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晴空”的理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晴空”的理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冬的四川省凉山州,寒风阵阵,阿布却只穿一件单衣、光着小脚丫,四五年没有穿过鞋了,因为买不起,但还是一直在读书。

四川省泸州叙永县坛厂九校残疾学生王进,母亲出走,父亲精神有问题,家中没有田地,一家人仅靠每个人每月100多元的低保过生活,他却仍然坚持在昏暗的家里复习功课。

……

这是初识“5・12爱心助养群”义工宋时,他为我们讲述的一个个他们帮助对象的故事。他一边说一边还不忘叹息,听着听着,我和同事也心酸了,在嘈杂的环境中仍然沉浸在这些心酸的故事中。

给教育锦上添花

这些事情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宋等通过实实在在地走访,看见的活灵活现而且让人掉眼泪的画面。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真切地关注着这样一群孩子呢?

这源于他们都有一颗被热血点燃的爱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场罕见的惨烈灾难,将举国的公益热情点燃,人道主义的力量更打破体制壁垒,民间公益突出重围,成为中国慈善公益的一道“分水岭”。这之后在四川成都就产生了2000多个民间公益组织。

宋认为:“这些公益组织的出现,其实是中国人本身就有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只是‘5・12’特大地震震醒了中国人的博爱之心。”宋加入的这个“5・12爱心助养群”就是应“5・12”地震而新生的一个网络QQ群组织。

这个爱心助养群初期是在2008年7月由十余个网友发起建立的,以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章程,自主自愿参与为原则,为2008年地震重灾区的孩子提供三年持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随着他们不断地寻访,走访的范围、影响不断增大。在2008年8月,经绵竹当地教育局相关人员推荐,先后确定以该地区7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童为助养对象,于当年8月下旬,开始群内第一次助养经费发放,这开启了“5・12爱心助养群”里的义工们志愿助学的大门。

宋说:“我们活在一个共同的晴空下,尽量为一些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6年来,“5・12爱心助养群”开展了一系列“晴空”助学计划。交谈中宋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个义工,我愿将我见到的、亲历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藉此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让山区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求知的童年!

“给教育锦上添花,为孩子雪中送炭。”宋说,“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下了大力气,很多地方的教育发展都得到了帮助。其实我们每一个单独个体的力量是很小的,在教育发展中我们做的是锦上添花,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面前,我们为的是雪中送炭。”

带着“给教育锦上添花,为孩子雪中送炭”这一目标,飞鹰、九虎、鳄鱼、傲风、琥珀(义工网名)等659名“5・12爱心助养群”里的义工们一路走来,他们去过凉山、甘孜,到过泸州、宜宾,都是行走在偏远贫困的地方,他们要帮助的不是条件好的地方的学生,也不是去帮助已经有人帮助的学生。

用脚步丈量贫困

起点不同结局就会出现差距,宋说:“政府部门为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公平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每一个地方、每个家庭的起点并不一样,他们经济基础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优劣,思想认识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发展进度的差距。”

拿什么去丈量这些差距,又拿什么去丈量这些贫困,只有拿他们每个有着真爱、大爱的人的脚步。宋说:“在政府的主导之下,民间公益的力量能够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5・12爱心助养群”里的义工们,他们专门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专门去帮助别人不曾帮助过的孩子。这一回,宋一行四人又一次前往泸州市叙永县水潦乡进行公益助学考察,他们跟随孩子,了解他们一天的生活状况,孩子们得知义工们要去他们村里,一路上欢呼雀跃,高兴不已。

第一次见到小双,他头发乱乱的,两眼炯炯有神,脸黑乎乎,臀部的裤子上有两个洞……

他们决定到小双家家访,到家以后,天已经黑了,宋看到这一幕:漆黑的屋子――破旧的火炉上放着七碗酱油辣椒粉白饭(一个碗里只有酱油和辣椒粉),还有一碗待客的青菜汤。

这让所有看到那一幕的人内心酸楚,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儿。第二天早上6点,孩子们起床了,吃了剩饭,就匆匆赶往学校,出门前,小双数了数篓子里的鸡蛋。问到小双想不想吃鸡蛋时,他说:“想,但是鸡蛋要等妈妈回来才能吃,妈妈去打工了。”后来,义工们从老师口中得知,这鸡蛋是小双爸爸卖来换钱的,而他们的妈妈丢下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义工们脑海里总是想起在小双家里的那一幕,深深地放不下,带着酸楚的心,宋等准备前往下一站:昭觉县普诗乡李子村小学。

午饭时间,陈旧、布满裂缝的土墙房子里,没有餐具、没有照炉、没有柴火。有的是几个孩子正吃着从家里带来的没有菜的冷饭;有的是没饭吃的小女孩把头扭向另一边,故意不看同学吃饭的样子。

