激光治疗的技术要求较高,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而药物治疗则在这些方面有一定优势[4]。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就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选择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均未患有其他眼科疾病,一般状况可,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皆在3期及3期以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各30例,每组患者只取一只临床症状较严重的眼作为观测眼。A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87±5.02)岁,平均病程(5.98±2.89)年;B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04±5.41)岁,平均病程(5.78±2.46)年;C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6±5.15)岁,平均病程(5.77±2.85)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与护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5],A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将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1021148,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1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患者使用胰激肽原酶(国药准字H20056753,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治疗,每次40单位,每日1次肌肉注射;C组患者使用A组与B组治疗方案,剂量不变。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相关诊断指南,将视力较前提高2行以上,眼底病变稳定,视网膜出血、渗出吸收或减少,血管瘤无明显增加的患者归为显效。将视力稳定或较治疗前提高1行以上,眼底病变稳定,视网膜出血、渗出无明显增加或有少许吸收归为有效。将视力和眼底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甚至恶化的患者归为无效。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之间的差异。②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使用ATL-HD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央动脉搏动指数(P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速度时间(AT)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管径(VD)进行测量。③治疗前后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治疗前后进行测量。比较三组患者指标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三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A组显效16例,显效率53.33%,B组显效13例,显效率43.33%,C组显效23例,显效率76.67%,经χ2检验,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不同(χ2=7.20,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中,经方差分析,三组患者PI、AT、VD均不相同,经SNK检验,C组患者PI、AT、VD小于A组及B组,A组PI、AT、VD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三组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有所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造成患者失明。同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减退的过程中,患者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十分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极易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6]。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西方国家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在我国,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糖尿病并发症,每年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医疗负担[7]。目前,激光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激光治疗的技术要求高,费用高昂,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患者中难以推广,且并不适合于早期病变的治疗[8]。药物治疗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但临床治疗效果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考虑联合用药方案是否可以起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利多卡因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并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且价格便宜,胰激肽原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进而发挥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其还可激活纤溶系统功能,起到抗凝血的作用,也是一种经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9,10]。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使用两种药物与其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联合用药方案更有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治疗C组患者显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和胰激肽原酶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午喜,屈宗杰,朱爱冬,等. 重庆市社区10932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2013,(26):3149-3150,3153.
[2] 王芳,王春芳,闫建林,等. 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8):783-787.
[3] 林琳,盛艳娟.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10):992-996.
[4] 祝伟,苏冠方,王晨光,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和新型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207-1210.
[5] 郑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进展、挑战与展望[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3):209-214.
[6] 赵珍珍,于永斌,王雨晴,等. 药物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进展[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6):610-612.
[7] 王昕,邢小燕.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聚焦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全球糖尿病治疗指南和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9,37(12):7-9.
[8] 黄奕霞,李虹霓,林晓峰,等. 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1995-1997.
[9] 宋晓,王朋波,张书信,等. 胰激肽原酶联合至目明合剂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1,51(49):109-110.
[10] 许南翔.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37-138.
[11] 卢百阳,武志峰,孙松,等. 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厚度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0,50(32):12-15.
[12] 耿爽,叶俊杰,陈辛元,等. 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和比较[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1):60-64.
[13] 黎作为,冯小志,黎容. 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9):2050-2051.
(收稿日期: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