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林申遗路漫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林申遗路漫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3月24日,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在“第三届中国景区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这意味着有“天下第一奇观”美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在历经近16年的奋斗历程后,又向“世界自然遗产”目标迈进了一步。据来自云南省建设厅的消息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2006年7月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初审,将作为2007年中国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参加今年7月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

以“石多似林”而闻名于世的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因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遍地奇观而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肯定。这些遍布滇中地区上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的“石头森林”,能够得圆多年来的“世界自然遗产梦”了吗?

2.7亿年前的自然奇观

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的云南大地上,石林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分布范围极其广袤,分布面积多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为350平方公里,那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的石林景观,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令游客无不心驰神往。尤其是在云南各地石林景区中还遍布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其自然天成的奇峰异谷更是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状石林拟人似物、栩栩如生,或隐匿于洼地中,或散布在盆地、山坡、旷野里,或奇悬幽险,或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大神奇。在旅游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不游石林枉来云南”。

地处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石林风景区,更是植根于多彩的红土地上,这里不仅因出土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而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景区中的李子园箐石林崖画、石刻形象地反映了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历史文化遗迹,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更重要的是,在石林风景名胜区周边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的族群――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的歌舞、民俗,旖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的石林更被赋予了醉人的文化韵味与民俗风情。

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林博物馆”美誉的云南石林,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中国4大自然景观之一。它具有最为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形态,世界各地典型的石林喀斯特形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可谓集石林景观之大成;它是目前全球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石林,是研究区域地质演化和喀斯特作用的理想之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与环境宜人的石林地貌相配合,更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因此,该风景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4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表决而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其两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竟创造了2.6亿元的年门票收入。

16年的漫长申遗之路

由于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无论是在其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在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方面,都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中名列前茅,且其部分区域由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而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唯一性和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有关方面早自1991年起就着手石林风景名胜区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事宜,以期推动石林向世界知名景区进军。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申遗经验,申遗部门对石林本身所独具的地学价值、美学价值等研究较浅,首次申遗便遭遇了挫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认为,石林由于缺乏对其地质地貌的较深研究以及与世界其他喀斯特地区的对比研究,无法证明其所具有的代表性,建议撤回申报文本,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申报。

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云南石林景区申遗机构便开始了苦心磨砺,加强了对石林的科学研究,广泛邀请省内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考察并帮助研究。1994年8月、1995年7月,石林县先后两次举行了有上百名中外著名专家参与的“石林喀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汇总了一批研究成果;1997年3月,石林管理局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石林研究中心”,同时请来了中国著名喀斯特专家袁道光、卢耀如、俞锦标、宋林华,国际著名喀斯特专家福特、特里默尔、詹姆斯、米歇尔、斯威丁、沃尔什姆、沙勒孟等,对石林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唯一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海内外专家经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后一致认为:云南石林喀斯特具有形成年代久远、演化复杂、形态多样等特点,其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名列世界喀斯特之前矛。

2001年9月,世界地质公园专家伊德博士在到北京参加“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工作会议”之际,专程赴云南石林进行了实地考察,深深地为这里壮观峻秀的奇景所震撼。2005年12月3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地质专家考察组成员科姆博士考察完云南石林后,欣然题词称:“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地质公园之一。”

2005年12月30日,国家建设部决定以“中国南方喀斯特”之名,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进行打捆申遗。为了在本次申遗中大获全胜,石林县制定了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的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根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的要求,石林县财政投入了上亿元经费并与农业银行签订了10亿元的融资协议,全面启动建园75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希望以申遗为契机,将石林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生态、科考、会展综合型转变,具体措施是在原来划定的一、二、三级保护区基础上又划出了特级保护区,通过放养野生动物、培植乡土植物等措施逐步恢复石林原生态;拆除10多个片区内有碍景观的建筑约1.15万平方米,科学修复景观面积3.5万平方米;设置了中、英、法、日、韩五种语言的人性化游路指示牌,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亲情式服务;兴建旅游服务区,逐步剥离景区的服务功能;建立石林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保护系统,对石林资源实行更加科学的监控管理,等等。

2006年7月,“中国南方喀斯特”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初审,作为2007年中国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提交给“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2006年9月3日,石林接受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的实地评估。如果包括石林风景名胜区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能申遗成功,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就将增加至6处,云南石林优秀的自然资源就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得到永久保护,这将极大地提高石林乃至云南、中国的国际知誉度,不失为一项千秋功业;如果这次仍未能成功申遗,石林景区就将永远与世界自然遗产失之交臂了!

石林申遗缘何如此艰辛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申报专家组组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熊康宁先生表示:“喀斯特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我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而‘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就占据了我国喀斯特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地区,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剑状和塔状石林,以及大面积的峰丛、峰林和大型崩塌漏斗(天坑)群等地形地貌奇观,其中又以有着丰富大陆剑状喀斯特地貌和罕见多阶段复杂地质演化历史的‘云南石林喀斯特’最具代表性。”也就是说,石林风景名胜区历来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但其历时16年的申遗之路缘何走得如此艰辛呢?

原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3个极其重要的完整性条件,一是包含展示突出其普遍价值的所有必要要素;二是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够完整展现提名地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过程;三是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的影响。在首次申遗时,早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就已经具备了前两项条件,但在对后一项条件进行自我评估时,石林县有关方面很快找到了问题,正如县旅游局的一位官员所说:“长期以来,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导致石林遗产申报地的自然面貌有所缺损,在完整性要求方面尚有差距。”

所以在此次申遗过程中,石林县正在举全县之力进行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以确保申报一次性成功。如今,已经启动的石林旅游服务区建设工程按照“游览区与服务区分离”的原则,另辟新址规划建设了酒店、购物街、民族文化博览园、休闲度假中心等设施,以期更好地开发、保护石林的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资源,提升石林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石林县县长李忠德表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地区优秀自然遗产的承认,其认证具有无比的权威性,由此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在积极申遗的同时,我们的目标是建一座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

位于昆明市东南89公里处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在经过16年来的埋头修炼后,其“世界自然遗产”之名或许就要瓜熟蒂落了――200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资深专家桑塞尔博士一行通过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评估后,已经撰写完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考察评估报告,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以石林为主的“中国南方喀斯特” 是否能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今年7月就能见分晓。

但不论是否能成功申遗,如今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已经拆除了所有有碍观瞻的不协调建筑,县城和石林集镇实施的城市街景风貌特色化改造工程更是让中外游客一进入石林就能从建筑特征和城市色彩上感受到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其全民动员、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参与石林自然景观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已日渐形成。有了这样的喜人局面,石林申遗又有何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