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元制本土化成功与支撑因素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元制本土化成功与支撑因素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立于2004年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彰显“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特色,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获得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我们总结成功的关键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德国工商行会和德资企业的积极参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的支撑条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组建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建立符合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体系标准的“定岗双元”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 定岗双元 成功因素 支撑因素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定岗双元”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研究》(编号:09SJD880011)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14-02

创立于2004年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南小城太仓,学院大力彰显“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特色,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获得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双元(学校元和用人企业元)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融合校企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深度培养,最终使学生不仅能较出色地胜任岗位(群),而且知识层次、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均获得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定岗双元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1.定岗双元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制定依据是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以“中德培训中心”为平台,在引入德国行业标准和我国行业技能鉴定标准基础上,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优势更多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完善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规范化运作;与此同时增大“中德培训中心”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在产品研发、社会培训、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2.定岗双元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建立

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序列化,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标准和内容由学校、德国工商行会和企业三方共同制定和执行。

(1)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体系结构和岗位能力要求,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引入课程中,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企业和行业技术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等模块,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造力。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编排遵循职业活动规律,以适应企业岗位群中对具体能力的要求。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项目化课程,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课程编排和学生心理需求及已有经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

建成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根据职业岗位作业流程采用模拟、仿真和到工作岗位实习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使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的实施

学生在校三年中有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和企业三个学习场所:1年级在学校,2-3年级4周在学校、6周在企业交替进行。学校完成理论教学;中德培训中心完成1年级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未签约学生的综合实训、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各种社会培训等;企业培训团队在企业真实环境和真实岗位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制定完整的培训方案,完成部分理论的补充和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任务。定岗双元模式教学实施重要的是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实训内容的科学规划和教学项目的开发。

(三)定岗双元模式下课程的开发

课程开发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程与企业合作,企业委派技术人员结合企业案例和技术资料,参与学校教材编写,并保证技术及时更新。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做到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的要求。课程充分考虑与三年培养中的实训项目相融合,便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同时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场所的多元性。在课程开发中积累经验,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流程和可参照执行的标准规范。

(四)定岗双元模式下评价体系的研究

学校、中德培训中心和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培养中重要的内容和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定岗双元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涉及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等全部过程。注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依托德国工商行会考核标准,引导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持续创造力的不断提高。这种“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更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要求。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有效解决订单式培养目标狭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五)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的管理

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学管理机制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的难点。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决定人才培养战略和培养方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引入“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制定学生教学、培养的规范和管理标准;制定学校和企业教师、培训师教学的规范和标准;促进学校硬件、软件的规范和提高建设;解决双元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追求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专业技能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商会上海代表处、德资企业技术专家和太仓市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四方代表组成,负责培训过程的监督与培训质量的跟踪、反馈以及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国内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并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条件

目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成为江苏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学院“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能在太仓茁壮成长并取得成功,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关心: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

太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政府把“中德培训中心”的建设作为其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力举措。2006年以来,政府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完备的实践教学设施,很好的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现在的中德培训中心建有数十个实验实训中心和工场,其中既有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模拟仿真实训于一体的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又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训中心“健雄学院-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企业捐助的“健雄学院-博世力士乐培训中心”等 ,这些实践教学设施,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并在苏南地区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德国工商行会和德资企业的积极参与

从中德培训中心的成立、运作到培训时间的安排、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都得到了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和德资企业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当然,企业参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其所需――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他们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能把“中德培训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名的技能培训基地,学院除政策与资金上给与倾斜外,还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实训工场的建设

根据德国“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要求,“中德培训中心”在德方专家的指导下,高规格地建设了手动加工工场、机械加工工场、数控加工工场和模具加工工场,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建设,同时也保证完全符合技能培训的要求。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中德培训中心”的教学采用“双元制”模式,故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持证上岗),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教学组织与传授能力,并且还需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双元制”教学团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培训师团队,其中包括特聘的常驻学院的德国专家,具体负责学员在培训中心训练时的指导;以及来自德国企业中的培训师团队,负责学员在企业实训时的培训工作。二是学院的理实一体化教师团队。学院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企业背景的老师担任“双元制”班级的理论教学。为满足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要求,老师对其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模块处理,在实用与够用的原则下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当然,理论教师与培训师之间需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因有了太仓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德国商会以及德国企业界的关心支持,学院才能打造好这一德国模式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打造具有健雄特色的崭新品牌。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的支撑条件

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运行可知,德国双元制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其必要的支撑条件如下:

(一)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以企业的要求和行业协会的标准确立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常规化、深入化、制度化。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训过程以双元交替、工学结合为特点;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考核考试以职业规范为标准;培训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宗旨;双元互动以培养合同为保证。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积极建立一套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组建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政府、学校、行会、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培训全过程,丰富合作资源,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四)构建融入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符合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体系标准的“定岗双元”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发挥行会在“双元制”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入德国行会标准和我国行业的技能鉴定标准,参照德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资料,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和能力培养体系,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序化,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五)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现的基本保证。德国十分注重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建立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同时,给予其优厚待遇,吸引和稳定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与之相比,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在学校“一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对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雇用制,扩大半日制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以使教学贴近实践,与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同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颖.争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德国“双元制”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探讨与研究[J].林区教学,2011

[3]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狄冬明(1970-),男,江苏太仓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