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在探索与实践中有序地进行着,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过程中,国家积极提倡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变“关门改制”为“开门改制”。为了适应与发展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使其能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进行良性蜕变,是向我们提出挑战的话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新方向

本论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辅业改制过程中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理论内容及意义的论述,指出了目前我国国企改革,辅业改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与时俱进地规范与加强事业单位的全面财务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些粗浅的看法。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所属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新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加强管理,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财务制度创新。因此,探索建立即适应事业单位未来发展需要,又符合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向。

一、创新理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1.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精细财务管理

以前的国有企业附属事业单位,至于经济效益如何,基本上是不管不问的。随着辅业改制的深化,市场经济向事业单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事业单位树立综合效益观念,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为事业单位当好家、理好财。对事业单位来说,“精细管理”体现在社会服务的精耕细作、服务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而要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1)突出事业单位主管领导“一支笔”的重要性,杜绝“暗箱操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主管领导的领导下,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这就迫切需要领导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熟悉各种经济法规,了解分析会计信息及外部经济环境,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事业单位分管领导要严格把好分管部门的经济支出关。单位效益的好坏来源于各相关部门、科室的经济效益。为使各部门、科室获得较好的经营效益,分管领导应对本部门的经济活动负责。对各项经费开支应严格控制,对付款的必要性、手续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3)强化内部审计,实施全面监督制度。审计部门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机构,审核的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和反馈金额计算是否有误、报销单据是否真实、付款方式是否合法,使差错得以纠正,如审核不严出现漏洞,要追究有关部门及有关当事人的经济责任。

2.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总责。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由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指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并使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中得到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人员经办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建立起对办理常规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对办理例外业务的临时性授权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形成责任明确,有权亦有责的管理控制体系。避免一旦出现问题,又难究其责的情况发生。每项经济业务均纳入授权批准范围,如物资采购、款项的支付、预算编制执行与调整等等。 建立规范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机制和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实行集体决策

3.确立新的理财观,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走出就“账”管“财”的狭小天地,自觉从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对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要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角度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具体而言:(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根据各科室、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工作的发展计划、计划投资项目及其他资料信息,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资金运用计划等一系列预算方案,并提供给单位领导作为决策的基础。(2)参与单位的决策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合理利用。单位财务总监参与本单位的经营、基建计划、大型设备配置、项目开发等与经济相关的重大决策,在资金投入前进行可行性论证。(3)实行计划目标管理,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的完成。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后,经济核算中心把预算确定的指标层层分解至有关科室,使科室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开展优质高效低耗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的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目标。

二、强化财务管理

1.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财务人员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单位各科室、部门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3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事业单位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事业单位支出的重点。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安排现金的流出量。现金预算要基于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收入,以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支出。预算有较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因此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3.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事业单位必须把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资金,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预算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上报月度用款计划,由财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4.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 事业单位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单位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存货中又有不少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事业单位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每个年度,财务部门应和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共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意见和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手续或变卖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可采取下达库存资金定额,对超过或降低库存资金定额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加速本单位资金周转,使闲置的设备给医院带来新的效益。

5.加强购进成本的价格管理 事业单位正常购进成本(如:食品、药品、耗材、设备)的支出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采购成本、经营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关键。其一,应设立采购小组专管采购的具体业务,明确采购成员的采购权限和采购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采购小组要对采购的商品公开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报请物资归口管理办公室审批。物资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物资的价格管理工作,对所呈报采购价格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核实无误后,签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型设备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最为合理的供应价格,以降低医事业单位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6.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挂钩,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以便督促各部门自觉地节约资金。

7.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经营、自我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无论哪方面的改革,都要反映到财务工作中,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人员不能单单是一个“核算型”人才,而应是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知识型人才。事业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总之,国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建立适应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和核算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以确保实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并以更加多元化、全能的姿态立足于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去。