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伴异型增生肝胃不和、非肝胃不和两组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采用填写SCL-90、SDS、SA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的研究。结果:慢性萎缩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SCL-90的总分平均数、SDS粗总分均数、SAS粗总分均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肝胃不和组患者所测三项的结果又高于非肝胃不和组患者。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状态,而且肝胃不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较非肝胃不和组患者更为明显。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证型;抑郁和焦虑状态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1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是指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证。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确切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其临床表现不规律,缺乏典型症状,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特别是CAG伴异型增生(DYS),有胃癌前病变(PLGC)之说,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胃癌发生率高达9-10%。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防止、阻断其癌变率尤为重要。中医理论认为心理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是否正常密切相关,若脏腑功能失常,则会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滞,心神失养,而出现抑郁和焦虑状态。笔者研究了1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的心理状态。
1 研究对象
1.1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选用2000年井冈山会议关于慢性萎缩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
1.2 纳入病例标准:A年龄在18-70岁之间,符合上述慢性萎缩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西医诊断标准。
B配合调研。
1.3 正常对照人群纳入:年龄在18-70岁之间,既往无任何疾病史。
1.4 排除病例标准:A.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病的患者。
B.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C. 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5 研究方法:选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由调查者向患者解释填写该表的目的、方法,由患者在不受外界和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自行填写。依据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将辨证为肝胃不和患者纳入肝胃不和组,其它证型(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证)患者纳入非肝胃不和组。使用SPSSll.5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1.6 临床资料:100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并行胃镜、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7.58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30年,平均8.3年。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无差异,P>0.05。
2 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状态,SCL-90的总分平均为60.75,SDS粗总分均数为41.05,SAS粗总分均数为39.67,三项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肝胃不和组患者的结果是:SCL-90的总分平均为62.34,SDS粗总分均数为43.25,SAS粗总分均数为41.36,而非肝胃不和组患者的结果是:SCL-90的总分平均为58.47,SDS粗总分均数为40.85,SAS粗总分均数为38.96,由此可见,肝胃不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较非肝胃不和组患者更为明显。二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癌症是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它的发生与精神压力过大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亦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是由各系统组成的整体,又是环境大系统中的成分。影响人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生物的和非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又称“心理社会因素”或简称“心理因素”,因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变化都是通过人们的心理而影响躯体的。故心理、社会与生理是统一的,这体现在中医理论的“天人合一”(环境与机体的统一)及“形神合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应有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若心理社会因素作用过强和持续过久,则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2]。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属中医“痞满”、“嘈杂”、“胃痛”等病证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中医就从心理与病理两方面对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深刻论述记载。《素问o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理异常变化可影响脾胃内脏功能,影响气机,使气机紊乱而发病。中医理论认为心理、情志异常是导致脾胃病的病因基础,如李东垣《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中指出:“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脾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情志不调,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是导致该病发生的病机关键。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病位在胃,但与肝关系密切,古有“肝胃相关”理论。如叶天士所说“肝为发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的疏泄有利于胃气的和降。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克伐中土,破坏了肝胃相和的关系,即称肝气犯胃,也称肝胃不和。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现代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处于节奏快速,竞争激烈和应酬频繁的状态中,心身承受着巨大压力,持续的紧张与适应不良致心身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正如《内经》所云“脾藏营,营舍意”,因该类群患者脾胃亏虚,脾胃又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乏源,心神失养,或是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常,痰湿内蕴,上扰心神,二者皆会导致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加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因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多次出现,而反复就医,高额的诊疗费用以及对癌变恐惧的心理,也是产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的一个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SCL一90抑郁、焦虑因子积分,SDS和SAS积分均较常人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状态,而且肝胃不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较非肝胃不和组患者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贾智捷.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4):761
[2] 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