这就是昭觉县普诗乡李子村小学的教师厨房,而就算是在这样的厨房里,也没有孩子们可吃的一顿午餐。

宋说:“看着孩子们没有水喝,干咽着吃下冷饭,我们无比难过。”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们欲哭无泪,几个义工尽快考察完毕,做出相应的帮助计划,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们,力争将“免费午餐”早日送到这里。

六年来,他们不停地行走在崎岖的大山里,看到了无数伤心的画面,伸出了有爱之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求学的孩子。

他们一次又一次将大米、肉、被子、书包、图书、钱送往山区。然而,宋、老鹰等慢慢地发现,在每一次看望和资助这些孩子后,他们都充满了期待,这样的帮助方式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心理。

寻找助学的良方

其实,单纯的捐钱、捐物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贫困,却根本无法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将来。怎样才能根除贫困,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困难呢?老鹰、宋等义工深深地思考了这一问题。

只有改变他们的思想,同时给他们创造好的发展机会,才能根除贫困。

如何改变思想?宋说:“要改变学生的思想,首先要为乡村留住教师,提高本地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师的思想,同时得把学生带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于是,他们正式提出“晴空助学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标志着“5・12爱心助养群”的资助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培训老师、把孩子带出大山、资助金变为奖学金。

2013年1月3日上午9:30,义工飞鹰、九虎、鳄鱼和成都市锦里小学校长李彤、副校长颜军一同前往泸州叙永坛厂乡。第二天上午九点,坛厂九校和成都市锦里小学签署了教师培训协议,“5・12爱心助养群”义工飞鹰代表公益群体与两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所有经费由“5・12爱心助养群”全部提供,成都市锦里小学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

当年的4月8日,“晴空计划”第一期教师培训在锦里小学拉开帷幕,首先学习教师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宋介绍说:“培训方式有三种,选拔教师到成都市锦里小学进行跟岗培训;邀请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到坛厂九校送教并研讨交流;聘请一部分退休教师到坛厂九校对该校骨干教师进行跟岗指导。”

在开展教师培训的同时也将部分学生带到了成都,他们与锦里小学的孩子一同上课、一起玩乐。2013年11月29日,主题为“南极通话村”的极地课外科普讲堂正式开课,20名来自甘孜藏区和水潦彝乡的小学生们成为第一批听众。

这样几次培训下来,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思想上也得到了拓展,学生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更加激起了那颗奋斗的决心。

民间公益组织一边在真心付出,一边在不停地探索帮助的方式。宋说:“很多我们这样的群体都在想办法,就像我们‘5・12爱心助养群’在6年的实践中,把‘一对一’资助金变为奖学金,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拔资助对象的体系。”

帮助对象必须满足德育好、成绩好、家庭贫困三大标准其中之一,在被确定为帮助对象后,他们为所有参与晴空助学计划的孩子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义工们也经常到校,观察其听课的状态和生活的状态。

“这样的帮助方式比以前只捐钱、捐物要好得多。”宋说,估计成都大概有2000余个民间公益组织,但80%左右的公益组织仍然处于捐物、捐钱状态。

凝聚大爱之力量

他们的做法别人无法理解,他们付出的辛劳别人不曾体会。然而,他们这群人却坚持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是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动力?

“是热血和激情!”宋说,而最让他们感动的是山区孩子艰苦奋斗,同命抗争的精神,那一双双求学求知、渴盼改变命运的眼睛,在他们心中烙印深深!

宋还记得,在走访时,脚有残疾的小进坚持在泥泞的山路中相送;阿布早晨四点起床穿着义工们送去的新衣服赶到车站道别;过年过节时收到的一封封感谢信……就是这些给予了他们659人继续前行的力量。

关于将来,“5・12爱心助养群”一直在行动中探索。宋说:“我们有了进一步考虑,在帮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联系好需要技术工人的爱心企业,由企业出资将符合条件的孩子送入职业学校,学成后由该企业接收,让他们走出大山,成为蓝领。”

在帮助方式的改变中,帮助的方法也更科学,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会更加多,这不得不让“5・12爱心助养群”的义工们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这样的困境,主要还是身份问题,我们没有‘婆家’,也没有注册。”宋说,他们的力量太小,其实就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

中国民间公益在行动,有“衣加衣”温暖行动,有免费赠书、免费午餐,还有民间打拐行动等等。我们看到的是它凝聚起来一股来自中国社会各个层级、各个角落的合力,因为共同的关注,民间公益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

民间公益的意义,远远不止慈善,更重要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担当。民间公益的时代的到来,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前行的道路仍旧艰难,有各种弊端需要克服,有无数障碍需要排除。他们身份尴尬,很想找到一个平台,把民间公益事业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能量,去帮助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让大爱载着孩子们顺风远航,去描绘一个美好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